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010在线作文网!

中小学公共安全教案(5)

教案 时间:2021-08-31 手机版

第十三课地震发生时怎样保护自己

  一、教学目的:

  1、初步了解地震的成因及分类

  2、地震的前兆

  3、防震的一些措施

  4、地震发生时如何逃生及自护

  二、重点:地震的前兆、防震的一些措施。

  三、难点:地震发生时如何逃生及自护

  四、关键:地震发生时如何逃生及自护

  五、教学过程

  一、利用图像导入新课,四川发生地震时的惨状

  教师出示课件

  播放地震中的情景——《地震图片》《地震手牵手》

  二、感受新知

  教师带领学生学习与地震有关的知识

  人生活在这个大千世界里,有很多事情是无法预料的,就如我们所看到的地震灾难,但如果我们对这样的灾害有所了解和认识的话,也许很多的悲剧都是可以避免的。下面我们就共同来学习一下有关地震的知识。

  1、地震的成因及分类

  教师通过课件演示让学生了解关于地震成因的有关知识——《为什么会地震》《地震成因篇》

  总结地震的分类:地震按其震动强度来分,可分为四种:(1)微震。此种地震是小于2级的地震,人是感觉不到的,中有通过精密的仪器才可测定。(2)有感地震。这类地震大约处于2——4级之间,人可以感觉到,但一般没有什么危险。(3)破坏性地震。这是指5级以上的地震。这类地震会造成不同程度的破坏。(4)强烈地震。6、5级以上的地震都属于强烈地震,这类地震具有很强的破坏性。

  2、地震的前兆

  地震作为一种自然现象,它在发生之前有时会一些前兆,主要有如下同种现象:(1)动物的异常现象。A穴居动物的异常表现。B家畜的异常表现。C家禽及飞鸟的异常表现D鱼类的异常表现(2)地下水的异常表现A水位升降的异常变化B水温的.异常变化C水变色变味D水翻花冒泡(3)人的异常感觉

  3、防震措施

  教师简单介绍防震的措施:如果比较早地发现一些地震前兆,就应及早准备避震的营救物品,把这些物品放入包中,逃到离家不太远的空旷之地,并尽量选好逃生路线,及时躲避。

  4、地震发生时我们应该怎样逃生呢?

  教师利用课件演示地震逃生知识——《地震逃生不同地方的应对》

  5、通过游戏演示巩固相关知识

  教师——《地震脱险演练》

  三、总结本节课所学知识

  教师简单总结

  四、提出希望

第十四课怎样在水灾中脱险和自救

  教学目的

  1、了解洪水的危险,了解洪水带来的泥石流、山洪等自然灾害。

  2、认识洪水来临前的准备及洪水中的自救和洪水后的预防。

  3、学会在洪水中保护自己。

  教学重点

  1、认识洪水来临前的准备及洪水中的自救和洪水后的预防。

  2、学会在洪水中保护自己。

  教学准备

  1、课件。

  2、白纸、水彩笔。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出示课件——洪水来了

  2、提问:你看到了什么?你是怎么想的?

  3、质疑:关于洪水,你有什么问题吗?

  4、讲述:下面,我们来研究有关洪水的秘密。

  二、新授:

  1、认识可怕的洪水

  (1)出示课件——受灾的地方,学生观察. 通过课件让学生了解洪水的可怕,并激发学生从中提出问题,这样有益于学生的学习。

  (2)提问:你认为洪水可怕吗?为什么?

  (3)小博士的话——

  1)可怕的泥石流

  2)害人的山洪

  (4)提问:从小博士的话中,你明白了什么?

  2、认识洪灾发生时。

  (1)了解洪灾来临前的准备

  学生分组讨论——洪水来临前要准备些什么?

  洪水来临前的准备也非常的重要,这有利于学生去感受,并传授给他人。

  汇报

  观察课件——来临前的准备

  小结:洪水来临前,我们要做好防洪准备,要及时收看天气预报,要准备好应急物品,要注意往高地转移。

  (2)学会洪水中自救

  观察课件——洪水中的自救 洪水中的自救是这一课最重要的部分,因此,此处特别让学生多去感悟。

  提问:他们是如何自救的?

  讲解:洪水来临时,不要恐慌,应该向高处;要趴在木板或门板上,等待救援;服从救援人员的安排。

  小博士的话——如果遇到龙卷风,怎么办?

  (3)了解洪水过后的处理

  讨论:洪水过后,我们应该做什么

  汇报

  小结:洪灾过后,我们要注意环境卫生,进行紧急接种和服药预防。

  三、巩固、反馈

  1、概述本课内容。

  教案自评

  2、课件出示——了解洞庭湖的4350工程

  (1)课件中告诉我们什么?

  (2)你的家乡有哪些防洪减灾的工程?

  3、提问:通过本课的学习,你知道了什么?

  4、质疑:关于洪水,你还想了解什么?

