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010在线作文网!

小学数学《8加几》优秀教案

教案 时间:2021-08-31 手机版

  教学内容: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第一册P90页。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学会用“凑十法”计算8加几进位加法。

  2、初步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计算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是理解和掌握8加几的计算方法。难点是进一步掌握“凑十法”,理解8加几进位加法的思维过程。

教学思路:

  本节课,从一年级学生的年龄特征和思维特点出发,设计教路为:基本训练搭桥铺路——创设情境造成悬念——动像启发探究规律——乐中提高形成技能。

教学过程:

一、基本训练搭桥铺路

  1、口算:3可以分成2和(),5可以分成2和(),7可以分成2和(),8可以分成2和(),9可以分成2和()

  2、听算:(开火车)

  8+()=108+2+1=8+2+3=8+2+5=9+2=9+8=(最后两道题要求说出思考过程)

二、创设情境,造成悬念

  教师:今天,老师讲一个“猴子摘桃子”的故事。从前,在花果山上住着一只聪明的猴子。有一次,白天它摘了8个桃子,晚上又摘了7个桃子。这个猴子很快就算出了一共摘了多少个桃子。同学们,你们比猴子还要聪明,谁知道猴子是用我们学的什么方法来计算的吗?(凑十法)复习“凑十法”的步骤:一想,二分,三加。

三、动像启发,探究规律

  新课的教学按分层渐进的方法进行。

  第一层次:教学例一“8+3”

  (1)分步出示牙刷盒及牙刷

  这一例的教学,教师主要进行动像演示,辅以启发式的提问,帮助学生理解算理。教学时,先出示牙刷盒里放着8只牙刷,再出示牙刷盒外面的3支。问:要求一共有多少只牙刷,用什么方法计算?怎么列式?教师板书:8+3=,再问:8加3应该怎样算?

  (2)通过加法算式讲解“凑十”的过程。

  教师:8加3的算法也和9加几一样,用“凑十法”计算,谁知道第一步想什么?(8加几凑成10),第二步想什么?(把3分成2和几)第三步想什么?(8加2得10,10再加1得11)。

  第二层次:教学“8+7”

  这一例让学生再通过动像图感知“凑十”的过程,并在感知后训练学生的口述技能。

  (1)出示桃子图,提问:左边有几个桃子?右边有几个桃子?求一共有多少个桃子,怎样列式?板书:8+7=

  (2)学生独立想想怎么算?

  (3)请学生小组派代表口述“8+7”的计算方法:用凑十法,看8想2,因为8+2=10,所以把7分成2和5,8+2=10,10+5=15,同时教师移动7个桃子中的2个桃子和8个凑成十,再进一步点拨:刚才我们把这些桃子分成三部分,8个、2个、5个,如果把7分成3和4,行吗?(不行,因为8和3,8和4不能凑成十)

  第三层次:教学“8+8”

  这一例由学生四人一组合作边操作学具边讨论算法,发挥在教师指导下学生间的协作精神。

  (1)指定8个男生和8个女生分左右排成两排演唱儿歌,其余同学打拍。唱毕,教师提问:老师的左边有几个男生?右边有几个女生?求一共多少个学生怎样列式?学生列出算式:8+8=(2)学生前后四人合作边摆小棒边说说算算教师半扶半放,巡视指导。

  (3)紧接着鼓励学生观察前三例的计算方法,把分散的知识综合起来,自己探索出8加几的计算规律。即:把8凑成10,要把另一个数分成2和几,先算8加2得10,算10加几得十几。学生由以前的一个一个的数着加,到发现新的算法,这正体现出学生思维的创新。

  第四层次:让学生通过摆小圆片算出得数,再到脱离图和学具操作计算得数。

  (1)动手摆小圆片算出"8+4”的结果。

  (2)想一想:8+5=8+6=8+9=怎样想很快说出得数?


本文来源http://www.010zaixian.com/jiaoan/748683.htm
以上内容来自互联网,请自行判断内容的正确性。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zaixianzuowenhezi@gmail.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