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010在线作文网!

郑振铎猫课件

教案 时间:2021-08-31 手机版

  课件是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经过教学目标确定,教学内容和任务分析,教学活动结构及界面设计等环节,而加以制作的课程软件。下面是小编整理的郑振铎猫课件,希望对你有帮助!

郑振铎猫文字课件:

  1、作者介绍

  郑振铎,他生于1898年,逝世于1958年,是福建长乐县人。他是我国现代著名的作家、翻译家,我国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之一。新中国成立后,曾担任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所长、全国作协理事等职。1958年10月率中国文化代表团前往阿富汗等国进行友好访问时,因飞机失事不幸遇难。他的主要著作有《中国历史参考图谱》《中国俗文学史》《欧行日记》《海燕》《山中杂记》等。

  2、写作背景

  《猫》这篇课文最初发表于1925年11月出版的《文学周报》第199期。它属于郑振铎早期的文学作品。受五四前后西方传入的科学、民主、自由、平等等思想的影响,郑振铎已经树立了平等、公正地待人接物,不伤害无辜,不欺凌弱小的人生态度。《猫》这篇作品正是这种人生态度的真实反映。

  3、掌握下列加红字的读音。

  一缕lǚ 蜷伏quán 衔着xián 惩戒chéng 怅然chàng 怂恿sǒng、yǒng

  4、多音多义字:

  ┍chèn对称 ┍jiě解放

  称┥ 解┥xiè姓解

  ┕chēng称霸 ┕jiè押解

  5、区分形似字

  ┍怅(惆怅) ┍笼(鸟笼)

  ┕帐(帐篷) ┕茏(葱茏)

  ┍戒(戒x) ┍懒(懒惰)

  ┕诫(告诫) ┕赖(依赖)

  6、掌握下列词语在文中的含义。

  【怂恿】鼓动别人去做。

  【怅然】不愉快的样子。

  【提心吊胆】形容十分担心或害怕。

  【怒气冲天】形容愤怒到极点。

  内容分析

  整体感知

  1、划分本文的结构。

  全文可分成三大部分。

  第一部分(1-2段):写“我”家养的第一只小猫活泼可爱,不久,不明原因地死去了。

  第二部分(3-14段):写“我”家养的第二只小猫更有趣更活泼,可是被人“偷”走了。

  第三部分(15-34段):写“我”家养的第三只猫“懒惰”、“忧郁”,因此没人喜欢,最后因“黄鸟事件”遭到不公正的惩戒而悲楚地死去。

  其中,第三部分,又可以分为三层:

  第一层(15段):写第三只猫来得可怜。

  第二层(16段-29段):写鸟被咬死后,猫蒙冤遭棒打。

  第三层(30段-34段):写"我"明白真相后的自责与悔恨。

  2、文章按什么顺序和线索叙写了“我”养猫的情况?

  养猫是全文记叙的中心,作品围绕这个中心叙写了三个故事,每个故事都以养猫与亡失为线索展开,都有发生、发展和结局,具有相对完整性。三个故事又按时间顺序排列,组成一串,构成了一段家庭养猫的悲剧史:得猫——养猫——亡失——再得猫——再养猫——再亡失——复得猫——复养猫——复亡失——永不养猫。情节三起三落,层层推进。

  3、概括本文的中心。

  《猫》文叙写了“我”家先后养成三只猫的故事,抒发了“我”的喜爱、痛惜和勇于自责的思想感情,进而告知人们做任何事情都要实事求是,摆脱偏见,决不可主观武断。文章反映了当时一个并不完善的知识分子的严于律身,勇于解剖自己的可贵精神。

  问题思考

  1、本文到底主要是写猫还是写人?说说为什么?

  作者利用的是托物咏情法,所以主要还是写人。作者着力描绘了“我”——一个知识分子的情感和思想认识上的变化,并且在“我”的省悟、自责、负疚中还含蓄地阐明了一个发人深思的人生哲理。

  2、认真阅读课文1-14段,比较两只小猫的异和同,想想作者是从哪些角度描写的?

  两只小猫除了来历和亡失各自不同外,在活泼可爱的描写上也有区别。写第一只小猫,作者主要抓住它的毛色:“常如带着泥土的白雪球似的”,并用三妹戏弄它时的动作:“扑过去抢,扑过来抢”、“在廊前太阳光里滚来滚去”,以此突出小猫的活泼可爱,“白毛”、“红带”、“阳光”相互映衬,小猫的神情也呼之欲出。写第二只小猫,主要用它自己主动采取的“动作”,如“在园中乱跑,又会爬树,有时蝴蝶安详地飞过时,它也会扑过去捉”。可见都是活泼可爱,作者“同中求异”,从不同的角度写,抓住了它们各自的特征。这样写既符合生活的真实,又避免了行文的呆板。

  3、仔细体会“我”对三只小猫的感情变化,尤其是对第三只小猫的不幸遭遇,“我”为何感情上的震动这么大?

  感情既是情节的起点,又是情节的桥梁。作者写三只小猫的故事,更主要的是写“我”情感的变化。“我”对三只猫的感情不同:对第一只猫,真切地写出了“我”的喜爱和乐趣,它是“相伴的侣”。小猫病死后,“我”心里感到“一缕的酸辛”。第二只猫的亡失,引起全家的痛惜。“我也怅然地,愤恨地,在诅骂”捉猫者,流露了“我”对小猫无限的喜爱和怜悯之情。但情感仅此而已,内心并无震动。这两次养猫、失猫,在文中都是略写,这样安排为的是衬托第三次养猫、失猫。第三只猫收养的情况不同,是由于可怜,拾来留养的。它“不活泼,又难看”,“大家都不大喜欢它”,“连三妹那样爱猫的,对它也不加注意”,在“我”和全家人的心目中,它是若有若无的。只是在“芙蓉鸟事件中”,“我”错了,把它冤为“凶手”,而且给予“惩戒”,“我”的良心受伤了。后来花猫死在邻家的屋脊上,因此“永无改正我过失的机会了!”内心受到了极大的震动。从花猫的遭遇,“我”意识到的过错,内心的隐痛永远不会消失。所以“自此,我家永不养猫”。全文的故事由养猫起笔,到“永不养猫”结束,而又处处在写“我”感情的.起伏,感情伴随着故事,既是起点,也是桥梁,耐人寻味。

  4、文章着重写了第三只猫,这同表达中心意思有何关系?作者写前两只猫对第三只猫有何作用?

  文章着重写第三只猫,是因为文章的中心意思与第三只猫有直接的关系。“我”的过失、自责、惨痛教训都是由养第三只猫引出的。写前两只猫的目的是在于用它们对比的衬托第三只猫,使读者觉得对第三只猫的待遇似乎是合情合理的,然而正是这种感情用事,才产生了主观粗暴的做法,造成“我”终生的悔恨。


本文来源http://www.010zaixian.com/jiaoan/2364725.htm
以上内容来自互联网,请自行判断内容的正确性。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zaixianzuowenhezi@gmail.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