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010在线作文网!

七年级数学找规律课件

教案 时间:2021-08-31 手机版

七年级数学找规律课件

  七年级数学学习中的找规律,能帮助学生们更好地提高数学逻辑。下面是小编想跟大家分享的七年级数学找规律课件,欢迎大家浏览。

  第一篇:七年级数学找规律课件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发现、经历、探究图形简单的排列规律,通过比较,从而理解并掌握找规律的方法,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推理能力。

  2.在教学过程中,发展合理推理能力,并合理、清晰的阐述自己的观点。

  3.培养学生发现和欣赏数学美的意识。

  教学重点:

  发现图形的排列规律。

  教学难点:

  体会一组图形重复出现多次就是排列规律。

  教具学具准备:课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质疑导题。

  师: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些水果的图片,大家按照图片的出现读出来好不好?(出示图片)

  生读:苹果、香蕉、葡萄、草莓;苹果、香蕉。

  师:你知道后面是什么吗?

  生答。

  师:同学们猜的真准,那老师再拿出一行考考大家。(出示苹果、香蕉、葡萄、草莓的图片。)你知道下面的图片是什么吗?

  生猜答。

  师:为什么不敢猜了呢?为什么我们第一行猜得好,第二行猜得不好?这两行有什么区别?第一行有什么?第二行没什么?

  生答。(教师提示,引出课题:找规律。)齐读课题。

  <设计意图:水果图片引发学生的兴趣,猜图片制造冲突,让学生产生质疑,从而引出课题。>

  二、 理解“规律”。

  (一) 出示“哭脸笑脸图”。

  师:这一行有规律吗?

  生答:一个笑脸一个哭脸,一个笑脸一个哭脸,一个笑脸一个哭脸。

  师:先出来一个笑脸一个哭脸,后面和前面一样。我们把一个笑脸一个哭脸叫做一组。

  <设计意图:将“规律”这个词的理解拆分,使学生更易接受。>

  师:谁和谁是一组?

  生答。(注意回答问题的完整。)

  <设计意图:将习惯渗透到课堂的每个地方。>

  师:既然一个笑脸和一个哭脸是一组,那老师将它们用方框圈出来。这样好看吗?(生答)

  (二) 出示“水果图”。

  师:再看刚才的水果图。出示(水果图)。

  师:现在不说谁们一组,我们通过读让大家知道谁和谁一组。

  生答。(引导读完每一组时停顿一下。)

  师小结:我们发现在找规律中,有两个一组的有三个一组的。

  练习:出示“汽车摩托车图”和“铅笔盒铅笔图”。

  (三)出示“红黄黄圆圈图”。

  师:再看第三行。(出示红黄黄圆圈图)

  同上。

  <设计意图:通过多种方式,如看、听、读,对“一组”加深理解。>

  (四) 出示“红蓝红圆圈图”。

  师:有规律吗?(生答。)

  师:几个图形一组?(三个)读一读,看看后面的和前面的一样不一样?(生读:红蓝红   红蓝红   红蓝红)

  师:第一组是红蓝红,第二组和前面一样吗?第三组呢?(一样)后面的和前面出现的一模一样,我们叫做重复出现。

  <设计意图:通过提高对“一组”的认识,引出“重复出现”,对“重复出现”进行理解,也是找规律中的第二个要素。>(生读“重复出现”。)

  师小结:如何找规律呢?(生答)

  判断:出示圆圈图。

  如何改正?

  (五) 出示学生举办联欢会的图。

  师:找一找图中有规律吗?相互说一说。

  生小组合作,汇报。(注意回答的完整性。)

  师总结:我们刚才找到的彩花、彩旗、彩灯笼,还有围成圈跳舞的同学们,都是有规律的,像这样几个为一组,重复出现的就是有规律地排列。

  过渡:下面有三关等待着同学们,有信心吗?

  三、第一关:猜一猜下一个是谁?(对比)

  提问:几个为一组?

  小结:有的两个一组,有的三个一组,还有多个一组的。有的颜色相同,但形状不同;有的形状相同,但颜色不同。

  第二关:火眼金睛。

  小结:有的颜色不相同,形状也不同。

  第三关:真假色。

  如果继续摆下去,第5个是蓝色吗?

  四、数形结合,认知规律

  (一)呈现例2的第(1)题,让学生先观察:

  1.说一说:

  (1)你发现了碗的排列有什么规律?

  (2)你能圈出其中的一组吗?

