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010在线作文网!

爱心永不变教案

教案 时间:2021-08-31 手机版

  教学过程

  导入

  教师引人:爱是美德,爱是心灵的桥梁,爱更是人的一种伟大的精神力量。我们每个人都在爱心中孕育成长,我们也该用自己的爱心做出回报,将爱的芬芳撒播四方。让我们将爱心化作行动,相互关,助人为乐,奉献社会,把世界变成美好的人间!

  引人本课课题:奏响爱的和弦

  展开

  一 爱和被爱相辅相成’

  老师讲述故事:.

  教师:为什么“在后来的日子里,克雷斯帮助了许许多多的人,并且将那位中年男子对他的要求告诉了他所帮助的每一个人。”

  学生:因为在他身处困境的时候,是那位中年男子帮助了他,因此,他希望这份爱能一直延续下去。

  教师引导:这是一个感人的爱心接力的故事,在故事中,每一个得到别人帮助的人都用行动将爱心不停地传递给身边每一个需要帮助的人。是的,生活中我们得到或者付出的每一份关爱都会深深地感动我们或者他人,这份感动是爱的源泉,促使我们每一个人去关爱他人,回报社会.

  学生阅读教材第二目第一个◎第一个的故事。

  教师:有人说:“一个只知道被爱而不知道爱人的人,是不懂得爱的人。”谈谈你对这种观点的看法。

  学生:讨论回答。

  教师小结:

  曾经看过这样一个故事;有一个盲人在夜晚走路时,手里总是提着一个明亮的灯笼,别人看了很好奇,就问他:‘你自己看不见,为什么还提着个灯笼走路?”那盲人说:“这个道理很简单,我提灯笼并不是照路,而是给别人提供光明。这样,别人也容易看到我,不会误撞到我。别人可以安全地走路,也等于帮助了自己”。

  我想,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人活在世界上,最重要的不是被爱,而是要懂得去爱别人。如果不懂得爱人,又如何能被人所爱呢?爱应当是双向的、互动的,因此,在享受被爱的同时。我们也要向他人和社会奉献自己的爱心。

  二 将爱心化作行动,奏响爱的和弦

  由于教材第二目的第二个◎、第三个◎、第四个◎的内容主要立足点是对学生的行为要求,因此,在这部分教学中,教师应当主要通过学生的探讨、讨论、交流,特别是学生的活动,对学生进行明确的行为导向,让学生懂得如何用实际行动向他人和社会奉献爱心。

  (一)奉献爱心之—“乐于助人”

  老师讲述故事:

  教师:这个故事给了我们什么启示?

  学生:乐于助人.真诚地帮助和关心别人,能使我们体验到爱的快乐和愉悦。

  学生阅读教材第二目第二个◎的故事,完成第一个的问题,并且请同学进行相互交流。

  教师用名言过渡:

  你的行为一旦有了爱的名义,你会发现你的生活充满了乐趣和动力,你的心灵也变得纯净和坦然……

  活动一:

  想一想,在生活中,你是否有过助人为乐的经历和体验,说出来与大家一起分享你的快乐吧。

  活动步骤:1.学生讲述自己助人为乐的经历和体验。

  2.全班同学举手表决,选出班级的“助人为乐之星”。

  3.当选同学发表感言或者老师点评。

  (二)奉献爱心之二—“参加社会公益活动”

  1.社会公益活动给需要帮助的人带来了关心和爱护。

  学生阅读教材第二目第三个◎第一个的内容。

  教师:在上面的故事里,人们通过“无偿献血”、“捐资助学”、“扶贫济困”等方式表达了对他人和社会的爱心,给那些需要帮助的人带来了关心和爱护。除此之外,同学们,你们还知道哪些社会公益活动的方式呢?你参加过给他人献爱心的公益活吗?你有什么感想和收获?

  学生回答:略。

  活动二:

  请同学们设计一个“我为社区作贡献”的服务社区的社会公益活动方案。

  活动步骤:1.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设计活动方案。

  2.学生交流活动方案。

  3.评选出最佳活动方案,课后实施。(详见第四课时:活动课)

  活动设计示例:

  活动名称:“美化社区’环保服务活动

  活动目的:积极参加社会公益活动,服务社会,树立为人民服务的精神。

  活动内容:一是在社区宣传环保知识,教育社区居民从自己做起,从身边小事做起,养成塑料袋打结后存放,垃圾分类存放、回收等好习惯;二是开展“你扔我收,变皮为宝”活动,在社区内设置废旧电池回收箱,收集废旧物品,集中处理,变废为宝。

  2.社会公益活动为社会发展注入了新鲜活力。

  学生阅读教材第二目第三个◎第二个的内容。

  教师:在徐本禹的“感动”下,全国志愿者支援山区教育工作掀起了新的高潮。这说明社会公益活动不仅能给需要帮助的人带来关心和爱护,而且还能成为社会发展的推动力量。

  活动三:

  徐本禹的事迹传开后,得到了成千上万的人们的支持。请你写一段话,

  授人玫瑰,手有余香;奉献爱心,收获希望。虽然我们现在还是中学生,还不能像徐本禹那样去做,但我们能做的还有很多,我们可以将自己的零花钱捐给希望工程,也可以把自己的课外书赠送给山区的孩子们。让我们携起手来,用爱心为山区渴望上学、读书的孩子们撑起一片希望的蓝天!

