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010在线作文网!

夜泊牛渚怀古的原文及解析(2)

古籍 时间:2021-08-31 手机版

历史评价

  诗意明朗而单纯,并没有什么深刻复杂的内容,但却具有一种令人神远的韵味。清代主神韵的王士禛甚至把这首诗和孟浩然的《晚泊浔阳望香炉峰》作为“不着一字,尽得风流”的典型,认为“诗至于此,色相俱空,正如羚羊挂角,无迹可求,画家所谓逸品是也。”这说法不免有些玄虚。其实,神韵的形成,离不开具体的文字语言和特定的表现手法,并非无迹可求。像这首诗,写景的疏朗有致,不主刻画,迹近写意;写情的含蓄不露,不道破说尽;用语的自然清新,虚涵概括,力避雕琢;以及寓情于景,以景结情的手法等等,都有助于造成一种悠然不尽的神韵。

  李白的五律,不以锤炼凝重见长,而以自然明丽为主要特色。此篇“无一句属对,而调则无一字不律”(王琦注引赵宧光评),行云流水,纯任天然。这本身就构成一种萧散自然、风流自赏的意趣,适合表现抒情主人公那种飘逸不群的性格。诗的富于情韵,与这一点也不无关系。

  【赏析】

  享受阅读之美就要阅读诗仙李白的诗篇,不但文辞华美意境高远,而且还直抒情感展示抱负,李白瑰丽多姿的众多诗篇里,《夜泊牛渚怀古》是一首能够充分反映诗仙政治抱负和表达手法的杰作。所以千年以后伟大的军事家、杰出的诗人毛泽东对这首诗也是爱不释手,并用他特有的飘逸书法进行抄录。而牛渚即历史文化底蕴丰厚的采石矶,就在我们居住的这座城市。万古采石之俊秀、千年诗仙之吟咏、一代伟人之挥毫,构成了江东名城马鞍山的“三绝”佳境,令人浮想联翩。

  第一句“ 牛渚西江夜,青天无片云。”是对环境的描写,是现在最流行的文学表现手法,用环境烘托主题。当然这句话也不单单是描述环境,更重要的是体现出一种“意境”,短短十个字,展现出一片碧海青天、万里无云的境界。寥廓空明的天宇,和苍茫浩渺的西江,在夜色中溶为一体,越显出境界的空阔渺远,而诗人置身其间时那种悠然神远的感受也就自然融合在里面了。但是“意境”并不是到此为止了,寥廓空明,悠然神远之中,我们可以体会出一种 “空”,一种远离繁华喧嚣的空,一无所有的空!也就是诗人“白身”的空!空是佛教最高境界,人生如梦万事空,所以要清心寡欲,淡泊名利,与世无争,宁静思远!在空旷中享受人生。在辽阔的思想和清夜无云之中,诗人想到过去发生在牛渚的一段令人神往的故事。

