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010在线作文网!

文言文被动句解析

文言文 时间:2021-08-31 手机版

  文言文阅读需要在顺利翻译的基础上理解全文内容,体味古人表达的思想和情感。文言文中的句式也是变幻多端,正确把握文言文句式,对于提高我们的文言文翻译速度非常有帮助,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带来文言文被动句解析,一起来看一下!

  文言文被动句解析

  主要有两种情况:一是用于为为所见字表被动句。二是没有被动词,意思上隐含被动,要根据上下文语意去推断。

  (1)没有标志词语,意念上的被动。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被所感动。

  (2)有标志词语

  a为表被动:国险而民附,贤能为之用。

  b为所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为所吞即被吞掉。

  c于表被动:管夷吾举于士举于即在被举荐。

  5、固定格式。初中文言课文中固定结构有:不亦乎有者得无乎如何奈何然则等。

  (1)不亦乎相当于不是吗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易君子乎?

  (2)如何相当于对该怎么办把怎么样,例:如太行王屋何?即能把太行王屋两座山怎么样呢?其如土石何:即能把土石怎么样呢。

  (3)以为相当于把当作例:以丛草为林,以虫蚁为兽即把丛草当作树林,把虫蚁当作禽兽

  (4)何为相当于为什么要呢,为什么会呢,例:此何遽不为福也即为什么不会变成福呢。

  (5)何以:例:何以战。

  扩展阅读:常见被动句的文言文特殊句式

  在古汉语中,主语是谓语所表示行为的被动者的句式叫被动句。常见的被动句有以下几种形式:

  1.用介词“于”引进行为的主动者,表被动。即“谓语+于……”如:夫赵强而燕弱,而君幸于赵王,故燕王欲结于君。(《触龙说赵太后》)

  2.在动词前边用“见”表示被动,构成“见+谓语”的形式。如:举世混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醒,是以见放。(司马迁《屈原列传》)

  如果需要把动作行为的主动者介绍出来,可在动词后加介词“于”,构成“见+谓语+于”的形式。如: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3.在动词前用“受”字来表示被动,构成“受+谓语”的形式。如:

  (1)有罪受贰。

  这种句式中的“受”字,含有“被”的意思,后面省略了介词“于”,主动者也能引出。如果需引进主动者,就构成了“受+谓语+于”的形式。如:

  (2)吾不能举全吴之地,十万之众,受制于人。

  4.在动词前边加介词“为”,构成“为+动词”的形式。

  这种句式的.“为”和“见”不同:“见”是助词,不能带宾语,所以它总是紧挨着动词;“为”是介词,它可以紧挨着动词(省略了宾语),也可以引出动作行为的主动者。如:身客死于秦,为天下笑。

  5.用“为”引进主动者,谓语前再加“所”,表被动,构成“为……所……”式。如:悲夫!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苏洵《六国论》)

  “为……所……”,自产生后,就成了古汉语最常见的一种被动句形式,并且一直沿用到现代汉语里。但是,在古汉语里,“为”的行为主动者有时可以不出现,或被承前省略了,变为“……为所……”的形式,如: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司马迁《鸿门宴》)

  6.用介词“被”引出主动者,构成“被+动词”的形式,这种形式和现代汉语的被动句一样。如: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7.无任何标志的被动句。这种被动句中没有出现任何被动词,可以根据上下文的意思补出。如:兵挫地削,亡其六郡。

【文言文被动句解析】相关文章:

1.文言文被动句的格式

2.高中文言文被动句

3.文言文中被动句式的解析

4.文言文被动句详解

5.文言文被动句用法详解

6.文言文常用句式:被动句的格式

7.初中文言文知识点:文言文句式之被动句

8.文言文常用被动句式


本文来源http://www.010zaixian.com/gushiwen/wenyanwen/2574455.htm
以上内容来自互联网,请自行判断内容的正确性。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zaixianzuowenhezi@gmail.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