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010在线作文网!

西乡县脱贫的故事(2)

故事 时间:2021-08-31 手机版

山户种上“摇钱树”

  土地是农民的“命根子”,是最依赖的资源。对农村的贫困户而言,传统的生产方式、市场的波动等,是制约贫困户脱贫的因素。

  沙河镇茶条村的李贵华对此感慨颇多。67岁的他大半辈子都住在茶条村的山区,靠着2亩多的田地过活。

  “以前我是头顶土胚房,脚踏泥泞路,种地靠天吃饭,年头好就挣一点,年头不好也没招。”坐在自家的小院里,李贵华端着一碗热腾腾的豆腐脑,回忆起过往。“我和老伴就好豆腐这一口,可住在山上的话连做豆腐的条件都没有。”

  新砌的2层小楼里,停放着一辆摩托车、一辆自行车,是他和老伴以前与城里来往的重要纽带:每次往返20多里地,进城都得多买些粮食囤在家,因为一旦下雨,土地泥泞,短时间内根本下不了山。

  2017年,茶条村启动移民搬迁工程,李贵华一家彻底告别了山中生活。山里回不去了,地也不用种了,儿子在青岛打工,把孙子留了下来。他们平日里除了照看孙子,谋生成了最大问题。

  这年10月,李贵华的新家迎来了一名特殊的客人。村干部王胜梅了解到他的情况,特地跑上门来推荐他加入村里的食用菌户主协会,以土地和现金入股。

  这是个啥东西?咋还要现金入股?手头钱本就不多,李贵华一开始并不接受。王胜梅向他解释道,村里和附近企业———精诚食用菌扶贫产业园区合作,村民通过现金、土地流转的方式入股,“零风险”享受产业红利。

  “这几年,随着农业园区、专业合作社等新兴农业经营主体的涌现,我们都走集约化、规模化的现代农业道路了。你跟着我们,收入上绝对有保障。”王胜梅说,村民在入股中享受的红利上不封顶,也不会低于银行1年的贷款利率。在茶条村里,农户能以现金入股、土地流转形式入股,每年获取租金,还能通过入园务工、租赁大棚的形式从事生产和就业,提高经济效益。

  一个龙头企业,就能给贫困村带来深刻变化。西乡县内开展了“百企帮百村”活动,以一会帮一村、一企帮一村、多企帮一村等形式,以产业扶持、项目推动为主,以提供就业岗位为辅,促进贫困户脱贫致富。

  “黑木耳菌种生长周期短,脱贫见效快。”在茶条村黑木耳的大棚前,精诚农贸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贾福进介绍,他们采取“公司+基地+农户”的经营模式,吸纳贫困户多途径参与产业发展。公司把成品袋料低价卖给具备生产条件的贫困户,产品由公司回收包销。每袋黑木耳成品利润1元,农户一人一次种植4个月,即可获得5000元到1万元的净收入,一年能种两次。

  一年来,李贵华先是把自家2亩地流转入股,又拿出5000元资金入股,还参与了村里的大棚种植。他给记者算了一笔账:“2017年,我通过土地流转获得年租金1300元,通过资金入股获得企业分红1612元,加上种黑木耳的2万余元收入和政府的各项补贴,这贫困户的帽子彻底摘去了。”

  “以前我和老伴还天天惦记着山里的地,现在可是一点都不想回去了。”李贵华说,现在他每天接送孙子上学,平时种种木耳,听听坛戏。在山里住了50年,头一次感受到日子还可以这样过。“我最大的愿望,就是孙子能一切顺利,考上大学。”


本文来源http://www.010zaixian.com/meiwen/gushi/59917.htm
以上内容来自互联网,请自行判断内容的正确性。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zaixianzuowenhezi@gmail.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