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010在线作文网!

七年级上册第13课《两汉经济的发展》教案(3)

教案 时间:2021-08-31 手机版

  我们再以“东汉市集画像砖”为例,来看一下两汉的商业活动具体情况。这个画像砖出土于四川广汉周村,砖左边有一门,门上题“东市门”。砖右端是市楼,楼内题“市楼”二字。市楼又名“旗亭”,是市场交易管理机构。楼顶上装饰一只凤,二楼上悬挂一个鼓,早、晚击鼓以通告开闭市门。楼下端坐二人,可能是管理市场的官吏。市门与市楼之间为交易场所,有摆摊贩卖的,有列肆坐售的,有讨价还价的。这块画像砖,生动地反映了东汉市集交易繁忙的景象。

  [教师引导]除了我们上面讲过的以外,两汉时期,在城市管理方面还有一些规定:如市场贸易时间有一定的限制;春夏不得掏鸟窝的卵,不得“弹射飞鸟”;城内民宅必须种树,否则要受罚。这些规定对不对,你怎么看?请同学们讨论之后,亮出自己的观点。

  [学生看书]

  [学生复述]汉武帝时,黄河下游决口,十几个郡遭受洪灾。武帝下令治理黄河,经过这次治理,有八十多年,黄河下游没有发生过大水灾。西汉末年黄河水患又严重起来,东汉明帝令水利专家王景主持修河。经过几十万人一年的辛勤劳动,疏通黄河,修筑了千余里的黄河大堤。黄河下游两岸几十个县,被淹的土地又变成了良田;而且在以后八百年里,黄河没有改道。

  [学生回答]有,白渠。

  [学生看书]

  [学生回答]田蚡是为了个人私利不让治河的。因为他的田产在黄河北岸,河道南移,可使他的田地免除水患。田蚡在阻止汉武帝治河时的理由是“江河之患是上天的事,不要以人力强行堵塞,强行堵塞未必顺从天意”。所以迷信的汉武帝听了他的话,听任黄河水泛滥了二十多年。

  [学生回答]种桑是为养蚕,种麻为了织布。

  [学生回答]汉代的丝织业和麻织业发达,由此反映了汉代的手工业也是发达的。

  [学生看书]……

  [学生列举]使用提花机,染色技术很高,能织出精美的花纹和万紫千红的色彩。

  [学生看书]

  [学生回答]为了抑制大商人牟取暴利,增加中央的财政收入,实现经济上的大一统。

  [学生回答]城市的繁荣。

  [学生看书]……

  [学生回答]规模大:西汉都城长安和东汉都城洛阳,规模宏大,人称东西二京。二京是当时世界上少有的大城市,长安人口有五十万左右,东汉洛阳人口在百万以上。

  布局上:长安城内的街道宽阔笔直。两旁绿树成荫,还有较为完备的排水沟,下水道。

  商业活动:城里有专门的商业区,叫做“市”。市场上商品繁多,有生产原料、工具,有日常用品,还有各种食品,望去令人眼花瞭乱。

  学生讨论

  [学生讨论]

  [学生回答]答案一:这些规定太过于死板,买东西很不方便。另外,笼统地规定不分益鸟、害鸟都不得“弹射”,也不科学。

  答案二:这些规定很对,有利于市场管理和环境保护。

  答案三:略

  [教师总结]我们看问题应该一分为二地看。不能简单地用对与不对来概括。对于这些规定,我们应该看到它好的一面,比如保护环境,规范市场秩序等。也有不好的一面,比如对商业活动地域和时间的限制,不利于商业的发展等。

  通过图片和资料的展示,引起学生探究历史的兴趣。

  指导学生看书,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由农业的发展一步步推导出手工业的发展,最后导致商业的繁荣。

  培养学生归纳,概括的能力。

  激发学生兴趣,培养独立思考的能力。

  团结,合作,共同完成任务。

  类别成就

  农业兴修水利汉武帝治理黄河,汉明帝时王景治理黄河

  生产工具耕犁安装便于翻土碎土的犁壁,发明播种工具耧车

  耕作技术牛耕普遍使用二牛抬杠的耕作方法

  农作物南北分别以种植水稻、小麦为主,桑麻的广泛种植

  手工业丝织使用提花机,丝织品精美

  冶铁南阳太守杜诗发明水力鼓风冶铁工具——水排

【七年级上册第13课《两汉经济的发展》教案】相关文章:

1.七年级上册历史《两汉经济的发展》教案

2.历史教案:两汉的经济

3.历史两汉经济的教案设计

4.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3课两汉经济的发展》教学反思

5.文学常识:两汉文学

6.《两汉时期的对外交流》教案

7.《两汉的经济和社会生活》教案范文

8.第2课土地资源教案


本文来源http://www.010zaixian.com/jiaoan/2952492.htm
以上内容来自互联网,请自行判断内容的正确性。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zaixianzuowenhezi@gmail.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