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010在线作文网!

《比身高》教案

教案 时间:2021-08-31 手机版

《比身高》教案

  作为一名教师,时常要开展教案准备工作,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弄通教材内容,进而选择科学、恰当的教学方法。我们应该怎么写教案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比身高》教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比身高》教案1

  教学目标:

  1、通过“在方格纸上涂一涂,比较两个分数大小”的活动,体会小数的末尾添上0或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

  2、通过活动,培养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能力,动手操作的能力。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解决现实问题,收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

  3、在数学操作活动中让学生进一步学会与人合作、交流,并学会尊重、倾听他人的看法或意见,形成良好的学习态度和习惯。

  教学重点:归纳小数的性质:小数的末尾添上0或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

  教学难点:归纳小数的性质:小数的末尾添上0或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

  教法:主动探究法、讲练结合法。

  学法:小组合作交流法

  教学准备:小黑版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新课(小黑板出示)

  1.口算。

  0.3+0.4=0.2+0.6=1.4+1.5=

  0.33+1.25=0.9-0.7=5.8-2.6=

  2.列竖式计算。

  4.89-2.64=3.61+1.37=

  回答:计算小数加减法一定要把对齐,再按照整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进行计算。

二、合作探究。

  1、仔细阅读课本13页例题的图片。

  2.说一说图片中有哪些信息。

  3.根据图片中的信息解答下面的问题。

  (1)鹿妈妈高多少米?

  列式:○=()

  答:

  在小组内交流这道题的计算方法,看看你们都一样吗?

  (2)小黑高多少米?

  列式:○=()

  提示:“6是一个整数,如果想把它改写成一位小数,就要给它补上“小数点”和“十分位”,那么在十分位上写,不会改变原来的大小,所以6就等于。

  竖式计算:

  答:

  4、方法总结。

  (1)小数加减法要把对齐,从低位加起或减起;

  (2)哪一位相加满十就要向进一;哪一位不够减就要向借1,位数不够的,在小数的添上0,小数大小不变。

  (3)确定好小数点的位置。

三、当堂训练

  1.计算。

  2.列竖式计算。

  0.93-0.47=8.17+6.94=8.25+1.55=

  10-2.45=0.56-0.307=2.34+1.067=

  2新学期开学了,笑笑到商店买了1个书包和1个文具盒,

  价格如右表。笑笑一共花了多少元?

  四、学习体会。

  写出本节课你的感想吧。小数的性质

  板书设计:

  小数的性质:

  小数的末尾添上0或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

《比身高》教案2

  教学目标:

  1.通过在方格纸上涂一涂,比较两个分数大小的活动,体会小数的末尾添上0或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

  2.通过活动,培养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能力,动手操作的能力。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解决现实问题,收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

  3.在数学操作活动中让学生进一步学会与人合作、交流,并学会尊重、倾听他人的看法或意见,形成良好的学习态度和习惯。

教学重点:

  归纳小数的性质:小数的末尾添上0或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

教学难点:

  归纳小数的性质:小数的末尾添上0或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

教法学法:

  主动探究法、讲练结合法。小组合作交流法

教学准备:

  小黑版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新课(小黑板出示)

  1.口算。

  0.3+0.4=

  0.2+0.6=

  1.4+1.5=

  0.33+1.25=

  0.9- 0.7=

  5.8-2.6=

  2.列竖式计算。

  4.89-2.64= 3.61+1.37=

  回答:计算小数加减法一定要把 对齐,再按照整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进行计算。

  二、合作探究。

  1.仔细阅读课本13页例题的图片。

  2.说一说图片中有哪些信息。

  3.根据图片中的信息解答下面的问题。

  (1)鹿妈妈高多少米?

  列式: ○ = ( )

  答

  在小组内交流这道题的计算方法,看看你们都一样吗?

  (2)小黑高多少米?

  列式: ○ = ( )

  提示:6是一个整数,如果想把它改写成一位小数,就要给它补上小数点和十分位,那么在十分位上写 ,不会改变原来的大小,所以6就等于 。

  竖式计算

  答

  4.方法总结。

  (1)小数加减法要把 对齐,从低位加起或减起;

  (2)哪一位相加满十就要向 进一;哪一位不够减就要向 借1,位数不够的,在小数的 添上0,小数大小不变。

  (3)确定好小数点的位置。

  三、当堂训练

  1.计算。

  2.列竖式计算。

  0.93-0.47=

  8.17+6.94=

  8.25+1.55=

  10-2.45=

  0.56-0.307=

  2.34+1.067=

  新学期开学了,笑笑到商店买了1个书包和1个文具盒,

  价格如右表。笑笑一共花了多少元?

