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010在线作文网!

《晋书刘超列传》原文及译文(2)

古籍 时间:2021-08-31 手机版

  参考答案

  4.C.典:掌管

  5.B [解析]本题在断句时,一要注意主语的转换,二要注意几个关键词语在断句中的作用,如“寻”(不久,表时间的变化)、“一无”与“唯”的对应。

  6.A [解析] “遇居所倒塌”是原文没有的意思,“居丧毁顿”的意思是他在“居丧”期间悲伤得身体都全垮了(“毁顿”)。

  7.(1)应詹在弱冠之年就出名了。他天性宽宏仁厚,他的财物即使被侵占,他也不会跟别人计较。他还以学术技艺和文章出名。(5分,关键词“性质”“校”“称”各1分,句意基本正确2分)

  (2)应詹就召集了各少数民族的首领,破铜券与他们订立盟约,当地夷人都感念应詹的情谊,数郡都没有忧患。(5分,关键词“蛮酋”“怀”“无虞”各1分,句意基本正确2分)

  参考译文

  应詹,字思远,汝南南顿人,魏侍中应璩之孙。应詹幼年便成孤儿,得到祖母抚养。十余岁时,祖母又去世了,应詹为祖母服丧时痛不欲生,扶杖才能支撑而起,于是以孝顺闻名。家中财富很多,应詹年龄稚弱,便请同族人共居一处,把资产交付给他们,感情如同至亲,人们由此觉得应詹不同寻常。二十岁左右便知名,性情宽宏雅正,别人虽然有时冒犯他而他却不与人计较,以学艺文章著称。司徒何劭见到他说:“此人是个君子啊!”初次起用于公府,为太子舍人。赵王司马伦任他为征柬长史。司马伦被杀,应詹受牵连而被免官。成都王司马颖起用他为掾。当时骠骑从事中郎诸葛玫背弃长沙王司马义而投奔邺,大谈司马义的过错。诸葛玫浮躁而有才气和论辩能力,临漳人士无不趋附他。应詹与诸葛玫是旧相识,感叹道:“诸葛仁林怎么像乐毅那样不忠诚呢!”始终没有去见诸葛玫。

  王澄任荆州刺史,暂任应詹督管南平、天盟、亘噬三郡军事。盗堕倾覆时,尘詹挽袖捋臂流着热泪,劝说王澄前去援救。王澄派应詹撰写檄文,应詹提笔成文,辞义壮烈,见到的人都慷慨激昂,然而最终没有成行。天门、武陵山溪中的蛮人同时反叛,应詹讨伐降服了他们。当时政令不一,诸蛮怨恨,共同谋划反叛。应詹召来蛮人首领,破铜券与他们结盟,由此当地蛮人对他心悦诚服,数郡都没有忧患。此后天下大乱,惟有应詹管辖的地区得以保全。百姓歌诵道:“遍地乱离,险为灰朽。侥幸之运,赖此应后。岁寒不凋,孤境独守。拯救危难,恩重如山。润同江海,恩如父母。”镇南将军山简又暂任应詹督五郡军事。适逢蜀地贼人杜畴作乱,前来进攻应詹守郡,应詹奋力应战打败了贼军。不久与陶侃在长沙打败杜搜,贼军中满目金银财宝,应詹一无所取,惟收图书,人们无不为之感叹。元帝暂任应詹为建武将军,王敦又请求以应詹监管巴东五郡军事,赐爵颖阳乡侯。陈人王冲在荆州集结众人,早就佩服应詹之名,迎他作为刺史。应詹因王冲等人无可依仗,弃职返回南平,王冲也并无怨意。应詹就是如此深得人心。改任益州刺史,兼任巴东监军。

  不久应詹被授予后军将军。应詹上疏陈奏有利国家合乎时宜的事,说:“现在,动荡刚刚结束,是国家制度改革与草创的时候,应该趁着这个机会,整顿订正法律,先推举那些有高尚品德和大功的人,首先加以封赏,这样对社会的教化可以同虞舜时相媲美。”元帝器重他的才能,完全采纳了他的建议。等到王敦叛乱,明帝问詹该怎样应付。应詹陈辞慷慨地说:“陛下应该发帝王愤怒之威,我们定会拿着武器走在前面,希望凭借祖宗在天之灵的保佑,出兵主伐而不会遇到抵抗。如果不这样,国家就会有危险。”叛军从竹格渡江,应詹与建威将军赵胤等人一起打败了叛军。叛乱平息后,元帝册封应詹为观阳县侯,食邑一千六百户。应詹上疏推辞说:“我虽然勉强算作是参加战斗,但没有出一点计策,没有冲锋陷陈的功劳。”元帝不同意。这时王敦的叛乱刚刚被平定,老百姓情绪还没有稳定,应詹尽力抚慰百姓,老百姓都非常高兴,很信赖他。应詹病重,在咸和六年时去世,当时年纪是五十三岁。


本文来源http://www.010zaixian.com/gushiwen/guji/645972.htm
以上内容来自互联网,请自行判断内容的正确性。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zaixianzuowenhezi@gmail.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