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010在线作文网!

《楮亭记》原文翻译及赏析(2)

古籍 时间:2021-08-31 手机版

  作品注释

  [1]楮(chǔ)树:落叶乔木。叶似桑,皮可制纸。

  [2]枳:伤害。

  [3]“商丘之木”两句:典出《庄子·人间世》:“南伯子綦游乎商之丘,见大木焉,有异……嗅之,则使人狂醒三日而不已。”醒(chéng):醉酒。

  [4](jī):柱上的方木。栌:大柱柱头承托栋梁的方木。

  [5]H(huì):洗脸。

  [6]子瞻:苏轼,其《宥老楮诗》说楮树用处“略数得五六”。

  [7]樾(yuè):树荫。

  [8]当(dàng):适合。

  [9]宥(yòu):通“侑”,酬答。

  [10]九锡:传说古代帝王尊礼大臣所给的九种器物。

  作品赏析

  该文选自《珂雪斋近集》。文章叙述了楮树的用处和楮亭的由来,并借题发挥,从楮树“界于材与不材之间”的特点,形象地阐发了《庄子·山木篇》所谓成材为患,不成材也为患,只得“处乎材与不材之间”,才能保全性命的观点,也隐隐表达了作者对人材的生存处境的思索。

  作者简介

  袁中道(1570—1623),字小修,湖北公安(今湖北省公安县)人。公元1616年(万历四十四年)进士,授徽州府教授,历国子监博士,官至南京礼部郎中。与兄宗道、宏道并称“三袁”,为公安派代表作家之一。

  著有《珂雪斋近集》,文学珍本文库第一集第十四种版。今本有《柯雪斋集》,钱伯城点校,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年版。


本文来源http://www.010zaixian.com/gushiwen/guji/591777.htm
以上内容来自互联网,请自行判断内容的正确性。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zaixianzuowenhezi@gmail.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