  四、学习体会。

  写出本节课你的感想吧。小数的性质

板书设计:

  小数的性质

  小数的末尾添上0或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

《比身高》教案3

  一、问题的提出

  同学们,坐着自己的桌椅,你觉得舒服吗?是不是觉得太高或太低。如果你坐的桌椅不合适,就会引发颈椎疾病,影响生长发育,甚至还会影响学习。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学生桌椅比例确实存在不适当的情况。那么,桌椅的选择有什么奥秘吗?我对此产生了兴趣,同时进行了调查研究。

二、调查研究

  1、相关标准:从网上调查得知:健康家具一定要合乎标准才能有利于人体的健康。对于桌椅类的高度,国家已有标准规定。其中,桌类家具高度尺寸标准可以有700毫米、720毫米、740毫米、760毫米四个规格;椅凳类家具的座面高度可以有400毫米、420毫米、440毫米三个规格。另外还规定了桌椅配套使用标准尺寸,桌椅高度差应控制在280至320毫米范围内。

  正确的桌椅高度应该能使人在坐时保持两个基本垂直:一是当两脚平放在地面时,大腿与小腿能够基本垂直。这时桌子抽屉前沿不能对大腿平面形成压迫。二是当两臂自然下垂时,上臂与小臂基本垂直,这时桌面高度应该刚好与小臂下平面接触。这样就可以使人保持正确的坐姿和书写姿式。如果桌椅高度搭配的不合理,会直接影响人的坐姿,不利于使用者的健康。为此,写字桌台面下的空间高不小于580毫米,空间宽度不小于520毫米。

  2、比例对照:

  ①家庭测量比例:

  研究对象被测者身高L(cm)膝盖以下h(cm)比例h/L

  爸爸 170 44 0.26

  表哥 157 42 0.27

  我 137 36 0.26

  妈妈 163 42 0.26

  外婆 156 41 0.26

  ②学校测量比例:

  研究对象被测者身高L(cm)椅高h(cm)比例h/L被测者脚摆放情况被测者感受

  一年级 132 35.5 0.27 平放地面舒服

  一年级 120 38 0.32 脚离地面8cm椅子过高

  一年级 124 37 0.30 脚离地面7cm椅子过高

  二年级 126.5 38 0.30 脚离地面5cm椅子过高

  二年级 124 38 0.31 脚离地面7cm椅子过高

  二年级 139 38 0.27 平放地面舒服

  三年级 136 37 0.27 平放地面舒服

  四年级 124 37 0.30 脚离地面5cm椅子过高

  五年级 146 37 0.25 脚前伸椅子过矮

  六年级 160 37 0.23 脚前伸椅子过矮

  ③两者对照:

  为什么家庭测量所得“比例”与学校测量所得“比例”会不一样呢?我们家庭成员开展了讨论,结果发现这与被测者是否穿鞋有关。在家庭成员的测量数据上加上1cm再求比例,也会近似得到0.27。另外,我求出被测者身高与课桌的比例在0.43—0.57之间,呈离散趋势,找不到趋中的比例。通过访问,通过自己亲身去坐家里的写字桌椅、餐桌、妈妈的办公桌,发现桌子比椅子高33cm比较舒服。

三、得出结论:

  被测者穿大约一厘米厚的鞋子,椅子高度(h)与身高(L)的比例约为0.27,身体感觉比较舒适。桌子的高度(H)高于椅子33厘米时,人体感觉舒服。即:

  h=0.27L(cm)

  H=h+33(cm)

四、研究给我们的启示。

  我想对我们的爸爸妈妈说:给自己的孩子买桌椅一定要慎重选择。用孩子身高乘0.27算出合适椅高,再找一张高出椅子约33cm的桌子,这样比较合适;我也想对我们的校领导说:给各年级同学准备课桌椅,可先测出各年级同学的平均身高,乘0.27算出合适椅高,找一批高出椅子约33cm的桌子跟椅子配套。当然,准备升降式桌椅,随着孩子的身高变化调整桌椅高度是最好的。

  鸣谢:

  鸣谢老师们的写作指导、感谢爸爸妈妈的调查指导,也感谢同学们的大力配合。


本文来源http://www.010zaixian.com/jiaoan/3480106.htm
以上内容来自互联网,请自行判断内容的正确性。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zaixianzuowenhezi@gmail.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