欢迎来到010在线作文网!

中庸原文(3)

古籍 时间:2021-08-31 手机版

  『6』故君子尊德性,而道问学,致广大,而尽精微,极高明,而道中庸。温故,而知新,敦厚以崇礼。

  『7』是故居上不骄,为下不倍。国有道,其言足以兴;国无道,其默足以容。诗曰:「既明且哲,以保其身。」其此之谓与?

  第二十八章

  『1』子曰:「愚而好自用,贱而好字专。生乎今之世,反古之道。如此者灾及其身者也。」

  『2』非天子不议礼,不制度,不考文。

  『3』今天下,车同轨,书同文,行同伦。

  『4』虽有其位,苟无其德,不敢作礼乐焉。虽有其德,苟无其位,亦不敢作礼乐焉。

  『5』子曰,「吾说夏礼,杞不足徵也。吾学殷礼,有宋存焉。吾学周礼,今用之。吾从周。」

  第二十九章

  『1』王天下有三重焉,其寡过矣乎!

  『2』上焉者虽善,无征。无征,不信。不信,民弗从。下焉者虽善,不尊。不尊,不信。不信,民弗从。

  『3』故君子之道,本诸身,徵诸庶民。考诸三王而不缪,建诸天地而不悖。质诸鬼神而无疑。百世以俟圣人而不惑。

  『4』质鬼神而无疑,知天也。百世以俟圣人而不感,知人也。

  『5』是故君子动而世为天下道,行而世为天下法,言而世为天下则。远之,则有望;近之,则不厌。

  『6』诗曰,「在彼无恶,在此无射;庶几夙夜,以永终誉。」君子未有不如此,而蚤有誉于天下者也。

  第三十章

  『1』仲尼祖述尧舜,**文武。上律天时,下袭水土。

  『2』辟如天地之无不持载,无不覆帱。辟如四时之错行,如日月之代明。

  『3』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小德川流;大德敦化。此天地之所以为大也。

  第三十一章

  『1』唯天下至圣,为能聪、明、睿知、足以有临也;宽、裕、温、柔、足以有容也;发、强、刚、毅、足以有执也;齐、庄、中、正、足以有敬也;文、理、密、察、足以有别也。

  『2』溥博,渊泉,而时出之。

  『3』溥博如天;渊泉如渊。见而民莫不敬;言而民莫不信;行而民莫不说。

  『4』是以声名洋溢乎中国,施及蛮貊。舟车所至,人力所通,天之所覆,地之所载,日月所照,霜露所队:凡有血气者莫不尊亲。故曰,「配天」。

  第三十二章

  『1』唯天下至诚,为能经纶天下之大经,立天下之大本,知天地之化育。夫焉有所倚?

  『2』肫肫其仁!渊渊其渊!浩浩其天!

  『3』苟不固聪明圣知,达天德者,其孰能知之?

  第三十三章

  『1』诗曰,「衣锦尚絅,」恶其文之著也。故君子之道,闇然而日章;小人之道,的然而日亡。君子之道,淡而不厌、简而文、温而理。知远之近,知风之自,知微之显。可与入德矣。

  『2』诗云,「潜虽伏矣,亦孔之昭。」故君子内省不疚,无恶于志。君子之所不可及者,其唯人之所不见乎。

  『3』诗云,「相在尔室,尚不愧于屋漏。」故君子不动而敬,不言而信。

  『4』诗曰,「奏假无言,时靡有争。」是故君子不赏而民劝,不怒而民威于鈇钺。

  『5』诗曰,「不显惟德,百辟其刑之。」是故君子笃恭而天下平。

  『6』诗云,「予怀明德,不大声以色。」子曰,「声色之于以化民,末也。」

  『7』诗曰,「德輶如毛。」毛犹有伦。「上天之载,无声无臭。」至矣。

  第三十四章。子思因前章极致之言,反求其本;复自下学为己谨独之事推而言之,以驯致乎笃恭而天下平之盛。又赞其妙,至于于声无臭,而后已焉。盖举一篇之要,而约言之。其反复丁宁示人之意,至深切矣。学者,其可不尽心乎?

【中庸原文大全】相关文章:

1.《中庸》原文及翻译

2.中庸翻译及原文

3.中庸原文及翻译

4.《中庸》的原文及译文

5.中庸原文及译文

6.柳中庸《秋怨》原文翻译

7.中庸第二章翻译及原文

8.听筝柳中庸原文及翻译


本文来源http://www.010zaixian.com/gushiwen/guji/2613747.htm
以上内容来自互联网,请自行判断内容的正确性。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zaixianzuowenhezi@gmail.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