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010在线作文网!

有心流动的杂文随笔

随笔 时间:2021-08-31 手机版

有心流动的杂文随笔

  01那是当然的啦

  3月28日上午第三节课,执教者是陈林老师。

  与陈林老师相遇是从“学习他”开始的。

  “学习他!”这是已逝的杭师大杨小洪教授一直在叮嘱我的。

  一直保留着陈林和小洪老师的对话,为了学习,也为了纪念。

  我想,寻出下面的对话,陈林老师的心和我一样,会被揪出来。

  那是2015年8月13日陈林老师与杨小洪教授关于“写作”的对话。

  陈林:

  人人都在思考世界的问题,人人都需要揭示世界和并能够获得对世界的解释。这种揭示和解释最好的途径应该是获得一种书写的能力。口头言语也有这样的功能,但口头语言在很大程度上是一种语境的表达,脱离了语境,口头言语也就失去了效应。而唯有书写,才会隔离了语境,书写的文字可以在不同的语境中被解释,而不会依赖于语境。我想,这也是习作学习的动力之一吧。当然,这应该成为一线语文教师自我实践和思考乃至书写的信念。

  杨小洪:

  书写是表达自己、审视自己、发现自己和超越自己的一种方式。书写,不是自我粉饰,而是要将意识与无意识融为一起,建立起我们向未知世界探索的前进基地。没有书写,生命便不断地消逝在无数的当下里,唯留下平庸与我们作伴。一个故事想要说两遍而跃升到完全不同的层次,只有写下来才有真正重构其背后理念的可能。书写,开辟了自我对话的空间。

  “零秒思考”的力量,在于绕过了日常理性,直接调动了直觉。在我的课堂里,零秒思考被称为直觉写作。在经历课堂头脑风暴或情感挣扎之后,文不带点,或二十分钟,或半小时。写下,然后再去梳理、提炼和拓展。课堂前面的头脑风暴和情景挑战,就是直觉写作的认知基础。没有这样的基础,只能是胡话连篇。

  陈林:是的。大量信息的涌入、碰撞和形成秩序。

  杨小洪:应该是超量信息、超量情感波动,直觉写作,就是这些要素自组织的一个过程:通过笔尖这样一个狭小的时空之窗,让内在的翻涌呈现出心灵的秩序。只有在对话空间里,内在的灵性才会不断地受到外在机缘的激发和引领。

  陈林:对,然后书写将灵性有顺序和条理地保存下来。瞧,您的书写就这么了得。

  坐在电脑前,顺着陈林和小洪老师的聊语漫步。复读中,对“发现法作文”有了自己新的感悟。有了感觉,就锲而不舍地抓住,这是洞穿个体经验最佳的契机。

  回想陈林老师的课堂,留给我的,是“语境表达”?还是“写作模式”?

  此刻,不知自己的聚焦点:语境表达、写作模式,是否有偏差?

  陈林老师执教的是《大系》2级(4)第七章第36单元:读有所思。他从激活孩子们的“好奇心”开始,贯穿课堂始终。

  第一步,读文:奇怪的事(日本:金子美玲)

  我奇怪得不得了,

  从乌云里落下的雨,

  怎么会闪着银光?

  我奇怪得不得了,

  吃的是绿色的桑叶,

  怎么会长成白色的蚕宝宝?

  我奇怪得不得了,

  谁都没有碰过的葫芦花,

  怎么会自己“啪”地就开了花?

  我奇怪得不得了,

  为什么问谁谁都笑着说,

  “那是当然的啦。”

  第二步,引导学生互动交流:生活中,有哪些植物或动物让自己产生好奇心并进行探索?

  第三步,进入“名著发现”环节。选文是昆虫记——焦叶蜂,阅读中,教师引导把作者法布尔作为“学伴”,梳理“双贯图”,即,自己产生好奇心并进行探索的过程(如图)。

  第四步,进入训练道场:写自己探索发现的小故事(片段练笔)。

  上述四个环节,我发现两个不同的语境,一个是发现的语境,一个是论证的语境。发现的语境从学生的观察中来,陈林老师用读“奇怪的事”激活,目的是将意识与无意识融为一体,我们叫它“好奇心”。“产生好奇心并进行探索”是本次作文教学的核心目标。陈林老师抓住这个目标,在与学生互动中不断强化和激励,使“读有所思”有形有趣有实效。论证的语境从作者法布尔中来,是作者“产生好奇心并进行探索的过程”,这也正是学生曾经走过并需要一直走下去的“认知路线图”。陈林老师用梳理“双贯图”的方法,使“写作模式”在论证的语境中得以产生。这一“写作模式”是法布尔的,也是学生自己的,是师生在“名著发现”中共同完成的。看来,语境表达,是写作教学首先需要完成的重要任务之一。

  然而,“语境”是通向“发现”的'桥,而已。

  细细观课,从陈林老师创设的“语境”中不难发现,参与发现的孩子们获得一种满足,而且依循“认知路线图”能轻松进入写作道场。

  到底,这个“认知路线图”是不是一种“写作模式”呢?

  回看认知路线图。就写作而言,“思考+提问”、“实践+观察”,这些方法是“产生好奇心并进行探索”存在的缺席,也是孩子们成长的“缺席”。这样来看,陈林老师的教学理念与海德格尔的观点有点相似:让存在的缺席里命名缺席的存在。

  想起小洪老师曾写过的一篇叙事:

  在与小外孙相处的日子里,深深地感受到不同教育理念的强烈冲突。一个孩子,4个月的时候,你是紧紧把他抱在怀里还是让他在床上自由翻滚?6个月的时候,你是任他爬在床的边沿探险,还是把他圈在床的中间与任何危险隔绝?紧抱在怀里的孩子,手脚总是无力地下垂,目光是散漫的;自由翻滚的孩子,手脚总是在运动,目光或在寻找、或在凝视。孩子不知道生命是否安全,但他们在翻滚和探索中自然会知道,会在一次次小小的事件中学会保护自己。女儿说,有一次夜半起来上洗手间,回来时发现孩子已经醒了,紧趴在床沿,一动也不动。生命在亲身的经历中会高效学习,第一手的体验远比他人的言语更深入骨髓。当正规的学校教育完全挤掉了孩子们探索空间的时候,教育就走到了其反面,诲人不倦就变成了废人不倦。

  想问一问:我们的教育解放孩子们的天性了吗?

  想到那首诗:

  我奇怪得不得了,

  为什么问谁谁都笑着说,

  “那是当然的啦。”


本文来源http://www.010zaixian.com/meiwen/meiwensuibi/2789911.htm
以上内容来自互联网,请自行判断内容的正确性。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zaixianzuowenhezi@gmail.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