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010在线作文网!

课文《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教案设计范文

教案 时间:2021-08-31 手机版

  【教学目标】

课文《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教案设计范文

  1、整体把握全文,了解马克思为历史科学、为无产阶级所作的巨大贡献。

  2、了解悼词及其特点。

  3、揣摩本篇悼词的语言,体会语言中悲痛深沉的感情。

【教学重点和难点】

  揣摩在特定的环境,特定的场合,以特定的身份发表讲话时所用的词句,理解其思想内容,感情色彩和表达作用。

  1、课文中关键文段。

  2、文段中的关键词语。

【教学设想】

  本文是阅读篇目,课时少,主要是把握重点,让学生思考讨论,教师加以适当引导。

【教学时数】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本单元学习的重点是演讲辞。今天也不例外,但我们要学的是一种新的演讲辞──悼词。悼词也叫“哀祭文”、祭文、诔文、哀辞等,是人们用于哀悼与祭奠的文体。悼词其实说新也不新,古已有之,中国有唐朝韩愈沉郁顿挫,倾诉叔侄之谊的《祭十二郎文》,清有袁枚哀婉欲绝,叙述哥妹情深的《祭妹文》,《红楼梦》有贾宝玉面对落红点点,真情吟唱,痛悼秦雯的《芙蓉女儿诔》;外国有维多克·雨果文人相惜,言之切切的《巴尔扎克葬词》,哀惋细腻,催人泪下的《乔治·桑葬词》,也有爱因斯坦高度凝练,品德第一,人格至上的《悼念玛丽·居里》,现在我们要怀着无比沉痛的心情和恩格斯一道去悼念马克思!同学们要细心品味恩格斯的《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并探究悼词的特点和体会其中情感。

  二、粉笔板书教学目标

  1、结构。

  2、悼词。

  3、情感。

  三、整体感知课文,师生研讨

  (以下只是可供选择的教学内容,而不是教学程序。具体的教学步骤将以现场学生的思维状况随机而定。)

  1、朗读一遍课文:(或快速默读课文)

  ⑴ 师问:悼词一般人们悼念一个人要说四个字那就是:“永垂不朽”,而恩格斯说的是“他的英名和事业永垂不朽”?那他的事业是指什么,请同学们从课文中找出。

  引导:事业分成两个方面一个是实践,一个是理论→试从文中找出体现马克思思想贡献(理论贡献)的语句(“马克思发现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马克思还发现了现代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它所产生的资产阶级社会的特殊运动规律”“马克思在他所研究的每一个领域……”)→在恩格斯看来,马克思最伟大的的贡献是不是“思想贡献”?(注意这样一句:“但这在他身上远不是主要的”)那么,什么是“主要的”呢?→对文中有关马克思伟大实践的论述(“因为马克思首先是一个革命家”“以这种或那种方式参加……”)在恩格斯看来,这两方面的贡献,那个更重要?为什么?(从语言入手:“远不是最主要的”“在马克思看来……”“因为马克思首先是一个革命家”)→展示结构提纲。

  ⑵ 在恩格斯看来,马克思一生的主要贡献有哪些?

  理论贡献:

  发现了人类历史发展的一般规律:物质第一,精神第二。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发现了资本主义社会特殊的运动规律:剩余价值。

  其他许多领域都有独到的发现。

  实践贡献:

  出版进步报纸和许多富有战斗性的小册子。

  在巴黎等地各组织中的工作。

  创立伟大的国际工人协会。

  ⑶ 大家看马克思的贡献哪一个方面是最重要的?

  文章主体部分主要是强调马克思在革命实践领域的贡献(请学生找出依据)--“因为马克思首先是个革命家”。

  ⑷ 作者在总体评价马克思的功绩时,说的是“对于战斗着的欧美无产阶级,对于历史学科”,即先说实践后说理论,可是为什么在文章主体部分,作者论述时却先谈理论后谈实践?

  第二小节是主体部分的总纲,紧承第一段是突出强调马克思逝世带来的损失,由重到轻,先说无产阶级后说历史科学,所以这两个“对于”和文章主体部分并不矛盾、

  四、马克思和恩格斯的友谊

  马克思和恩格斯于1844年在巴黎相识。之后他们共同战斗,共同创造革命理论,共拟《共产党宣言》,合作《资本论》。到1883年3月14日马克思逝世,他们将近有40年的友谊。可以说对马克思的了解最深刻的,莫过于恩格斯;对马克思的逝世,最悲痛的莫过于恩格斯;对马克思的逝世所造成的巨大损失,最清楚的也莫过于恩格斯。

  列宁对他们之间的友谊就有着极高的的评价:“超过了古人关于人类友谊的一切最动人的传说”。

  人之常情,在葬礼上恩格斯就是痛哭失声,满面流涕,也不为过啊!用刘德华的歌词来说这时候就应是“男人哭吧,哭吧,不是罪”。但统观全篇,文章感情似乎很淡,那这个伟大的友谊似乎成了传说中“美丽的谎言”还是列宁为尊者讳,还是实有其事,下面让我们在文中找一下证明。

  五、揣摩语言,体会重点词语表达的情感

  (学生讨论体会。)

  1、课文第一小节:

  学生齐读这一小节,体会悲痛的情感。

  学生找出关键的词句加以揣摩

  明确:

  “两点三刻”,时间写得详细具体,是为了突出这一时刻在人类历史上的重大影响,为的是使人们永远铭记这一刻。

  “不到两分钟”:让人深感惋惜、痛心、遗憾

  避讳手法加深了沉重悲痛的内涵,如:

  “停止思想了”:伟人逝世,思想家停止思想,深感痛惜。

  “安静地睡着了”:“安静”指很安祥,用这个词也是对生者的一种安慰。

  “永远地睡着了”:“永远”一词悲痛之情强烈,呼之欲出。

  小结:第一段简述马克思的逝世,恩格斯此时不能把异常悲痛的情绪完全带进悼词,他要站在整个无产阶级的角度讲话,那只有把自己的情感浸入到叙述和描写之中,是含着泪去准确地评述马克思,介绍死者逝世的时间,地点,原因,身份和职务。


本文来源http://www.010zaixian.com/jiaoan/937629.htm
以上内容来自互联网,请自行判断内容的正确性。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zaixianzuowenhezi@gmail.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