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010在线作文网!

中华字经全文及注释(2)

古籍 时间:2021-08-31 手机版

  《中华字经》注释本

  天 文

  【题解】

  《中华字经》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韵文式常用字表,共50篇,500韵,1000句,4000个常用汉字。它涵盖了人民教育出版社小学语文课本的生字2540个,国家汉语水平考试大纲规定的常用字2905个,国务院公布的常用汉字3500个,国标汉字信息字符集基本集的3755个汉字。

  《天文》是第一篇,共8韵,16句,64字。本篇从包罗万象的乾坤和宇宙开始,描述了 种常见的天象。

  【原文】

  乾坤有序,宇宙无疆。

  星辰密布,斗柄指航。

  【注释】

  [1] 乾坤:《周易》第一卦和第二卦。《易·乾·彖辞》曰:“大哉乾元,万物资始,乃统天”。 乾之象为天,表示阳性。《易·坤·彖辞》曰:“至哉坤元,万物资生,乃顺天”。坤之象为地,表示阴性。《易传》认为乾的作用在使万物发生,坤的作用在使万物成长。乾坤相互交感推动万物发生变化。故乾坤又引申为天地、日月、男女、父母等。

  [2] 序:次序、顺序。

  [3] 宇宙:空间与时间的总和。宇:指上下四方无边无际的空间;宙:指古往今来无始无终的时间。

  [4] 疆:边界。

  [5] 星辰:天体的总称。星是发亮的天体,辰是比星暗一些的天体。星按物理性质和运动状态分为恒星、行星、卫星、小行星、彗星和流星。太阳是恒星,月亮是卫星,人类居住的地球是行星。

  [6] 布:陈列、铺开;

  [7] 斗柄:北斗七星,即大熊星座。北斗七星排列形状如一把杓子,故民间又称为“杓子星”。

  北斗星从斗头到斗柄分别为天枢、天璇(或天璿)、天玑、天权、玉衡、开阳、摇(或瑶)光。天枢、天璇、天玑、天权四星组成斗头,又称“斗魁”或“璇玑”。玉衡、开阳、摇光三星组成斗柄,也叫“斗杓”。斗柄在这里指北斗七星。北斗星较亮,而且在北极星附近,连接天璇、天枢二星的线延长约五倍处便可找到北极星,故又被称为指极星,人们夜间走路行船常把北斗星作为辨别方向的重要标志。此外,由于地球的公转,北斗星在一年中处于北极星的不同方位,《鶡冠子·环流》:“斗柄东指,天下皆春;斗柄南指,天下皆夏;斗柄西指,天下皆秋;斗柄北指,天下皆冬。”人们从斗柄所指方向,分季节、辨农时;

  [8] 航:航向。

  【译文】

  天地啊,你化育万物,包罗万象,运行井然而有序。

  宇宙啊,你无边无际,无始无终,哪儿才是界疆?

  闪烁的星辰密布于太空,

  北斗星为地球指航。

  【评析】

  《中华字经》以“乾坤”作为开端,把文章的起始点和自然界的起始点统一起来,体现了作者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星辰密布,斗柄指航。”不仅说明北斗星自古以来就是地球运动的参照物,同时也暗示了人类社会的运行规律和自然界的运行规律是一致的。

  【原文】

  昼白夜黑,日明月亮。

  风驰雪舞,电闪雷响。

  【注释】

  [1] 昼:白天。地球对着太阳的一面所处的时间。

  [2] 夜:黑夜。地球背着太阳的一面所处的时间。昼与夜相对;

  [3] 日:太阳的.简称,也是太阳系的中心天体。与地球的平均距离14959.787万千米,直径139万千米,为地球的109倍,体积为地球的130万倍,质量为地球的33万倍,平均密度1.4克/立方厘米。太阳是一个炽热的气体球,表面温度5770K,愈向内部温度愈高。中心由氢核聚变成氦核的热核反应产生巨大的能量,以辐射的方式,由内部转移到表面,而发射到宇宙空间。太阳也在自转,其周期在日面赤道带约25天,两极区约35天。总体说,太阳是稳定的,但其大气层却处于局部激烈运动中;

  [4]月:月球的简称,旧称“太阴”。地球的天然卫星。与地球平均距离384402千米。本身不发光,因反射太阳光才能被看到。月球直径3476千米,约为地球的1/4,质量为地球的1/81.3,密度为水的3.3倍,重力约为地球的1/6。自转周期与其绕地球转动的周期相等,都是27.3日,故月球总是以同一面对着地球。

