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010在线作文网!

《三同志》阅读答案解析及原文翻译(2)

古籍 时间:2021-08-31 手机版

参考答案

  16.(4分)(1)登、到、来到、到……拜访(2)索取、索要(3)上告、告状、控告、报告、告(4)重、病重、病危

  17.(6分)派众门生在隶属的县里暗中窥伺官员及百姓的过失,发现便立即把他们关押起来,然后严刑拷打让他们用钱粮来赎罪,如果计较、延误期限就杀尽宗族,来树立威严。

  诸:众、各、一些:属:隶属、下属;微:暗中、暗暗地;伺:窥伺、窥探、观察;负:罪过、过失、过错(与“罪”同义);责:拷打、惩处、责罚,或索取——“考责钱谷赎罪”译为“严刑拷打索取钱谷赎罪”也可以,如此与下文“不知所责多少”的“责”意同;稽:计较、争论;迟:延迟、延误;稽迟:合译为延误、延迟、拖拉等即可;夷:削平、诛灭、杀尽;崇:树立、增加、增高、抬高。错1处减1分,至多减6分。

  18.(2分)在当前形势下,应广施恩德,任用有才之士,(1分)如此,才能扶助朝廷,建立功名(1分)。(答“希望从宽处理自己的叔父”不得分——不是“陈述的主要意思”。)

  19.(5分)(1)有政绩:做南和县县令,治化有成;(2分)(2)有见识,有谋略:文帝要亲自领兵讨伐 叛军,常林劝其还是坐镇京师,只须派手下将领前去讨伐,文帝听从了他得意见,手下将领果然将叛军消灭。(2分)(3)节操清峻。(1分)

参考译文:

  常林,字伯槐,河内郡温县人。七岁时,父亲的一个朋友登门拜访,问常林:“伯先在不在家?你怎么见了我不行礼?”常林说:“虽说应尊敬客人,但是你当着我说我父亲的字,我为什么还要行礼呢?”于是大家都嘉许他。

  太守王匡起兵讨伐董卓时,派众门生在隶属的县里暗中窥伺官员及百姓的过失,发现便立即把他们关押起来,然后严刑拷打让他们用钱粮来赎罪,如果计较、延误期限就杀尽宗族,来树威严。

  常林的叔父因为打了客人,被王匡的门生告了一状,王匡大怒,把他关进牢房治罪,整个常氏家族很惶恐,不知道要索取他们多少钱粮,还担心不知能否救出常林的叔父。常林就去找王匡的同乡胡母彪,说:“王府君凭着文武高才,到我们郡来当太守,鄙郡山河相绕土地辽阔,百姓富足,又有很多贤能的人才,可以任他重用。如今主上年幼,贼臣董卓虎踞京师,整个华夏为之震怒,正是各地雄才为国奋力之时。但如想要诛天下之贼,扶王室之微,使天下智士望风归附,纷纷响应,共同平息爆乱,除天时、地利外,还要靠人和。如果这三条同时具备,不是可战无不胜吗?但如果对百姓没什么恩德,任用的又不是贤能的人才,那么也就快灭亡了,哪有时间来匡扶辅佐朝廷,树立功名啊!

  对此,请您想一想这个问题!”接着常林就把叔父被关押的情况说了,胡母彪立即写信责备王匡,王匡就宽恕了常林的叔父。

  并州刺史高干上表举荐常林为骑都尉,常林婉言谢绝,后刺史梁习又举荐常林当上了南和县的县令,常林治理和教化都很有成效,因而提升为博陵太守、幽州刺史。所在之处,都有政绩。文帝曹丕官居五官中郎将时,常林担任功曹。太祖曹操西征时,田银、苏伯乘机反叛朝廷,幽州、冀州动荡不安。曹丕想亲自带兵去讨伐他们,常林说:“我曾任职博陵、幽州,对于贼寇的情况,是可以猜测推断的。北方的官吏百姓,崇尚和平安定,厌恶战乱,受教化已久,安分守己的占大多数。田银、苏伯是乌合之众,阴谋虽大但才智不足,难成大患。如今我军主力远离京师,外面又有强敌,将军在此坐镇天下,如轻易出兵远征,即便取胜也不算大智大勇。”曹丕听从了他的意见,便派手下将官前去讨伐,果真很快就把叛军消灭了。

  常林以后出任平原太守、魏郡东部都尉,后又担任丞相府的东曹。魏国建立以后,被授予尚书。曾丕称帝后,他被提升为少府,封为乐阳亭侯,后又转任大司农。明帝曹睿即位后,常林被晋封高阳乡侯,升光禄勋太常。当时朝臣们都认为常林节操清峻,想要推他列入三公。但常林却称病重制止了。以后他又被授予光禄大夫。八十三岁那年,常林去世,被追赠为骠骑将军,朝廷像对待公爵那样为他拳行了葬礼,谥号贞侯。


本文来源http://www.010zaixian.com/gushiwen/guji/566486.htm
以上内容来自互联网,请自行判断内容的正确性。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zaixianzuowenhezi@gmail.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