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010在线作文网!

大学计算机基础优质课件

教案 时间:2021-08-31 手机版

大学计算机基础优质课件

  大学计算机基础,同学们学会了哪些知识?是否会操作自己的电脑了呢?

一、学习内容与学习者分析:

  该节内容是学生学习计算机最基础的知识,也是培养学生学习计算机兴趣的出发点。计算机的组成包括硬件和软件,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不但要让学生了解计算机的硬件组成、作用及其基本的工作原理,还要明确软件的概念、种类和作用。其中硬件和软件的作用及其之间的关联是一个难题,如何让学生形象的理解是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作为学生,学生基础的差别给教学也带来一定的难度,熟练掌握计算机的同学在课堂上很难驾御。所以,本教案准备采用比较导入、分组讨论,学生讲解、实物展示、课件演示等方法,来引导学生主动学习,激发学生的兴趣,拓宽学生的思维,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

二、教学目标分析

  1.使学生了解计算机组成各部分的名称和作用

  2.了解计算机的基本工作原理

  3.知道什么是计算机软件,了解计算机软件的作用

  4.了解计算机处理信息的过程

  5.培养学生学习计算机的兴趣

  6.培养学生主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

  1.硬件和软件的基本组成

  2.计算机硬件和软件的概念

  难点:软件的功能

四、环境设计及教学设想

  1.在多媒体电子网络教室使用。

  2.具备教师计算机、网络广播、学生计算机、投影仪

  3.播放计算机组成的电子教案,根据布兰特为代表的抛锚式教学的理论和实践,将学生引入一个虚拟的环境中来讲述环境中的问题进行学习,使学生的学习效率大为提高。同时要微笑着面对学生,尽量创造和谐、民主的人际环境,加强师生之间的交流,促进师生、生生之间的互动。

  4.根据学生水平参差不齐的现象,本人将教学内容分为讲解和演示两个部分。在讲解中结合提问、课堂讨论的方式,让学生参与到每一部分教学当中;演示的过程分教师和学生两种演示,充分发挥优等生的特长,活跃课堂气氛,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

  5.本节内容较专业化,如硬件,软件等,可多通过比喻的形式,让学生有一个形象的认识。如把硬件喻为躯壳,软件喻为灵魂,二者缺一不可。输入设备喻为人的耳、眼、鼻等感官。使学生理解起来很容易。

  6.本节可以通过边讲边练的教学方法,通过提问,教学投影片、电子教案等激发学生的兴趣,使知识和技能的迁移产生预期结果,并且注重交互式学习,减少学生的疲劳程度,注重创新精神的培养。

  7.要求学生发送电子邮件。

五、教学准备:

  1.教师依据课程标准,根据身边环境和学生年龄的特点,设计问题准备焦距和学具。

  2.把研究主题和任务提前告诉学生,要求学生通过访谈、查阅资料、杂志、因特网等形式搜集有关计算机硬软件的知识。

  3.苏教版光盘一张

  4.事先制定一个实际可行的演示文稿5.有计算机硬件图片的光盘素材6.计算机硬件实物7.多功能网络教室、教师计算机、网络广播、学生计算机、实物投影仪

、教学流程

(一)比较导入:

教师讲解:计算机的结构是根据人的形式特点来制造的。同学们想一下,一个人在处理信息的过程中要用到哪些器官?

学生回答:耳朵、手、嘴、眼睛、大脑等

教师:对,回答的非常好。

比较导入:人通过眼睛、耳朵等获得信息,经过大脑加工处理信息,或者记住或者通过手、嘴等表达出来,计算机也就是模仿了人的器官的作用而制造出来的。所以通常也叫做电脑。这就是这节课我们要学习的计算机的组成及基本工作原理。

课件演示:(熊猫电子网络广播)用苏教版课本配套光盘情境引入。

教学体会:通过课件演示冯·诺伊曼的生平简介,激发学生的崇拜心理,使他们树立了心中的榜样。用flash动画的形式介绍其原理,使学生对计算机的工作原理有了初步的认识,激起学生深入探索计算机的兴趣。

教师活动:引导学生怎样了解冯·诺伊曼及其原理,进入学习计算机的构成的情境。

学生活动:通过课件对冯·诺伊曼及其原理的简介,明确其工作原理。

教学媒体和教学意图:利用电脑演示,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教学体会:直接利用电脑演示,可以加深对电脑功能的认识;声图文并茂的课件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的好奇心,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感知冯·诺伊曼的生平简介及其原理,达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并为下面对计算机辅助教学软件的学习做准备。

教师强调:计算机的工作过程,就是通过输入设备把信息输入主机,由主机对信息进行加工处理,再把加工处理后的信息通过输出设备输出。计算机的工作过程可以用“输入、处理、存储、输出”8个字来概括。我们目前所使用的计算机大都仍采用冯·诺伊曼原理。计算机系统由硬件和软件两大部分组成。

(二)计算机的硬件(Computer hardware)

教学设想:创设情境,引起注意,提出任务

  此节内容可以采用三个阶段共同介绍:

  1.首先要求将全班学生分成四组,每一组由事先调查知道懂计算机的同学被指定为组长,然后将做实验用的计算机指定到每组当中,给出每组的任务,由组长发挥小助手的作用,负责打开一台计算机,让每组成员看一看主板、硬盘、软盘、驱动器,CPU,显视卡,扩展槽,电源及插接口等,学生自主探索,并要求学生亲自动手把分离的设备连接起来。

2.给定任务:

  任务①:打开一台计算机,注意连接的设备的插入位置及方法。

  任务②:了解每个硬件的名称及形状。

  任务③:了解各组负责的硬件的功能及插入的位置和方法。

  第一组:负责输入设备,包括键盘、光笔、鼠标器、扫描仪、话筒等。

  第二组:负责输出设备,包括显示器、打印机和绘图仪等。

  第三组:负责存储器,包括软磁盘、硬磁盘、尤盘和光盘等。

  第四组:负责运算器和控制器。

  任务④:要求有能力的学生亲手把分离的设备连接起来。


本文来源http://www.010zaixian.com/jiaoan/2783052.htm
以上内容来自互联网,请自行判断内容的正确性。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zaixianzuowenhezi@gmail.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