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010在线作文网!

中考文言文阅读要点分析(2)

文言文 时间:2021-08-31 手机版

  ②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③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④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1.本文作者是欧阳修,自号醉翁,晚年又号,他是(朝代)著名文学家。

  2.解释下列划线词在文中的意思。

  (1)翼然临于泉上者()

  (2)佳木秀而繁阴()

  (3)山肴野蔌()

  (4)觥筹交错()

  3.文章第②自然段不仅写出了朝暮之景,还描绘了四时的景物变化。作者抓住了四时的哪些景物来表现山水之美?请用自己的语言概括。

  4.作者为我们展示了风光绮丽的自然美景之后,又在第③自然段描绘了滁人游太守宴众宾欢太守醉四幅图画。请体会作者为什么首先描绘滁人游这幅画面。

  5.言在笔先,意在笔后,作者放情林木,纵意山水,让我们通过这美丽的风景体会到了太守独特的游乐情怀。你认为作者在此文中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乙)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予少家汉东①,汉东僻陋无学者,吾家又贫无藏书。州南有大姓李氏者,其子尧辅②颇好学。予为儿童时,多游其家。见有弊筐贮故书在壁间,发而视之,得唐《昌黎先生文集》六卷,脱落颠倒,无次序;因乞李氏以归。读之,见其言深厚而雄博,然予犹少,未能悉究其义,徒见其浩然无涯,若可爱。

  (节选自欧阳修《记旧本韩文后》)

  【注】①汉东:汉水以东,指随州(今湖北随州)。欧阳修四岁丧父,往随州依靠叔父生活。②尧辅:是大姓李氏的儿子。

  6.解释下列句中划线词在文中的意思。

  (1)贮故书在壁间()

  (2)徒见其浩然无涯()

  7.短文叙述了欧阳修得到《昌黎先生文集》六卷的经过,请你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来。

  8.欧阳修少时,在李家见到脱落颠倒,无次序的书籍,竟然因乞李氏以归。对此你有怎样的感受?

  答案:1.六一居士北宋(或宋)2.(1)像鸟张开翅膀一样(或像鸟展翅的样子)(2)开花,这里指滋长(或茂盛)(3)菜蔬(或蔬菜)(4)酒杯3.春天野花盛开,夏天树木茂盛,秋天风高霜洁,冬天水落石出。(或野花、树木、风霜、水石)4.滁州人如此兴高采烈出游,是因为生活安定富足,这与太守的励精图治有关,写这些是为了引出下文的太守醉。(或引出后面的三幅图画为下文写太守醉作铺垫)5.围绕热爱山水,寄情山水,随遇而安,与民同乐,排遣抑郁其中任何一点回答即可。示例①:表现出作者对美好山川的热爱及随遇而安、寄情山水、与民同乐的旷达情怀。示例②:勾勒出了一幅太守与民同乐的图画,抒发了作者的政治理想。示例③:表达了作者寄情山水以排遣抑郁的复杂感情。6.(1)旧,旧的(或原来的过去的)(2)边(或际边际)7.因为他到朋友家玩,见到破筐里的旧书,就向人家讨要回来读。8.围绕好学、爱书回答即可。示例①:欧阳修小时候生活条件如此艰苦都这样刻苦好学,我们今天更应该珍惜良好的学习环境。示例②:正因为欧阳修小时候如此好学才有后来的成就,所以他的精神很值得我们学习。

  分析?助读:

  所选的两篇都是欧阳修的作品,前篇是千古传诵的游记,后篇是往事回顾,都能让我们感受到欧阳修的思想情怀。

  第1题考查文化常识。易错之处是误填他人的字号,误填朝代。如果了解欧阳修字号的来历就不会记错。所谓六一,即藏书一万卷、集录金石遗文一千卷、一壶酒、一张琴、一局棋、一醉翁,足以见他怡情书卷、涉趣棋酒的生活情趣。

  第2题、6题考实词解释。最易错的是翼然蔌觥三处,这些字义在现代汉语中已经不多见,答题时可能误将它们解释为飞起来野草牛角。此外,将秀解释为出头,也不正确。翼然,像鸟的翅膀一样张开,然,形容词词尾,表的样子,现代汉语中还有这种用法。蔌,蔬菜的总称,这里指野菜,不是野草,今天也还用山肴野蔬一词,但蔌字不常用。觥是古代用兽角做的酒器,泛指酒杯。秀,原指谷物吐穗开花,这里指繁茂、茂盛。考生往往能大致知道整个词语的意思,却不懂每个字的字义,所以容易出错。

  第3题考提取信息,也考了语句翻译。山间之四时也是总收的一句,从这里向前找,找到表现山水之美的四时景物的句子,然后用自己的话译出。错误之处在于不能准确说出原文意思。能答野花、树木、风霜、水石也对,但缺乏美感,不是最佳答案。

  第4题考写法分析。容易误答成作者先看到游人,再写太守野宴,由远及近的写法。这样作答只从取景的立足点看,没有从深层的因果关系去考虑。滁人安乐,源于太守德政,政治而民欢,写滁人乐是为了引出太守醉,为下文作铺垫。从全文看,文章运用层层烘托的方法,此处也是一种烘托。

  第5题考情感体验,也是一种文意概括。最易造成失误之处是对醉的理解及由此引发的感情体验,误认为作者是一种醉醺醺的借酒排遣抑郁,看不到作者与民同乐,陶醉于山水秀色的积极生活态度。与一般的迁客不同,欧阳修在谪居时期,其人生态度也是积极的。

  第7题考文意概括。抓住到李家玩发现文集借书回家三个要点概括叙述就符合要求。容易漏掉的是前面两点中的某一点,得到书的经过便说得不完整。如从李家讨得韩愈的文集或发现几本破书就借回家读。

  第8题考查阅读感受。开放性题目,可从好学的角度谈感受。如果感受认识比较肤浅,或者语言表达不完整、不流畅,就有可能失分。能结合自身谈感受,或能对借书、好学作出合理的评价,认识到少时好学与后来大有作为的关系,作答就更深入一层了。


本文来源http://www.010zaixian.com/gushiwen/wenyanwen/2742596.htm
以上内容来自互联网,请自行判断内容的正确性。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zaixianzuowenhezi@gmail.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