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010在线作文网!

短文课文教案

教案 时间:2021-08-31 手机版

短文两篇课文教案

  《短文两篇》授课时间:

  课题:组歌授课时间:1课时

  目标:⒈ 注重朗读,感受两首散文诗中的形象特点,领悟其思想内涵。

  ⒉ 引导学生进行积极的情感体验,在欣赏品味中享受审美乐趣。

  ⒊ 模仿写作,初步培养学生创造性地感受与表达的能力。

  重点:注重朗读,感受两首散文诗中的形象特点,领悟思想内涵。引导学生在欣赏品味中享受审美乐趣。 教学方法:1.朗读法。2. 引导法

  难点:仿写,培养学生创造性地感受与表达的能力。教学手段:录音机、投影仪。

一、导入新课:

  诗人有一颗敏感而多情的心。在他笔下,浪和雨有生命,有灵气,有个性,它们与自然万物和谐共处,构成生生不息的美妙世界;同时,它们又闪烁着理性的光辉,给人以启迪。

二、作者简介:

  纪伯伦(1883~1931),黎巴嫩诗人、画家。著有散文诗集《泪与笑》《先知》《沙与沫》等。本文选自《泪与笑》。《组歌》共包括五首散文诗,这里选的是其中两首。他是阿拉伯现代小说和艺术散文的主要奠基人,20世纪阿拉伯新文学道路的开拓者之一,是阿拉伯第一个文学流派“叙美派”(即“阿拉伯侨民文学”)的中坚和代表。

  他是位热爱祖国、热爱全人类的艺术家。在诗《朦胧中的祖国》中,讴歌毕生苦恋的祖国:“您在我们的灵魂中——是火,是光;您在我的胸膛里——是我悸动的心脏。”他曾说:“整个地球都是我的祖国,全部人类都是我的乡亲。”爱与美是纪伯伦作品的主旋律,文学与绘画是他艺术生命的双翼。

  他的作品既有理性思考的严肃与冷峻,又有咏叹调式的浪漫与抒情。他善于在平易中发掘隽永,在美妙的比喻中启示深刻的哲理。他清丽流畅的语言征服了一代代世界读者。美国人曾称誉纪伯伦“象从东方吹来横扫西方的风暴”,而他带有强烈东方意识的作品被视为“东方赠给西方的最好礼物”。

  教学步骤:

二、诵读——整体感知。

  1.请同学们认真地听读课文,边听边想象其展现的画面,进入情境,体会诗中美好的情韵。

  2、学生朗读。读诗是一种高雅的情感体验活动,当我们在想象中进入诗中的意境,体悟到诗中美好的情韵而又能恰当运用朗读技巧用声音加以传达,这时,我们的心灵深处便会激起情感的火花,受到美的熏陶。现在,请大家自由选择组诗《浪之歌》或《雨之歌》中的任意一首,进行朗读感受。

  一读:重在整体感知诗中形象,注意语音的饱满与圆润。

  二读:重在体味情感。注意语流顺畅,注意把握好朗读的节奏、停顿、快慢等。

  三读:重在进入情境。注意韵脚,注意语气的轻重抑扬,注意体现散文诗的抒情性。

  整体感知诗人情感。

  3.散文诗往往借助于具体的形象来传达诗人的情意,那么,这两首散文诗借助“浪”和“雨”的形象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明确:作者采用第一人称,借助丰富的想像,艺术地描绘“浪”和“雨”的生活,借它们来赞颂人类七情之中最美好的感情——爱,并借以袒露诗人自我仁爱博大的襟怀,表现出对人生的思考。

三、品读——形象赏析

  1.这两首散文诗中的“海浪”和“雨”的形象各有什么特点?

  如:(热情洋溢的浪; 一往情深的浪;无比忠诚的浪;多情浪漫的浪;温柔善良的浪;痴情的浪;缠绵的浪;任性的浪等)

  (滋润万物的雨 ;让山河欢乐的雨;让花草欢笑的雨;为云彩和田野传递爱情的雨;充满爱心的雨;启迪心扉的雨;沁人心田的雨等)

  2.你能说说“海浪”和“雨”到底具有怎样的形象?

