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010在线作文网!

中秋节的随笔

随笔 时间:2021-08-31 手机版

  中秋是中国人创造出来的优美神话,一千年一万年凝聚着团圆的愿望。下面给大家分享有关中秋节的随笔,欢迎阅读!

  中秋随笔【1】

  今天是中秋节,中午我们一家人相聚在母亲家吃饭,享受着团圆,感受着家庭的温暖。由于我们的工作都很忙,中秋节的聚餐的准备工作,完全由78岁的老母亲来完成,我们一再强调就是团聚,尽量简单,但老人还是做了几个传统的,也是我们最喜欢吃的老菜:粉蒸肉和板栗烧鸡,再准备了几个炒菜、凉菜和青菜,简单而实惠。

  早上10点钟,我就赶过去帮忙,老妈妈已经准备好了所有的菜品,“万事俱备,只欠东风”了。

  到了中午,弟弟和弟媳拿了鸡蛋和饮料来了,女儿和女婿也拿着进口的奇异果来了,我赶紧“抢功”炒菜了……

  大家吃着老人准备的美食,谈论着生活中的故事,其乐融融,吃完饭,我们帮妈妈收拾完东西,弟弟还有事,女儿还要上班,我们告别的母亲。在下楼的那一刻,我突然想到,前天出院的病人,现在怎么样了?

  这是一个67岁的男性病人,今年7月,在某医院诊断为乙状结肠癌,肝脏多处转移,而没有做手术。今年9月1日,肿瘤科请我会诊,病人已经是肠梗阻了,只能做急诊做肠造瘘手术了,但病人有严重的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的紊乱,术前与家属沟通,家属非常理解手术的风险,他们说:我们知道父亲的病情很重,就是下不了手术台,我们也理解,绝不会与医院扯皮的。

  有了家属的充分理解,经过短时间的准备,2日,我们给病人做了手术,手术前,病人家里来了40~50个家属,看来是准备为病人送终的。手术中发现病人的肠管已经高度扩张了,直径达到7~8厘米大小了,有成人的手臂那么粗了,肿瘤已经和骨盆后壁紧密粘连了,肠系膜上都是芝麻大小的转移灶,肝脏已经成菠萝样改变了,手术别说切除了,就是造瘘都非常困难,我们只有切开小肠,放出了大量气体和液体,这样才能游离乙状结肠,我们大量的时间在忍受着粪便的巨臭和反胃,为病人清理肠管里的大便,清理出的大便装满了7~8弯盘,手术做了3个多小时,当病人安全出手术室的时候,家属沸腾了,连声感谢。

  在后面的治疗中,病人又出现了血糖增高、肾功能不全,代谢性酸中毒、低钾血症等一系列问题,我天天都在病房里,甚至利用休息的时间来处理病人,病人的这些异常都被我们一一纠正了,正在逐渐的康复中,但上周病人的情绪突然发生了变化,坚决要求出院,我问其原因是,其老伴将病情全部告诉他了,他认为自己没有救了,坚决要求死在家里。11日晚上,病人的家属30多人,又来到病房给病人做工作,仍没有说服病人,值班护士只有给我打电话,我跟家属说,病人的病情是稳定的,尽管病情很重,还没有到生命的最后时刻。家属说,我们知道,但我们无法说服他。最后我要求他们等到第二天我上班后处理。

  第二天,我跟病人和家属谈话,仍无法让病人回心转意,最后,我只有给病人换了药,检查了造瘘口,并教会家属回去后如何护理,如何处理伤口。在给病人办理出院手续的时候,我才发现病人出生的月和日和我是同一天,更加深了我的遗憾。

  今天是中秋节,我突然想到,病人回去三天了,他还好吗?他最后放弃治疗,执意要回家,是不是想过最后一个中秋节呢?我慢慢地理解了老人的心事。

  一个医生为什么会如此牵挂一个普通的病人,我想心系病人的安危的,绝不是我一个人是这样做的,每位医生都有这样的经历,这是职业的行为,生命之托,岂能懈怠,正是这样的一种职业精神,让医生承受了巨大的压力。

  我应该感谢这位病人的几十位家属,正是因为他们的理解,让我们敢于救治这种危重的病人,正是他们积极的配合,让病人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有这样的家属,我们付出的再多都是值得的。

  我们希望病人在家里能过一个团圆的中秋节。

  中秋随笔【2】

  秋风送爽,不经意间,一年一度的中秋佳节又悄然而至。我喜欢这个节日,更喜欢这个节日里一家人温暖而又温馨的感觉。如果你闭上眼睛细品,真的会感受到节日空气里的丝丝甜意。