  板书设计洪水来了

  可怕的洪水——淹没房屋、庄稼人、动物受到威胁

  洪灾发生时——看预报、准备应急物品转移到高地

  洪水中自救——登高避水、抓牢漂浮物发求救信号、自制木筏

  洪水过后 ——不喝生水

第十五课模拟灾害自救

  教学目标

  1.在原有生活常识的基础上,认识地震和洪水灾害中的逃生常识。

  2.了解风灾自救的重点及遭遇滑坡、泥石流灾害及大雾和沙暴天气应该注意的问题。

  3.结合自己家乡所在地或出行地的情况,说明自救和互救的内涵和重要性。

  教学重点:认识并掌握地震和洪水灾害中的逃生常识

  教具:自制挂图、图片

  教学方法:图示法、实践演练法等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地震中的自救与互救

  说明:地震是最不可预知、最具破坏性的自然灾害之一。地震是最猛烈、最突然和造成人员伤亡最多的自然灾害种类,也是人们最为恐惧的自然巨变。这在现代社会尤为如此,而且减少人员伤亡的最有效手段——地震预报至今尚未达到十分准确、足以完全信赖的地步。因而普通民众只有在灾前提高防灾意识,掌握救助常识,才能最大限度地创造震中生存的机会。

  (一)震前——防震准备——通常以家庭为单元

  阅读“家庭防震避震方案”

  通过阅读材料,掌握家庭防震避震方案的主要内容。

  家庭防震避震方案主要内容:

  (1)明确疏散路线和避难地点,订出最快捷、最安全的路径;

  (2)加固并合理布置室内家具,如大件家具摆在墙体薄弱处;桌下、床下不放杂物;

  (3)清楚室外环境条件;

  (4)准备避难和营救物品,家庭每个成员都应准备防震袋(或避难袋);

  (5)准备一些简单的营救工具,如撬棍、锤子、斧子、小钢锯等,放在震后能随手

  拿到的位置上;

  (6)学会基本的医疗救护技能,如人工呼吸、止血、包扎、搬运伤员和护理方法等;

  (7)每人身上装一个小急救卡片,注明姓名、住址、电话号码、血型,紧急联系人

  姓名等内容,便于他人营救时参考;

  (8)适时进行家庭应急演习,以弥补避震措施中的不足。

  阅读“避难袋”

  通过材料的学习,了解避难袋中装有的常备物品、重量、体积要求等。

  探索活动:根据阅读,制定出适合自己地区及家庭的防震避难袋,列出一个清单。在家庭防震会上讨论。

  补充材料:地震前兆

  地震发生前常有不少异常的自然现象发生,如地下水的异常变化(变色、变味、变温等)、天气和动物的异常反应、小震频繁、地壳变形、产生地声、地光等等,这叫做地震前兆。

  (二)震中——避震

  1、黄金12秒预警时间:是跑还是躲,瞬间抉择

  2、室内避震——“伏而待定”:就地躲避,利用三角空间,蹲或趴下,护住头部。

  3、室外避震——尽量到开阔的空地,降低重心,护好头部。

  阅读

  通过阅读,掌握室内避震要点。

  图3、18室内避震

  图3、18分别介绍了在家里、在影剧院、在教室里的避震方法。室内避震的共性是“伏而待定”。迅速躲避到一个相对牢固的桌椅下或三角空间处,蹲或趴下,护住头部。

  图3、19室外避震

  图3、19介绍了在行驶的公共汽车、在百货商场、在野外的避震方法,室外避震的共性是:尽量到开阔的空地,降低重心,护好头部。

  思考并讨论

  想一想,如果发生地震使你在家里、或在车上、在学校、在商店、在公共场所、在剧院、在体育馆,你应该怎么办?

  点拨:(1)地震发生时,如果此时你恰好在家里,那么要视情况而定是躲还是逃。如果你家是平房或一楼,可迅速到达院内开阔地的话,则迅速跑到室外;如果你家是位于高层楼房,那么还是应该“伏而待定”,选择室内结实、能掩护身体的物体旁,易于形成三角空间的地方,蹲下或坐下,尽量蜷曲身体,降低身体重心,同时注意保护好头颈、眼睛,掩住口鼻。等地震过后,迅速离开房间到达安全的开阔地;倘若无法离开,则积极地等待救援。

  (2)在行驶的电(汽)车内,抓牢扶手,以免摔倒或碰伤;降低重心,躲在座位附近,地震过去后再下车。

  (3)在学校,如果正在上课,要在教师指挥下迅速抱头、闭眼、躲在各自的课桌下;等地震平息后再有组织地撤离,必要时应在室外上课。如果恰巧在操场或室外时,可原地不动蹲下,双手保护头部;注意避开高大建筑物或危险物;不要回到教室去。

  (4)在商店、书店、展览馆等公共场所,应选择结实的柜台、商品(如低矮家具等)或柱子边,以及内墙角等处就地蹲下,用手或其他东西护头;避开玻璃门窗、玻璃橱窗或柜台;避开高大不稳或摆放重物、易碎品的货架;避开广告牌、吊灯等高耸物或悬挂物。

