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010在线作文网!

选修三旅游地理课件

教案 时间:2021-08-31 手机版

  ★考试要点一:旅游资源的分类

  1、旅游资源的内涵: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中凡是能够对旅游者产生吸引力,可以为旅游业开发利用,并可产生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的各种事物和因素(包括自然存在、历史文化遗产、人工创造物、风俗民情)。其本质特征是对旅游者具有吸引力。

  (1)自然旅游资源种类还包括宇宙类,如太空、星体、天体观测、陨石等;人文旅游资源还包括消闲、求知、健身类。

  (2)地质地貌景观:①花岗岩景观:泰山、华山、黄山(猴子观海)、衡山、普陀山(海上),典型地貌景观:球状风化物。②砂岩景观:红色砂岩受风化侵蚀,形成地形顶平、身陡、麓缓的方山、石墙、石峰、石柱等赤壁地貌—丹霞地貌。“碧水丹山”赞美福建武夷山。 3、旅游资源的特点:多样性、地域性、观赏性与吸引性(非凡性)、不可移动性、重复使用性、可创造性

  4、旅游资源的多样性 (1).在内容上:旅游资源既有自然的、又有人文的;既有景观性的,又有文化性;既有古代遗存的,又有现代兴建的;既有实物性的,又有体察性的。 (2).在地域上:不同地域的旅游资源有不同的地方特色。 (3).在季节上:同一旅游资源在不同的季节表现出不同的景观。 (4).在组成上:构成旅游资源的要素是多样的,孤立的要素很难有吸引力,多要素相互结合会产生不同的旅游资源。 (5).在价值上:旅游资源具有艺术欣赏性、历史文化价值、科学价值、经济价值和美学价值等。

  (1)、碉楼简介:是上世纪开平华侨与村民主动把外国建筑文化与当地建筑文化相结合的结晶。开平碉楼与村落及其中西文化交融的人文景观、自然生态、乡风民俗等,都保持得相当完整和真实。她深沉的中国传统文化底蕴,浓郁的欧美文化气息,高度反映了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特定的地域环境中所形成的独特的历史文化景观,被誉为“华侨文化的典范之作”、“令人震撼的中西建筑艺术长廊”。

  (2)、湖北武当山拟冲击我国第5个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 (3)、五岳:东岳—泰山、西岳—华山、北岳—衡山、南粤—恒山、中岳—嵩山 (4)、四大佛教名山:山西—五台山、安徽—九华山、浙江—普陀山、四川—峨眉山。 2、保护世界遗产的原因:

  (1)世界文化遗产以及文化与自然双遗产,是独一无二的历史文化载体和人类历史发展的见证,具有时代性、不可再生性、不可替代性,反映中华民族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

  (2)世界自然遗产代表某一类地质地貌中最重要的历史演变过程,展示了我国独特的地质地貌和生物资源。

  (3)世界遗产属于自然旅游资源和人文旅游资源中的顶级品牌,为旅游业的发展提供了极其珍贵的资源。

  3、保护世界遗产的措施:

  (1)1972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通过《世界遗产公约》,促进世界各国人民合作与相互支持,为保护遗产作贡献。

  (2)1976年,政府间的国际合作机构“世界遗产委员会”成立,确定和保护全世界范围内的自然和文化遗产,将具有突出意义和普遍价值的自然景观和文物古迹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4、我国十大旅游胜地——关注旅游线路图的设计

  长江三峡、杭州西湖、桂林山水、安徽黄山(双遗产)、台湾日月潭、{八达岭长城、承德避暑山庄、北京故宫、秦陵兵马俑、苏州园林}(世界文化遗产)。 5、我国旅游资源的分布——地域性

  (1)旅游资源分布的东西向差异

  (2)旅游资源分布的南北向差异

 ★考试要点二:旅游景观的欣赏

  1、旅游景观的观赏方法

  (1)选择观赏位置——距离和角度

  (3)抓住景观特色

  ①园林景观的常用构景手法

  (4)领悟自然与人文的和谐、体验景观的意境

  ①我国自然风景区最大特色之一

  —— 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融为一体。

  Ⅰ寺、庙、亭、阁、塔、摩崖石刻等人文景观,布局、设计的基本思想是因势、得体,使人文景观起到与自然协调,并突出自然美的作用。

  Ⅱ诗词楹联、神话传说、名人轶事等文学艺术形式来渲染自然美,把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巧妙而和谐地联系起来。

  ②其他人文景观的建设上表现出的自然与人文的和谐

  在我国古代园林建设:要求再现自然(“虽由人作,宛自天开”)。

  我国北方园林与南方园林的对比

  ③一方山水一方情

  风俗民情——是一定地区人们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结果,一方山水一方情

  (5)以情观景——景观欣赏的最高境界

  ①把握景观的美感特征——包括形象美、色彩美、动态美、朦胧美(大自然中的云雾、烟岚产生的幻境,如云海、海市蜃楼)、听觉美等。其中形象美是最显著的美感特征。 ②综合感受——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等

  ③发挥想象——泰山、黄山、华山、峨眉山、青城山的特点分别是雄、奇、险、秀、幽,地貌的酷似造型都要通过想象才能感知。

  ④移情与景,情景交融——如“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等。

  ⑤登山涉水,求质求真

  2、旅游区的景观特点及成因

  一、(1)黄山风景名胜区——景观特征:黄山有四绝“奇松、怪石、云海、温泉”。

  (2)黄山自然景观的成因:黄山由花岗岩构成,其花岗岩体垂直节理发育充分,是我国花岗岩地貌中的杰出代表。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共同塑造了黄山的地质地貌景观。