  “登舟望秋月,空忆谢将军。 余亦能高咏,斯人不可闻!”核心是谢将军! 谢将军指镇西将军谢尚,谢尚是谢鲲的儿子,鲲是东晋名士,以放纵不羁,善饮酒而名显一时。谢尚又是谢安的族兄 ,谢安是那位围棋间打败苻坚数十万大军的风流儒雅的宰相。谢氏是江南的名门望族,后人诗叹“当年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王导、谢安都是东晋的实权宰相。谢氏一族,后来还出了谢灵运、谢惠连、谢眺。这个家族中许多成员,都是李白崇拜的对象,特别是谢朓“终身俯首谢宣城”,生不能同时,死也愿同邻,所以在李白死后六十年,李白实现他的宿愿,改葬大青山与谢朓为邻。怀古当然是怀念古人,李白除了怀念谢尚同时怀念有奇遇的袁宏。据《晋书文苑传》记载:袁宏少时孤贫,以运租为业。镇西将军谢尚镇守牛渚,秋夜乘月泛江,听到袁宏在运租船上讽咏他自己的咏史诗,非常赞赏,于是邀宏过船谈论,直到天明。袁宏得到谢尚的赞誉,从此声名大著。后官至东阳太守。谢尚从贫寒中识拔袁宏这样一个爱才的故事,深深地吸引着李白。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李白不但有治国平天下的政治抱负,而且自认为有经天纬地之才,至少认为比那些庸碌的官员才华要高得多,可惜没有推荐之人,不能上达天听!所以李白非常向往这样的故事,希望遇到谢尚那样的伯乐。有写人说李白是个“官迷”,别说封建社会“功大莫过于救驾”,一朝选在君王侧,受到君王和权臣的赏识,立刻委以重任。就是现在,领袖视察遇到一名搞技术的直接提到中央,就是领袖受难时得到地方官的保护,复出以后也把他的儿子用成“封疆大吏”,此类事情太多了。李白当时对谢尚赏识袁宏,更是神往,袁宏既非救驾,也非理财,更非平叛,而是咏史!即用文化人才有的,也是仅有的资本,朗诵自己的作品而受到重要大人物的欣赏,从而担负重要职务,施展自身的才华治国平天下,这是多么令人陶醉,令人神往啊!更多唐诗欣赏敬请关注“站”的唐诗三百首栏目。

  李白多次到牛渚,除了欣赏这里美丽的风景,我想他是在找、在碰、在闯希望遇到谢尚那样的知音,那样有权力的知音,来推荐自己,使用自己,来施展自己的政治才华,他相信一旦有了机遇,他会向大鹏一样翱翔于九天之上,效尹伊周公之才能,致太平与百姓,成就尧舜之盛世。其信念老而愈坚,几乎达到痴迷的程度。

  纵观李白一生,并不缺钱,他仗剑出川周游华夏,他“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千金散尽还复来”等诗句可以看出他有一定的经济实力,很多名人富豪都希望见到他,由于诗歌才华超群,他当年就有很多“粉丝”,徽州名士汪伦为请他到家乡一游,编造出十里桃花、万家酒店的美丽谎言才请他到了桃花潭,就是他终老之时,专家们认为他处于穷困潦倒之时,他仍然酒不离手,在那个生产力低下的时代,说明他经济上是不困难的,特别是年轻的时候。他之所以向往仕途,主要是要实现他治国安邦的政治理想。因为他知道在那个社会里只有当大官才能做大事,只有当大官才能治国平天下。他痴迷遇到知音,他痴迷当官是为了治国平天下而不是为了自己的荣华富贵,这就是李白的人格魅力。特别是当时天下大乱,正是需要尹伊、周公、管仲、乐毅、张良那样的“擎天白玉柱,架海紫金梁”式的杰出人才来挽救时局,而李白认为自己正是这样的人才,他为实现自己的'理想愈挫愈奋,奋斗终身。

  最后两句“明朝挂帆席,枫叶落纷纷。”诗人对自己的境遇是清楚的,他知道 “何世无奇才,遗之在草泽。”有才华的人多得是,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挂起帆席走吧,在纷纷飘落的枫叶里走吧,没有人是我的知音。当然诗人的心情是复杂的,我的才华没有展示的机会,令人遗憾,此处不留人,自有留人处,挂起船帆随风漂流吧。但是国家最需要治国安邦人才的时候,你们不用我这样的人才,对当权者也是一个损失,麻木的当权者啊,我明朝就要走了,连美丽的枫叶都黯然神伤纷纷落下,这也可能是一种解读吧。这首诗当是诗人失意后在当涂之作,那时诗人对未来已经不抱希望,但自负才华而怨艾无人赏识的情绪仍溢满诗中,秋色秋声,进一步烘托出因不遇知音而引起的寂寞凄清情怀,读了令人感慨万端。

  识人用人几千年来一直是用人者和希望被用者的千年话题,一直是治国安邦的头等大事,直到现代发达国家才走出这个迷局,社会为有政治抱负的人才提供了公平的竞争舞台,可惜诗人早生了一千年,可叹诗人的故土还在为此而奋斗!

