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010在线作文网!

训诂方法在中学文言文教学中的运用参考

文言文 时间:2021-08-31 手机版

  所谓训诂方法,就是利用汉语语言学和其他一些相关的社会科学的理论、方法和成果来准确地探求和诠释 古代文献词义的方法。它主要包括:(1)训诂与文字学结合:以形索义;(2)训诂与音韵学结合:因声求义 ;(3)训诂与词汇学结合:寻规律以求词义;(4)训诂与语法学结合:明语法以求词义;(5 )训诂与修辞 学结合:由修辞以求词义;(6)训诂与历史学结合:据史料以求词义;(7)训诂与校勘学结合:考异文以求 词义;(8)训诂与逻辑学结合:用逻辑以求词义。 本文拟就中学课本文言文注释中的某些问题,结合上述八 种训诂方法来谈谈训诂方法在中学文言文教学中的运用。

一、以形索义

  以形索义,是通过对汉字形体结构分析来探求和诠释词的本义的训诂方法。运用以形索义的方法应遵循两 条原则。一是字形要能反映本义,本义要与字形切合,即要能证明造这个字时,是根据这一意义来构形的。为 达此目的,我们所依据的字形应是较古的文字。二是探求本义必须参证于文献语言,即本义不仅要与字形结合 ,还必须是在文献语言中有过用例。参证文献语言来探求词的本义,可以避免望形生训。下面我们运用以形索 义的训诂方法来讨论中学文言文中的一条注释。

  《史记·项羽本纪》:沛公军霸上。高中语文第二册注:军,驻军, 动词。 余行达主编《古代 汉语》(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1989年版):在非判断句中,名词如做谓语,活用成了动词。如:沛公军霸 上,军做谓语,意为驻军。

  中学语文和余行达主编的《古代汉语》都把军解释为驻军,但前者以为驻军是军的固定 义项,而后者认为驻军是军的临时意义,即名词军活用为动词时所临时具有的意义。孰是孰非? 对此,我们可以通过军字的形体结构分析来予以说明。

  《说文》:军,围也。四千人为军。从车,从包省。车,兵车也。朱芳圃《殷周文字释丛》:字从 车,从@①,会意。古者车战,止则以车自围。由此可见,军本为动词,本义是包围。将兵车围成 一圈时,当然是表示军队驻扎下来准备宿营,因此,军引申有驻扎;驻军义。是谁将兵车围成一圈呢 ?当然是军队,因此:军又引申有军队义。由此可见,军的驻军义和军队义都是由本义包 围引申出来的。既然军本为动词,那么军表示驻军义时当然就不是名词活用成动词了。由 此可知,语文课本的注释是正确的,而余行达主编的《古代汉语》的解释是不准确的。


本文来源http://www.010zaixian.com/gushiwen/wenyanwen/121500.htm
以上内容来自互联网,请自行判断内容的正确性。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zaixianzuowenhezi@gmail.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