  [5]风:地球上空气的流动。古代把风分为四种:春为和风,夏为熏风,秋为金风,冬为朔风。气象学常用风力表示风的强度,风力分为十三级:0级无风;1级软风;2级轻风;3级微风;4级和风;5级清劲风;6级强风;7级疾风;8级大风;9级烈风;10级狂风;11级暴风;12级飓风。

  [6]雪:水气在空中遇冷直接凝华成六角形白色结晶的固体降水物。空气中所含水汽多少和温度高低等不同,所形成的雪花形状、雪片大小也就不同;气象学上将雪分为大雪、中雪和小雪。

  [7]雷:伴随闪电出现的强烈爆炸声。由闪道中的高温使水滴汽化、空气体积迅速膨胀而产生。

  [8]电:闪电。云团与空气摩擦而生电,闪电则是云层间、云地间或云和空气间的电位差增大到一定程度时的猛烈放电现象;

  【译文】

  昼是白天显尽一切,夜晚却漆黑无光。

  日出一天明,月升满地亮。

  风儿驰骋,雪花飞舞。

  电闪即逝,雷鸣轰响。

  【评析】

  第一句描写了日出日落、昼夜交替,月缺月圆、岁月流逝的天象。第二句描写了风、雪、雷、电四种自然现象。

  【原文】

  云腾致雨,露结晨霜。

  虹霓霞辉,雾沉雹降。

  【注释】

  [1] 云:地面的湿空气升至高处,遇冷而凝成无数细微水点,成团浮游空中。按云底的高度不同,一般可分为高云、中云和低云三族。外形或分层、或团聚,或呈波状。云状演变常能表明大气结构情况和天气的变化。

  [2] 雨:云中的微小水点积重增大到上升气流无力支持时,下落而为雨。雨滴直径约0.1~7毫米。

  [3] 露:接近地面的水汽遇冷凝为水点是露,常见于晴朗无风的夜间或清晨。

  [4] 霜:空气中水汽因地面或地物表面散发热量而凝华在其上的白色结晶微粒是霜。一般出现于晚秋和早春季节的晴朗无风夜间或清晨,晚秋产生的霜叫“早霜”,早春产生的霜叫“晚霜”。  [5] 虹霓:是太阳光线与水汽相映,出现在天空的彩晕。主虹为虹,副虹为霓,霓位于虹外侧,常出现于雨后;霞,是因日光斜射而呈现赤色的彩云。

  [6] 雾:空气中的水汽凝成细水点或冰晶,象云烟一样弥漫在空中则是雾。

  [7] 雹:雨遇冷气凝结成大小不一的冰块随雨降下,便是冰雹。雹呈球形、圆锥形或不规则形,直径大小不一,常见的5~50毫米。

  【译文】

  云升腾于空中才致雨,

  露凝结于深秋方成霜。

  长虹伴彩霓,朝霞眩辉光,

  迷雾沉大地,冰雹从天降。

  【评析】这几句说自然气候现象,及其之间的相互作用和联系。

  【原文】

  春生夏长,秋收冬藏。

  时令应候,寒来暑往。

  【注释】

  [1] 春:中国农历将一年分为春、夏、秋、冬四季,春是一年中的第一季。春天,天上轻清之气下降,地上地中之气上升,天地交感,万物萌生,百花齐放,之间极为调和,故春天是万物生长的季节。

  [2] 夏:一年中的第二个季节,农历四至六月为夏季,四季的第二季。七至九月为秋季,十至十二月为冬季。夏天是它们迅速成长的季节,秋天是收获果实的季节,冬天是植物贞藏的季节。

  此二句是说植物和农作物在春天播种萌生,夏天生长,秋天成熟,冬天储藏的自然规律。

  时:岁时、季节。令:政令,古时的政令分为春令、夏令、秋令、冬令。农历按季节气候变化将一年分为二十四个节气,从春至冬依次为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

  民间有《二十四节气歌》:“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农人随节气更替安排农事;应候:根据季节、气候变化;寒:冷。此指寒冷的季节;暑:热。此指炎热的季节。寒来暑往指四时相代,季节交替。

  句文大意说岁时节令啊,就是应天候而作,这才有冷与热的循环,寒与暑的来往。

【中华字经全文及注释】相关文章:

1.诗经螽斯全文及注释

2.诗经天保全文及注释

3.带拼音三字经全文[注释]

4.三字经全文带拼音带注释

5.三字经全文带拼音注释打印版

6.《金刚经》全文

7.三字经全文最新

8.三字经-全文


本文来源http://www.010zaixian.com/gushiwen/guji/3044145.htm
以上内容来自互联网,请自行判断内容的正确性。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zaixianzuowenhezi@gmail.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