  【讲解】

  “西江”是今南京以西到江西境内一段长江的古称,牛渚则位于西江边上,据说就是著名的采石矶。此地曾流传一段佳话,东晋镇西将军谢尚镇守牛渚时,月夜泛舟,适闻袁宏吟诵自作《咏史》诗,感其音韵和谐、词义佳妙,遂邀其至舟中畅谈至天明,后两人结为至交,袁宏也因此声名远播。本诗写于诗人夜泊牛渚之时。

  前两联,写诗人夜泊西江牛渚于舟中仰望长空,引发思古之情。此时月朗星稀,澄澈如洗,更无浮云半片。“登高使人心旷,临流使人意远,读书于雨雪之夜使人神清,舒啸于丘阜之巅使人兴迈。”如此空灵寥廓的景象,自会令博古通今的诗人浮想联翩,自然地联想了当地流传的谢袁二人的典故,沉郁愤懑之情溢于言表。其间的“空”字最佳,流露出诗人的万千失意,暗示了下文,指出了自己现在的不得志的处境,堪称一字千钧。

  这两联,诗人睹物思人,因景怀古,由写月夜江景引发了对谢将军的回忆,虽然未提及袁宏,而他却是诗人寄寓情感的最主要的对象,其用典之意已十分明显。更多唐诗欣赏敬请关注“站”的唐诗三百首栏目。

  颈联“余亦能高咏,斯人不可闻。”诗人脱离了律诗对仗的窠臼,随口吟来,洒脱不羁,如话家常,颇能昭显诗人的浪漫气质。“亦”“不”二字是衔接上下文的红线,让人很自然的联想到上文中提到的谢将军对袁宏的赏识,诗人与袁一样也能吟诗诵句,却没有像谢将军一样的人赏识。其怨艾、失意,通过“亦”“不”字表现得淋漓尽致。

  诗人心中无限的惆怅、期待无法排遣,便引出了“明朝挂帆去,枫叶落纷纷。”之句,此句颇有孔子“道不行,乘桴浮于海”的味道。“学而有则仕”一直是儒生们不懈的追求目标,而“仕”在好多时候需要有人赏识。而今,诗人空有袁宏样的才情,却没有谢尚似的伯乐,如此便想到了归隐,但绝非诗人本意,心中的不快便寄托给纷纷落下的枫叶。秋风萧瑟,落叶纷纷,一幅极具动感的秋意图,衬托出了诗人的不得志,这便是以“景语”写“人语”的佳句。

  后两联怀古伤今,即景抒情,抒发出了诗人的辛酸与感慨。

  整首诗明白晓畅,信笔写来,却是妙笔天成,字字情深,最突出的特点是诗人突破了律诗对仗的形式,于盛唐之时当属罕见,诗人的豁达与才情可见一斑。

  【作者介绍】

  李白(701年2月28日-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朝诗人,有“诗仙”之称,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汉族,出生于剑南道之绵州(巴西郡)昌隆县(712年更名为昌明县,今四川绵阳江油市青莲乡),一说生于西域碎叶城(今吉尔吉斯斯坦托克马克),祖籍陇西郡成纪县(今甘肃平凉市静宁县南)。其父李客,育二子(伯禽、天然)一女(平阳)。存世诗文千余篇,代表作有《蜀道难》、《行路难》、《梦游天姥吟留别》、《将进酒》等诗篇,有《李太白集》传世。762年病逝于安徽当涂,享年61岁。其墓在安徽当涂,四川江油、湖北安陆有纪念馆。

  李白(lǐ bái),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中国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李白的诗雄奇飘逸,艺术成就极高。他讴歌祖国山河与美丽的自然风光,想象丰富,激昂奔放,富有浪漫主义精神。被贺知章称为“诗仙”,其诗大多为描写山水和抒发内心的情感为主。诗风雄奇豪放。他与杜甫并称为“李杜”,(李商隐与杜牧并称为“小李杜”)。