  (三)奉献爱心之三-“从力所能及的事做起,服务于人民,服务于社会,服务于人类”

  1.一个有爱心的人,有社会良知的人,会从力所能及的事情做起,奉献自己的爱.

  学生阅读教材第二目第四个◎第一个的内容。

  (教师在此处也可采用课后“阅览人生”中李素丽的故事。)

  教师:你是怎么理解这位医生所说的“别人需要帮助,而你恰好有这个能力,那你有什么理由不去帮助呢”这句话的?

  学生:它告诉我们,一个有爱心的人,有社会良知的人,应当从力所能及的事做起,服务于人民,服务于社会,服务于人类。

  教师:服务人民,服务社会,不是一句空泛的口号,需要我们从身边的小事做起。

  活动四:

  说一说,你打算怎样从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悄做起,服务于他人和社会?

  活动步骤:1.学生分组讨论,将讨论结果记录下来。

  2.每组选派一名同学将讨论结果向全班汇报.’

  3.教师可以把其中比较好的建议用多媒体投影出来。

  教师引导:青少年都是未成年人,本身也属于应该得到关心、关怀的弱势群体,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应该对那些更弱势、更困难的人闭上眼睛,袖手旁观.我们可以零花钱积攒起来,捐献给希望工程.也可以与山区的贫困学生结成互帮对象,把自己多余的书籍、文具和衣物捐赠给对方;当邻居或身边的人有困难时,伸出援助之手一这都是爱心的表现。

  2.一个有博大爱心的人,不仅会爱他的亲人、朋友,而且会爱整个世界和全人类

  学生阅读教材第二目第四个◎第二个的内容.

  教师:面对印度洋海啸这样的重大灾难,世界各国人民迅速采取行动,这说明什么?

  学生:这充分说明了爱是无私的奉献,爱心是没有国界的。

  爱心没有国界。这次突如其来的灾难,夺去了十多万人的生命。而面对灾难,没有人置身事外,我国政府和普通老百姓积极行动,义无反顾地投入到了这场赈灾款助活动中,展示了中国负责任的大国姿态和世界公民意识。我们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证明,“爱心没有国界,我们共有一个家国。”

  教师:有一首歌,歌名叫《有你有我》,歌里反反复复地唱着这样几句:“有你有我,这世界不会再有寂寞,有你的心和我一起跳动,生活会变得更加幸福。有你有我,这世界不会再有痛苦,有你的爱和我一起同在,明天的未来属于你我.”是的,世界是由你和我组成的,你我之间应该是互相支持彼此帮助,只要你我都做到关爱互助,这世界才会充满爱。

  小结

  泰戈尔说:“爱是亘古长明的灯塔,它定睛望着风易却兀不为动.爱就是充实了的生命,正如盛满了酒的酒杯。”爱心不能只停留在口头上,我们身边每天都接触很多人,只要有心,爱就能表达。给人一个真心的微笑、一句问候,搭上一把手.扶别人一把都是爱心的表达。授人玫瑰,手有余香.奉献爱心,收获希望。同学们,伸出你的手,献出你的爱,让我们用行动共同奏响一曲爱的和弦!

  板书设计或教学反思

  第3课时 奏响爱的和弦(下)—活动课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学生从道理上懂得了爱是双向的、互动的,在享受父母之爱、老师之爱、朋友之爱……的同时,也应当向他人和社会奉献自己的爱心.乐于助人。参加社公益活动.服务人民,服务社会。

  在此基础上,教师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通过亲身实践去体会爱的快乐和愉悦,感“给予比得到更快乐”,从而把老师的要求内化为自己的行动.自觉地从力所能及的事做起.培养有爱心、乐于助人的品质和为人民服务的奉献精神。

  教师可以配合上一课时教学中《活动二》的内容—“请同学们设计一个‘我为社区作贡献’的服务社区的社会公益活动方案,(详见第二、三课时教学活动设计),根据当地学生的实际.组织一次献爱心活动,服务校园,服务社区,服务社会。

  活动目的

  1.从力所能及的事做起,培养有爱心、乐于助人的品质,树立为人民服务的奉献精神。

  2.培养学生服务社会的能力。

  活动要求

  1.全班同学人人参与。

  2.提出的爱心活动计划和方案要切实可行。

  活动过程

  活动步骤

  1.在全班广泛征集切实可行的爱心活动计划和方案,在此基础上.确定活动计划和具体的活动时间。

  2.为便于活动的开展,活动地点最好选择在校园内或校园附近的社区。

  3.教师做好活动前的动员工作,并给学生提出明确具体的活动要求。

  4.组织爱心小分队,开展献爱心活动。

  5.活动结束后,可让学生写下活动的感受和体验,并以此为主题出一期板报,展示活动成果。


本文来源http://www.010zaixian.com/jiaoan/854499.htm
以上内容来自互联网,请自行判断内容的正确性。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zaixianzuowenhezi@gmail.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