  黄山四绝

  主要原因: 三、澳大利亚大堡礁风景区

  (1)概况:大堡礁是澳大利亚东北海岸外一系列珊瑚岛礁的总称,是世界上最大的珊瑚礁。 (2)大堡礁的位置、分布、成因 ①位置、分布:

  A.大堡礁位于澳大利亚东北部海岸外。

  B.大堡礁海域处于热带的纬度位置,温暖的浅海环境适合珊瑚虫繁衍。 ②成因

  (3)大堡礁丰富的旅游资源

  A.海底世界B.热带风光的大陆岛屿和土著部落文化 四、中国云南的元阳梯田景区

  (1)地理位置:元阳县位于我国云南省南部,哈尼族人

  (2)元阳梯田景观形成的原因:自然原因:①山地崎岖,海拔高②印度洋、元江的水汽带来的降水 人为原因:高山修渠引水

  (3)元阳的梯田景观——不同的季节,景观不同。

  五、美国夏威夷群岛:分布在太平洋,是大洋洲的组成部分,是火山岛,以热带风情和火山景观闻名。 六、其他重要旅游景区及成因

  1、旅游资源开发条件评价的基本内容 (一)旅游资源游览价值评价

  1、旅游资源的规模与组合状况:资源的集群性好,景观的地域组合好的旅游资源游览价值大。 2、旅游资源的等级与特色:“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特”的非凡性强、共性较小的旅游资源吸引力强,开发价值大。

  3、旅游资源的价值与功能:具有相对(与周边区域旅游资源的关系)较高的美学、科学、历史文化价值、康体娱乐价值、经济价值及多种功能的旅游资源吸引力强,开发价值大。 (二)旅游资源开发条件评价

  1、区位条件和可进入性:优越的地理位置(赤道上的厄瓜多尔的加拉加利镇、位于极昼极夜起点的瑞典斯德哥尔摩)、较高的交通通达度,有利于增强吸引力,增大最优吸引半径,提高旅游资源的开发价值。

  2、客源市场条件:旅游地的吸引半径有限,若与客源地(经济发达地区或国家)距离越远,旅游资源的吸引力越小,客源市场越小,开发价值越低。

  3、区域经济背景:经济背景(经济发展水平、基础设施等):旅游资源所在地的社会经济越发达、开发能力越强,接待能力越强,对旅游者的吸引力越大。

  4、区域环境背景:自然背景—气候的季节性变化和舒适程度会影响旅游的淡旺季;自然灾害发生率—影响旅游安全和开发效益。社会文化背景—政治局势、政策法规、社会治安、政府及当地居民对旅游的态度、卫生保健状况、地方开放程度、风俗习惯。

  5、旅游容量:确定旅游活动的规模,如最佳日接待量等,保证旅游活动与地理环境协调发展。 2、经典案例评价 (1)庐山:

  (一)旅游资源游览价值评价

  ①美学价值:优美的自然景观,五老峰、三叠泉等享有盛誉。

  ②科学价值:地垒式断块山,第四纪冰川遗迹,地貌总类多样,生物多样性突出。 ③历史文化价值:宗教旅游胜地,有东林寺、白鹿洞书院等著名建筑。

  ④经济价值:避暑胜地,游览价值高,旅游业发达,经济效益巨大。 ⑤东依鄱阳湖、南靠南昌滕王阁等景点,资源的集群性好,地域组合好。 ⑥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和避暑游览胜地,非凡性强。 (二)旅游资源开发条件评价

  ①地理位置与交通:庐山景区位于江西省北部,长江南岸,交通便捷,有京九线等铁路线经过,有长江“黄金水道”的水运,航空、公路发达。

  ②客源市场:江西省位于我国中部经济地带,离东部经济发达地区较近,客源市场广阔。 ③区域经济背景:江西省经济较发达,基础设施完善,接待能力强。

  ④区域环境背景:自然条件优越,自然灾害发生率相对较小,社会治安良好。 ⑤旅游容量:庐山半山腰牯岭镇,接待设施齐全,旅游环境容量较大。 (2)西藏:

  (一)旅游资源游览价值评价

  ①原始的高原雪域风光和独特的藏族文化,具有极高的美学、科学、历史文化、经济价值。 ②旅游资源的集群状况较差,地域组合不良。 (二)旅游资源开发条件评价

  ①地理位置与交通:位于我国西南,虽修建了青藏铁路,但交通通达度仍不高。 ②客源市场:距离东中部经济发达地区较远。

  ③区域经济背景:经济较落后,基础设施不完善,接待能力较弱。

  ④区域环境背景:自然条件较恶劣,地震、滑坡等自然灾害发生频率较高,社会治安状况欠佳。 ⑤旅游容量:受自然和人文因素的影响,旅游环境容量较差。 3、为减少旅游淡旺季的差异,提高旅游经济效益,可采取的措施

  (1)采取淡旺季差价,调节客流的时间分布(2)发展多样旅游活动,开拓淡季旅游市场(3)实行带薪休假,错开旅游时间(4)利用宣传媒体,介绍旺季拥挤状况,提醒旅游者理性消费等。


本文来源http://www.010zaixian.com/jiaoan/2517166.htm
以上内容来自互联网,请自行判断内容的正确性。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zaixianzuowenhezi@gmail.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