  随着年龄增长,我已进入中年,但不可否认的是,我对这个节日的期待一直像小时候那么的强烈,儿时过节的情节总是萦绕在脑海,挥之不去而又回味绵长。我记得小时候,中秋节的天空总是那么的晴朗,在温暖的阳光下,成熟的庄稼在地里泛着喜悦的金黄。吃完早饭,我和姐姐就掰着手指头计算时间,眼巴巴地盼望着夜色尽快降临,因为只有明月当空时,我们才能吃上香甜的月饼、提着灯笼到处玩耍。对于我来说,中秋节晚饭再丰盛也没有月饼好吃。尽管在那个物资匮乏的年代,吃上一顿红烧肉是最幸福的事儿了,但八月十五的月饼才是最让我惦记的,一年只有一次,真的非常渴望。那个时代,每年过节,每家只能买到二斤月饼,还是限量供应的。数量越少,月饼给我们的诱惑力就越大。

  随着月亮越来越亮,我最盼望的时刻终于到来了。我们姐弟六人围坐在小圆桌前,等待着幸福时刻的到来。小时候,我不懂得什么是“矜持”,只是使劲儿的把小身板坐得直直的,尽量不让口水留下来,眼睛尽量不直勾勾地盯着月饼看。爸爸微笑着坐在一边抽烟,慈爱地看着我们这六个小馋猫儿。在我们姐弟眼里,中秋节夜里爸爸忽明忽暗的火光,是除了月饼以外,留在我们记忆里最深刻的情景了。随着层层包装被妈妈打开,散发着香甜气息的月饼在皎洁的月色下是那么的诱人,不约而同的,我和姐姐们都咽下了口水。二斤月饼只有十个小圆饼,一家八口咋分?我家自有我家分月饼的高招。妈妈总是先拿出两块月饼送给无儿无女的邻居张大爷,然后再总结一下今年来我们姐弟的学习情况和各自的乖巧程度,学习最好的、最懂事听话的孩子会分到两块,这两块月饼总是年年被大姐得到。对于大姐的两块月饼,我们没有任何异议,心服口服,大姐学习好,又帮爸妈做家务,我们服气。随后,剩下的五个孩子每人一块,爸妈同吃一块。月饼,虽然是这么分的,但是每年都是我吃得最多。大姐的那两块,必然会给我一块,爸妈的那一块我也会毫不客气地笑纳。

  小时候,我光顾着吃了,根本没有体会到爸妈这么做的含义:送给张大爷的那两块月饼,是敬老、爱老,传承了中华民族悠久的以孝为先的优良传统;奖励给大姐的两块月饼,是对好孩子的一种奖励和激励,告诉我们,只要努力了,就会得到回报。朴实无华的他们没有讲大道理,而是通过言传身教,让我们明白了为人处事的道理。

  长大后的我,对于中秋节又有了不同的理解和认识。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月饼对我来说不再是一种奢侈品,超市里尽是琳琅满目的各色月饼,它们吃在嘴里,已然没有了小时候沁在骨子里的香甜感觉,更多的只是一种文化的传承。

  而儿时分月饼的场景,已经定格在记忆的最深处了。常常想,如果时光可以倒流,再回到过去,再双手接过爸妈分给的月饼,享受家人团圆,与月共圆的美好时刻,多好!

  时光如水,岁月如歌,时代在步前进,美好再继续。现在,中秋节已经被定为法定假日,人们可以随心随意选择如何度过。可以外出远游,放松心情,拥抱自然;可以在家懒睡,给自己一个不被琐事烦扰的一个理由;还可以搭载飞机,在最短的时间内回到千里之外的父母身边,共享团圆之乐。尽管时代变了,节日的氛围不再那么浓厚,但八月十五的月饼依旧香甜,中秋佳节的团圆盼望依然强烈。

  每到中秋,我都会将小时候分月饼的往事讲给女儿听,与她分享我那时的喜悦。她会点头,也会不时提出这样那样的问题,只是她不会理解,被她咬过一口就说不好吃的月饼,为何曾经那么的珍贵,让我动情、念念不忘。现在,我不会再勉强让她去理解那个时代的感受,只是希望她健康快乐,每时每刻都拥有像我儿时过节那样的幸福。因为,我只想让她记住现在这美好的中秋和这美好的`时代,也让自己在回忆中逐渐成长完成转换,把曾经的幸福和当前的幸福积累、沉淀,成为人生最宝贵的经历。

  今年的中秋夜,我会和女儿再一次朗诵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惟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蝉娟。”


本文来源http://www.010zaixian.com/meiwen/meiwensuibi/2386225.htm
以上内容来自互联网,请自行判断内容的正确性。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zaixianzuowenhezi@gmail.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