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010在线作文网!

海内文章落布衣的散文随笔(2)

随笔 时间:2021-08-31 手机版

  春秋战国的百家争鸣、盛唐诗歌的开化情怀,与魏晋的玄学和元代的戏曲风格形成鲜明的对比。是什么造就了文人的跌宕起伏,是朝代更迭中的执政者的态度。我们今天仰望元代的名流,他们近乎都来自社会底层。他们的视角,他们的才气,他们的经历,凝聚了一道久盛不衰的光芒。他们不是布衣,却似布衣。他们的价值是在政局的打压下,而变得光彩夺目。

  今天这个时代是一个价值观多元化的时代,曾经的重农拟商一去不复返,高科技商业占据了主导地位。在曾经的重农时期里,人们内心深处的平静被打破了,是一种前所未有的打破,甚至是颠覆。

  人们在宽松的政策下,在自由的言论下,在衣食无忧的境地里,无限度地放大着自己的欲望。“浮躁”不再是一个词汇,而是这个时代人们灵魂深处日益壮大的东西。为了眼前的利益,为了寻找眼前的利益,他们把本不属于自己的东西,嫁接过来,转化成自己的。有时候纷乱让人难以识别真假,有时候纷乱让人难以分辨善恶。

  在文化的领域里,看到的,听到的,无外乎与此。曾经的布衣心态无从寻起,只是在高产延续着 ,被这一代人叫好的文章。一个作家,出过多少本书,发售量多大,得过什么奖。(当然这并不代表全部。)

  试想一下,司马迁用十四年写了一本《史记》,曹雪芹用十年的时间写了一本未了的《红楼梦》。如果需要评审的话,我们又该如何来论赏,是一枚奖章,还是发行量。也许在此时我们忽略了一样东西,那就是永恒的文化价值。当我们的眼光在奖章上、发行量上,出书的数量上,甚至是在这一举动等价的市场价值上。那么我们从文化的生命力上,又考虑过多少。

  当我们在寒酸的时候,把我们的文人身份当做一种谋生的招牌时。我们是该庆幸于这种不拘一格的革新思路,还是该悲哀与我们文人身份的破落。“平生三千字,一字不救饥。”或许只是一种落魄,而不是一种沦落。我无从说起,因为辩证的论说里有其合乎情理的部分。而我倾向于心中流淌的这行文字。


本文来源http://www.010zaixian.com/meiwen/meiwensuibi/522477.htm
以上内容来自互联网,请自行判断内容的正确性。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zaixianzuowenhezi@gmail.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