  (3)碗的排列规律与前面所学的规律有不同之处?引导学生发现:颜色上没有变化,但数量上有变化。而且数量上的变化规律还可以用数字表示出来。

  2.试一试:

  (1)你能将碗的数量上的变化规律用数字表示出来吗?请学生说出相对应的碗的下面的数字。

  (2)完整呈现例2的'第(1)题:

  3.议一议:碗的排列规律与数字的排列规律相同吗?

  (1)通过教师的引导,让学生理解:数字表示的是相对应的那种图形的个数,所以图形的排列有什么规律,数字的排列就有相应的变化规律。

  (2)同时让学生感受:它们可以表示相同的规律,只不过形式不同而已。

  五、完成课本第85页做一做。

  六、欣赏规律的美。

  七、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板书:

  找规律

  一组      重复出现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一年级下册第87页例3、例4及相关练习。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操作、猜测等活动,使学生发现稍复杂的图形、数列与数组的排列规律,并能够根据发现的规律进行推理,确定后续图形或数字的排列方式。

  2.在发现规律、与应用规律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数学表征能力与推理能力。

  3.通过学习活动,让学生经历发现规律的过程,在发现规律的过程中感受数学之美,培养学生发现和欣赏数学规律美的意识。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发现、探究数列与数组的变体规律。

  教学难点:理解和掌握数列与数组排列规律的一般方法。

  教学过程:

  一、展示成果,激励引入

  (一)成果展示,复习旧知:

  1.师:我们先来欣赏一下我们生活的规律美吧?这些图片漂亮吗?谁来图片中的哪些事物的排列是有规律的?都是按什么规律来排列的?

  2.请你说一说:这些图片它们都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3.引导学生说出:它们的规律就是都有一组重复出现。

  (二)点明课题,提出挑战:

  1.师:其实规律有很多种,刚才的规律就是都有一组图形或事物的重复出现。

  2.师:今天我们就继续来学习找规律,但今天学习的规律要比上节课的更复杂一点,你们对今天的学习有信心吗?

  二、创设情境,探究新知

  (一)探究数列中的变化规律

  1.数形对应,感知规律

  (1)说一说:

  分步呈现例3的第(1)小题上面的四组图形:你们能找到这些图形的摆放规律吗?让学生与同伴互相说一说,并请学生代表汇报。

  (2)摆一摆:你能利用手中的笔将几组图形画出来吗?

  (3)想一想:先让学生来谈一谈:摆图形与画图形时你有什么感觉?是不是觉得很麻烦?再启发学生:能不能用更简单的方法把这样的规律也表示出来?引导学生利用一一对应的思想,将每组图形相对应的正方形个数用数表示出来。

  (4)如果按这样的规律再往后摆一组图形,应摆几个?为什么?如果让你按这样的规律再来表示出几组,你是愿意摆图形还是写数呢?

  (5)比一比:我们今天找到的规律与上一节课找到的规律一样吗?有什么不同的地方?引导学生发现:原来的排列规律是一组图形或数字的重复,而今天学习的这些图形与数并不是重复出现的,而是依次增加相同的个数。

  2.自主探究,发现规律

  (1)下面我们来比一比,看谁能发现下面这些图形与数排列的规律?

  (2)让学生来说一说自己发现的规律

  (3)比较:这一组图形与数的排列规律与上面的那一组一样吗?

  (4)小结:相同点:图形与数并不是重复出现的。不同点:上面一组是依次增加相同的个数,这一组是依次减少相同的个数。

  3.独立学习,认知规律

  (1)学生独立观察、思考,看看哪个同学先找到规律,并把你的发现与同伴说一说。

  (2)学生代表汇报,教师配合板书。

  (3)比较、归纳:这两组的变化规律是:都是依次增加或减少相同的数。

  (4)让学生在直接在书上填写出剩余的四个数。师生再进行简单汇报。

  4.适时反馈,巩固认识

  (1)完成P87下面“做一做”的第1题。

  (2)你能自己设计这样的一组数吗?

  5.探究数组中的变化规律:课件完整呈现例4。

  (1)学生每四人为一小组,以小组为单位,把你找到的规律在小组内讨论、交流,看看哪一组先找到其中的规律,并完成填空。

  (2)小组代表汇报:师:两个括号里分别填多少?为什么?

