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010在线作文网!

生活与诗随笔(3)

随笔 时间:2021-08-31 手机版

  吴敬梓一生经历了清代康、雍、乾帝三朝,见惯了政治的黑暗。其《儒林外史》通过对生活在封建末世和科举制度下的封建文人群像的塑造,把自己大半生的亲身经历和生活体验展示给读者,对吃人的科举、礼教和黑暗社会制度进行了无情地嘲笑与鞭挞,从而矗立起那个时代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丰碑。

  蒲松龄出身于没落的地主家庭,天资聪颖,一生刻苦好学,在科举场中屡试不第,71岁时才援例成为贡生。于是他把满腔愤气和人生辛酸寄寓于《聊斋志异》的创作中,矛头直指对腐朽的科举制度乃至整个封建社会体制,其创作思想集中体现在《司文郎》、《书痴》、《促织》、《向杲》等一系列文学作品中。

  杜甫的“三吏”、“三别”如实反映了唐“安史之乱”前后诗人生活的那个时代和当时人民的深重苦难。白居易《与元九书》中明确提出了 “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的现实主义创作原则。“童子解吟《长恨》曲,胡儿能唱《琵琶》篇”,白氏创作于是在现实生活中众口流传。 即使是号称谪仙、青莲居士的浪漫主义大诗人李白其诗歌创作也毫无例外地深深植根于自己生活的大地上,特别是他云游一生的经历中其供奉翰林、西游献赋、安史入幕情节故事更是将生活与诗牢牢捆绑在一起。

  巴尔扎克的《人间喜剧》被誉为从不同侧面展现了19世纪上半期法国的全部社会生活,堪称资本主义社会的“百科全书”。 马克思称赞巴尔扎克“用诗情画意的镜子反映了整整一个时代”。无独有偶,列宁称托尔斯泰是“俄国革命的镜子”,是具有“最清醒的现实主义”的“天才艺术家”;高尔基则认为:不认识托尔斯泰者,不可能认识俄罗斯。

  诗文学预言生活


本文来源http://www.010zaixian.com/meiwen/meiwensuibi/285910.htm
以上内容来自互联网,请自行判断内容的正确性。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zaixianzuowenhezi@gmail.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