  李白于武后长安元年(701年)出生在剑南道之绵州(巴西郡)所属昌隆县(712年更名为昌明县,今四川省绵阳市所属江油市青莲乡)。另一种说法是其父从中原被贬至西域的碎叶城(今吉尔吉斯斯坦的托克马克市)所生,4岁再迁回剑南道绵州昌隆县(今四川省江油市)。其父李客,生平事迹不详。

  李白出生于盛唐时期,他的一生,绝大部分都在漫游中度过,游历了大半个中国。

  二十岁时只身出蜀,开始了广泛漫游,南到洞庭湘江,东至吴、越,寓居在安陆(今湖北省安陆市)、应山(今湖北省广水市)。

  他到处游历,希望结交朋友,拜谒社会名流,从而得到引荐,一举登上高位,去实现政治理想和抱负。可是,十年漫游,却一事无成。他又继续北上太原、长安(今陕西省西安市),东到齐、鲁各地,并寓居山东任城(今山东省济宁市)。

  这时他已结交了不少名流,创作了大量优秀诗篇。李白不愿应试做官,希望依靠自身才华,通过他人举荐走向仕途,但一直未得人赏识。他曾给当朝名士韩荆州写过一篇《与韩荆州书》,以此自荐,但未得回复。

  直到天宝元年(742年),因道士吴筠的推荐,李白被召至长安,供奉翰林,文章风采,名震天下 。李白初因才气为唐玄宗所赏识,后因不能见容于权贵,在京仅三年,就弃官而去,仍然继续他那飘荡四方的流浪生活。

  安史之乱发生的第二年(756年),他感愤时艰,曾参加了永王李璘的幕府。不幸,永王与肃宗发生了争夺帝位的斗争,兵败之后,李白受牵累,流放夜郎(今贵州境内),途中遇赦写下《早发白帝城》。晚年漂泊东南一带,投奔族叔当涂县令李阳冰,不久即病逝。更多唐诗欣赏敬请关注“站”的唐诗三百首栏目。

  历代文人对李白的诗歌成就作出了很高的评价。李白生前就有诗名。贺知章一见就称他“谪仙人”。杜甫对其诗歌有“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寄李十二白二十韵》)之评,赞其“白也诗无敌,飘然思不群;清新庾开府,俊逸鲍参军”。魏颢在《李翰林集序》中说:“白与古人争长,三字九言,鬼出神入。”许多文人都对李白有着很高的评价。韩愈云:“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调张籍》)。唐朝文宗御封李白的诗歌、裴旻的剑舞、张旭的草书为“三绝”。 到元白时期,开始扬杜抑李。白居易说:"又诗之豪者,世称李杜之作。才矣奇矣,人不逮矣" 杜甫曾对李白有过这样的评价“李白一斗诗百篇, 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

  【中英对照翻译】夜泊牛渚怀古

  李白

  牛渚西江夜, 青天无片云;

  登舟望秋月, 空忆谢将军。

  余亦能高咏, 斯人不可闻。

  明朝挂帆去, 枫叶落纷纷。

THOUGHTS OF OLD TIME FROM A NIGHT-MOORING UNDER MOUNT NIU-ZHU

  Li Bai

  This night to the west of the river-brim

  There is not one cloud in the whole blue sky,

  As I watch from my deck the autumn moon,

  Vainly remembering old General Xie....

  I have poems; I can read;

  He heard others, but not mine.

  ...Tomorrow I shall hoist my sail,

  With fallen maple-leaves behind me.

【夜泊牛渚怀古的原文及解析】相关文章:

1.《夜泊牛渚怀古》原文及注释

2.公输原文及解析

3.李白《夜泊牛渚怀古》原文翻译赏析

4.《讳辨》的原文解析

5.嘲春风原文与解析

6.《击鼓》原文及解析

7.夜泊牛渚怀古诗歌鉴赏及解析

8.《夜泊牛渚怀古》李白


本文来源http://www.010zaixian.com/gushiwen/guji/3120562.htm
以上内容来自互联网,请自行判断内容的正确性。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zaixianzuowenhezi@gmail.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