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010在线作文网!

政治-美文故事

经典美文 时间:2021-08-31 手机版

关于政治-美文故事

  前些天的一个周末,宽川老乡、高中时给我教过语文课的廖老师猝然与世长辞。知悉噩耗,我惊愕万分,心中不胜悲戚,急忙赶往老师老家在老师灵前焚香叩首跪拜一番略表寸心以谢师恩。归来之后,看着老师赠予我的诗集回想和老师曾经的过往,我百感交集思绪翻滚师情师恩如潮水般在我的心头奔涌而来,觉得自己该写一点文字来寄托哀思悼念老师的亡魂。于是,我在电脑前坐了大半夜,终于在键盘上敲击出了一篇甚为凌乱的文字——《老师,在那边您一路走好》。

  由于时间仓促,我没有字斟句酌进行修改就将文章发表在空间日志里并分享到了微信朋友圈,以便让网友们读到这篇文章和我一起追思和悼念老师。

  文章发表后,在网络虚拟世界里关注和浏览这篇日志的人越来越多,短短两天浏览量就超过2.5万人次。这些人当中,除了我的网友,还有老师教过的学生、同事、亲人当然也包括一些行政部门的领导。我知道,他们之所以如此关注,不是因为我的文字有多么优美多么扣人心弦,而是老师的才情和做人让很多人感到敬佩,如今老师走了,他们都和我一样感到痛惜。

  老师出殡的前一天,我又去吊唁老师,偶遇老师的同学、天水日报社副总编王若冰先生一行几人,老师同村的县职校廖校长正忙前忙后招呼他们。廖校长见我进来,连忙示意我入席和王若冰先生相对落座,陪远道而来的客人喝茶聊天。王若冰先生的大名我早听说而且对其人仰慕已久,只是素未谋面,那天他一下子出现在我面前,我倒显得有些局促不安。

  廖校长好像看出了我的窘态,急忙面朝上席对王若冰说道:“王总编,这是赵东辉,教师,咱村上人,你同学的学生,也喜欢写作,网上那篇悼念廖**的文章就是他写的!”

  廖校长一介绍,王若冰和同座的几个人用略带惊疑的眼光打量了我一阵,然后王若冰微笑着点点头说:“你的那篇悼文写得情深意切,看得出你们师生情深!嗯嗯,的确写得不错,好好写,潜力很大哦!”

  “什么?那篇悼文是你写的!”王若冰话音未落,我身后有人厉声问道。

  我急忙转身看时,一个戴着眼镜面阔脸红身材臃肿的人已经站在我身后,看年龄显然要比我大几岁。出于礼貌我赶紧站起身来,向那人边点头边唯唯诺诺答道:“是---是我写的!”

  或许是刚浅酌了几杯,抑或是出离愤怒的缘故,那人的脸涨得更红了。他努力睁大镜片后面的两只小眼睛看了我一会,接着连珠炮似的发话:“你是廖**的学生吗?你怎么能那样写你老师呢?你简直不懂政治!”

  这一连串的问号和感叹号弄得我一头雾水,撞得我晕头转向找不着北,我不知道那篇悼文什么地方用错了词语冒犯了老师,竟然上被他升到了政治的高度!如果真是那样,我就弄巧成拙,为千夫所指了!

  这样想着,我顿时惶惶不安起来,到底什么地方有问题呢?要找到答案,必须自查自纠,得赶快把文章再细细品读一遍!我拿出手机,开启移动上网功能,点击空间客户端,再点击日志,打开那篇《老师,在那边您一路走好》,逐字逐句地阅读起来。此刻,我已经顾不上陪王若冰他们喝茶聊天,也不怕他们说我不拘礼数在他们面前玩手机了。

  我读得很仔细,对一些词语的语境、感情色彩方面进行反复推敲,对文章的立意和构思也重新进行了审视,觉得哪个地方都没有表现出对老师的不敬,也没有明显的政治问题。要说有问题,应该就出在写老师找朋友托熟人给我疏通工作分配的那两段文字上——我在这两段文字里提到了几个人的名讳,而且这几个人现在还在市县的某些部门身居要职。这大概就是那人斥责我“不懂政治”原因吧!

  想到这里,我赶紧把手机你拿到那人面前怯生生地说:“老师,你看是不是这段文字有问题?”

  那时,我不确定那人是不是老师,但我依然称他为老师,一则由于他是老师的朋友,当老师的可能性较大;二则老师这个称谓显得谦恭,授人一字即可为师,何况人家以师者自居指出我“不懂政治”的幼稚和危险,我焉有不尊为师长之理!

  或许是面斥我文字的诟病后那人怒气渐息,抑或是他的酒气散去,我把手机拿到他面前低声讨教的时候,他脸色已由通红变为蜡黄,只是面颊上还漂浮着些许红晕,语气也变得平缓多了。他看我凑过来,抬头用手扶了扶眼镜,接过我的手机看了那两段文字,一拍我的肩膀说:“对!对对对!就是这地方有问题!你不该把老廖帮你忙时找的那几个熟人姓名写出来,他们现在还都重要位置,对他们影响不好!另外,现在正执行上级‘八项规定’、‘六项禁令’,你写那些托关系搞分配的事有悖当前的政治风气啊!年轻人,还是要懂点政治啊!”

  那人说这话的时候,一本正经,神情甚是严肃,有点在重要会议上讲话的味道。

  听了他有点语重心长的高论,我觉得他有点吹毛求疵,但也算是方家。平心而论,我已不是年轻人了,多少还有些阅历。在写着这两段文字的时候,我早就想到了这两点:一是该不该用真实姓名,二是写不写老师忙我跑分配的事。这让我纠结了好一阵,最后还是决定用真实姓名,写写老师给我帮忙的事,因为我觉得用人物的真实姓名才能突出事件的真实性,通过点滴的真实事件才能彰显师情师恩的厚重和难忘,这也是我写这篇悼文的目的之所在,而且时隔二十多年,当时老师还是在执教,人微言轻,找的那些熟人要么没见上面要么推诿,最终还是没办成事,写出来应该不会招致非议的。没想到,这些让我踌躇的地方,还是让方家看出端倪指出弊病。看来,为了政治,为了让老师灵魂安息,此文此处必须再做修改了!

  说改就改,我略加思索,对原文进行了改动,隐去了相关人物的姓名,在语言上也做了较大的修改,然后我再次拿到那人面前,战战兢兢地说:“老师,你看现在行吗?”

  那人接过手机看了好一会儿,看完后他如释重负出了一口长气,腊黄的脸上露出了笑容。他又一次用手拍了拍我的肩膀说:“改得好!这才是一篇好文章!知错能改善莫大焉,能接受批评和建议,你的写作会有长进的!不过,以后给写老廖这样的人写文章要谨慎啊!”


本文来源http://www.010zaixian.com/meiwen/jingdianmeiwen/2790201.htm
以上内容来自互联网,请自行判断内容的正确性。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zaixianzuowenhezi@gmail.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