  (3)多让几个学生来说一说其中的规律。可能会有:

  ①想45+50=90;②想90-40=50;③想40和50组成90。对于这些发现,教师都要给予鼓励。

  比较规律,提炼方法。

  (1)想一想:这道题每组数的规律与前面的等差数列的规律一样吗?引导学生发现:前面是相邻的两个数之间的差不变;而这一题是这三个数之间都有不变的和或差的关系。

  (2)教师小结:

  ①这节课我们学习的规律虽然不再是通过简单的重复得到的,每组图形、每个数或每组数都在变,但其中一定还隐藏着不变的东西,我们就是先要找到这些不变的东西才能找到规律。

  ②我们在找规律时,要善于发现数与数之间的和差关系。

  应用方法,设计规律:

  (1)请你按照这样类似的规律来设计一个数列与数组,来考考大家。

  (2)学生汇报自己设计的作业,教师板书,与学生一起来找其中的规律。

  (3)完成P87“做一做”的第2题。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一年级下册第88页例5及相关练习。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实验,使学生巩固已学过的各种规律及找规律的方法,能灵活运用发现的规律与所学的知识进行推理,确定后续或缺失的图形。

  2.熟练掌握并运用解决问题的一般步骤,提高问题解决的能力,丰富解决问题的策略。

  教学重点:发现规律,解决问题

  教学难点:从不同的起点,方向观察,找到规律。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一)创设情境:

  1.复习旧知:哪位同学来说一说,前面我们学习了找规律的哪些知识?(让学生自由回答,教师加以引导与整理。)

  2.情境创设:看来大家对我们学习的找规律的知识已经基本掌握了,那么,你能不能运用所学的知识来帮助小红解决她遇到的难题呢?(课件呈现例5的手链图。)

  (二)引入课题:  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用规律——穿珠子。

  二、引导探究,解决问题

  (一)阅读理解:完整呈现例5

  1.你从题目中知道了什么?让学生与同伴先说一说。

  2.你认为在这个题目中,哪个词语最关键?

  3.师:对,关键词就是“按规律”,那她是按什么规律来穿的呢?学生可能会说出:

  (1)这串手链是用2颗黄珠子、1颗蓝珠子为一组,依次重复穿出来的。

  (2)这串手链是用1颗黄珠子、1颗蓝珠子、1颗黄珠子,为一组,依次重复穿出来的。 对于学生所发现的规律,教师都应给予肯定,并引导学生说出:第一种规律是从左往右观察得到的。第二种规律是从右往左观察得到的。

  4.题目让我们帮小红解决什么问题?  引导学生说出:手链断了,掉了两颗珠子,问掉的是哪2颗珠子。

  (二)分析解答

  1.我们刚才找到的规律是什么?那我们能不能利用我们发现的规律来解答呢?

  2.引导:你从哪边开始看?(左边)所以找到的规律是黄黄蓝为一组重复排列。掉的珠子应该是1颗蓝色的,1颗黄色的。(课件演示,圈一组)

  3.你还有不同的发现吗?从右边开始看,发现的规律是黄蓝黄为一组重复排列,掉的珠子应该是1颗蓝色的,1颗黄色的。(课件演示,圈一组)

  4.师小结:我们发现,从不同的起点,不同的方向看,找到的规律是不一样的,

  (三)回顾反思

  1.我们的解答正确吗?如何证明是正确的呢?引导学生说出:要动手摆一摆,看看是否正确。

  2.同桌合作:利用学具摆出她的手链,看符不符合她穿的规律。

  3.汇报结果:学生汇报时,教师利用课件动态演示。得出:通过摆一摆,证明刚才同学们的回答是正确的。

  4.整理小结

  (1)说一说:师:刚才我们在解决这个问题的时候,是先怎么做的?

  (2)师生共同小结(师板书): ①认真审题,发现规律; ②找准起点,圈出一组; ③按照规律,补上珠子; ④动手操作,检验解答。

  (四)练习反馈  课件呈现P88的“做一做”

  三、实践应用,巩固拓展

  (一)基本练习 P90练习二十第9题。

  (二)提高练习 P89练习二十第4题:

  (三)拓展练习  P91练习二十的“思考题”

  四、回顾小结:处处留心皆学问,如果我们能在以后生活与学习中都能做一个有心人,那么你将会发现更多、更有趣、更神奇的规律。


本文来源http://www.010zaixian.com/jiaoan/2897125.htm
以上内容来自互联网,请自行判断内容的正确性。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zaixianzuowenhezi@gmail.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