  (海浪被诗人赋予了一个浪漫的花的形象,海浪的形象是一个博爱者的形象,从中可以看到诗人自己的影子,诗人是世间种种美好事物的守护者。)

  (雨的形象是一个奉献者和使者的形象,它滋润万物,同时也把距离遥远的事物联结起来-“传情的信使”)

  第二课时

四、美读——特色把握。

  请同学们根据自己的个人兴趣,自选角度,说一说品析课文美点的话。(可以从诗的形象,诗的语言,诗的修辞方式,诗的结构形式,诗的情感,诗的抒情方式等方面进行。)

  先说《浪之歌》:“美在……” (学生自由评说)

  再说《雨之歌》:“美在……” (学生自由评说)

  讨论明确: 学生发言交流,教师总结评点,重点突出:

  美在用词:文中一组拟人化的动词,如“搂抱”、“亲吻”、“拥抱”、“扑倒”等,生动贴切地描绘热恋中的“浪”与“海岸”相亲相爱、难舍难分的情态;一组成语,如“碧海丹霞”、“长吁短叹”、“纹丝不动”、“死里逃生”等,言简意丰,让人产生无穷联想;一组叠词,如“相亲相近”、“相离相分”、“紧紧”、“嘻嘻哈哈”,富有韵律,极具音乐的美感。

  美在写句:文中一组由语意对举与反衬组合的精美对称句,如第二、三段,对比鲜明,具有对称的美;第五段的排比句,层次分明地表现星空、美人鱼、礁石和情人组成的画面中“浪”的守护者形象。还有一些特殊的句子,如“纵使我满腹爱情,而爱情的真谛就是清醒”、“这就是我的生活;这就是我终身的工作”等,或在语意层次上显得丰富而有气势,或形象准确地传情达意,显出独具特色的语言魅力。

  美在形象:在《浪之歌》里,海浪被诗人赋予了一个浪漫的花的形象,它首先作为“海岸”的情人出现,她对情侣海岸一往情深,爱得热烈,爱得深沉,在周而复始的潮汐的律动中与爱人难分难舍。不仅如此,这个女性化的形象还被融进了更深广的喻义,它成为人间世界的守护者——“夜阑人静,万物都在梦乡里沉睡,唯有我彻夜不寐;时而歌唱,时而叹息”。在《雨之歌》里,雨是一个奉献者和使者的形象,它滋润万物,同时也把距离遥远的事物联结起来。

  美在意蕴:意蕴,就是渗透在作品艺术形象中的理性内涵,是读者能够体味得到的作品内在的情感、灵魂、风骨、精神及某种人生精义。从《浪之歌》中,我们可以领悟到诗中海浪的爱情的内涵,那不仅仅是对海岸的爱情,是更广阔的对世间万物所怀的满腹的爱情,这博大的爱情闪耀着母性的光辉——“爱情的真谛就是清醒”,因为爱着这世界,所以哪怕“彻夜不眠让我形容憔悴”,也要守护着这个世界,它的和谐,它的美。从中我们看到了诗人自己的形象,诗人正应是这世间种种美好价值的守护者,正如诗的末尾所写:“这就是我的生活:这就是我终生的工作”,在这里,海浪的形象已经幻化为诗人自己的坚定的.声音。而在《雨之歌》里,雨的形象是多么令人欣喜,它是慷慨无私的奉献者和殷勤的使者。自然万物因为它的滋润而生动而美好。我们敏感的心灵常常就是在这潺潺的雨水中,被引领着去触及那些离我们很遥远的记忆、梦想,以及深邃的精神世界。

  美在表达:两首散文诗的表达之美,美在语言的清丽流畅,美在诗中语义的递进伸展,美在丰富的想象,美在作者的想象与海浪和雨水的自然物理特性相贴合,美在比喻、对比、排比、拟人等多种修辞手法的巧妙运用(特别是《雨之歌》中拟人手法的灵活的多方面运用)美在它所营造出的咏叹调似的浪漫与抒情,……


本文来源http://www.010zaixian.com/jiaoan/2564530.htm
以上内容来自互联网,请自行判断内容的正确性。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zaixianzuowenhezi@gmail.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