  (5)在影剧院、体育场馆、候车室等处,一定要保持清醒的头脑,利用所处的条件,就地躲避,千万不要乱跑。如果距应急出口很近,可迅速夺门而出。如果不能快速离开的话,最好的办法是躲在排椅下。在大运动场内,最明智的选择应该是先向运动场中央空旷处撤退,然后再选择合适时机撤离。但撤离时一定要注意避开人流,避免拥挤跌倒。总之,在公共场所遇到地震,不要乱喊乱叫,更不要乱挤乱拥。

  通过思考讨论,增强人们的防震意识,掌握正确的避震方法。

  (三)震后自救与互救

  1、学会处理外伤的基本方法:

  说明:地震对人的伤害主要是倒塌的建筑物对人的埋压和砸伤,所以学会处理外伤的基本方法是必要的。

  2、保护好呼吸系统,尽量减少体力消耗。

  3、要有顽强的毅力和旺盛的求生意识——最重要的一点。

  阅读

  通过对材料的阅读,了解以下知识:

  震后互救的应遵循的原则:①先救近,后救远。②先易后难,先救轻伤员和青壮年、医务人员,以增加帮手壮大救助队伍;③)先救“生”,后救“人”;④听仔细(注意倾听被困人员的呼喊、呻吟、敲击声);⑤要仔细确定被困人的位置,不要盲目乱挖、乱刨,以防止意外伤亡。

  二、洪水中的自救与互救

  (一)防洪准备

  可分为三个方面:一是关注汛期天气预报;二是学习并具备游泳、划船等技能;三是准备逃生物资。

  图3.21洪水前期准备

  通过读图,掌握防御洪水灾害的前期准备。

  思考:洪水前期准备除了图中的几方面,还可包括哪些内容?

  (提示:如色彩鲜艳的衣服、一只金属哨子等)

  (二)洪水应急

  措施:

  ①尽量逃向高处,登上坚固建筑的屋顶、大树、山丘和高坡等,

  ②如果不能逃脱,要借助家中的木制家具或尽可能抓住木板、树干等漂浮物,尽量不让身体下沉,等待救援。

  ③警惕和防止被毒蛇、毒虫咬伤以及倒塌电杆上电线的电击。

  (三)洪水中的救助

  说明:地震中救助的重点在于自救,因为地震的发生是瞬间的,只有先救己才能救别人;而洪水中救助的重点在于互救,因为洪水的发生具有可预报性和一定的滞后性,转移过程中的互救显得尤为重要。

  措施:

  ①把落水的人救上岸或转移到安全地带,常见的方式有抛救生圈、救生衣等,或划船、游泳去救人。

  ②抢救溺水人员,最主要的方法是科学地控水和进行人工呼吸。

  图3、23洪水救助措施

  通过图3、23,了解洪水中呼救的常识,掌握救助的正确方法。

  三、其他自然灾害的自救和预防

  阅读

  ①风灾自救的重点是不要外出,尽快回家,隐蔽在室内或地下,或野外的低洼处。

  ②滑坡、泥石流大多发生在持续暴雨后,山区、半山区的村庄,在暴雨过后应格外警惕滑坡现象的发生。在野外遇到泥石流时,要向垂直于泥石流前进的方向跑,切忌顺着滚石方向往山下跑;要特别注意保护好头部。泥石流的面积一般不会很宽,可根据现场地形,向未发生泥石流的高处逃避。在山区扎营,不要选在谷底排洪的通道,以及河道弯曲、汇合处。

  ③大雾和沙暴均属于大气能见度低的灾害性天气。如果遇到大雾天气,尽可能减少驾车出行或减速慢行;如果遇到沙暴天气,出行时准备好防风用品,如风镜、口罩等,用以保护眼睛和口鼻。

  活动:

  1.将你知道的关于灾害自救的知识向你的亲人、朋友讲述和宣传。

  [提示:活动1可按以下设计步骤进行

  (1)将学生分组,以不同的灾害自救为主题,分头搜集并撰写宣传稿。

  (2)先在班里演讲和宣传,在此过程中不断修改和完善。

  (3)汇总各组的宣传稿,在班报或校园宣传栏张贴。

  (4)复印各组宣传稿,装订成册,向亲人、朋友分发并现场宣传。]

  2.模拟一次以某自然灾害为背景的救援演习。

  [提示]:活动2可按以下设计步骤进行

  (1)根据本地的实际情况,确立一种常发灾害为主题的救援演习。

  (2)先请有关部门的专业人员来讲解某些救助知识和技能(如怎样抢救休克人员、怎样做人工呼吸、怎样止血、怎样简单包扎、怎样搬运骨折伤员等),这是学生的学习过程。

  (3)将学生分配好角色,分别扮演灾中逃生者、受伤者、指挥者等;财物可用桌椅代替。在规定的时间内演习完毕。

  (4)总结救援演习的成败之处,并写出报告。

【中小学公共安全教案模板】相关文章:

1.小学生公共安全教案

2.幼儿园公共安全教案

3.幼儿园公共安全课教案

4.一年级公共安全教案

5.中小学安全教案

6.小学生公共安全课件

7.谈谈社会公共安全论文

8.城市公共安全论文


本文来源http://www.010zaixian.com/jiaoan/2651361.htm
以上内容来自互联网,请自行判断内容的正确性。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zaixianzuowenhezi@gmail.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