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010在线作文网!

幼儿教师教育随笔范文(2)

随笔 时间:2021-08-31 手机版

  四、改变

  经过和幼儿园管理者们的共同研究,我们又进一步对环境、材料进行了调整,为孩子提供更加自由、开放的环境的同时,使其科学、合理、易操作,引导孩子们建立并形成自己认可并能主动遵守的规则与秩序。

  物质环境的改变

  一开始,为了不乱,我们又回到区域划分体现领域目标、游戏指导偏重知识传授的老路上。当看到孩子像在完成任务似的,在区域中默默地游戏、简单地操作,我又一次反思。

  我们到底要培养有知识的小大人、还是有想法的孩子?为什么孩子玩得没有效果?在与孩子一起游戏时,我发现孩子对环境、材料的需求和渴望,他们天生是有方法的,只要给他们适合、有序、安全的环境和材料,他们就会探索!于是,我们在园长指导后再次勇敢地做出了改变。

  美工区,材料较明显地投放在一个开放的较大空间里,并且按纸类、工具类、辅助材料类、颜料类、作品区分开。每类物品的摆放位置都经过充分考虑,促进幼儿的选择和使用更准确、有目的,并且不再用柜子、桌子把区域明显地划分开,造成隔离感,没有了专属地盘的感觉,会满足孩子更自主、便捷的需要。

  阅读区也将幼儿最爱的图书分册摆放在书盒内,将很多分散幼儿阅读注意力、降低阅读品质的毛绒玩具收在角落,并且用“读一本书、玩一个玩具、讲一个故事”的提示语来引导幼儿在长时间游戏中自主安排内容。

  我调整了三次自然角,从挨着空调的窗台上的摆设型,到挨着门的观察型,到没有柜子挪出长桌增添小桌的操作型。每次改变都是遵循贴近孩子、易于操作、乐在其中的原则。

  在表演区,我们将多达两个柜子的乐器、服装、道具做了精减,减少限制幼儿创造力的高结构材料,大量增加原始、有趣、简捷的低结构物品,同时也随着游戏的深入帮助孩子合理利用空间环境和材料。

  精神环境的改变

  幼儿在这样的环境里,与随手能用的材料发生了更密切的互动,他们可以一转身就找到需要的东西,也可以按自己的游戏需要到专门的区域内去准备。同时,老师给予极大的精神支持,师幼互动特别频繁,孩子需要帮助和支持而发起的交往时时发生。

  我将上下午打通,全面协调。如,当发现幼儿的阅读渐人佳境——从一开始的频繁换书、翻看,到有目的地取书、一页页仔细地看还有问题和发现,就将下午的游戏时间改为阅读时间。为了亲身调动幼儿的阅读积极性,我常常跟孩子说: “你们吃得香一点,大口咬水果啊,老师给小朋友梳完头也盼着拿一本书看呢!”“这套书只有我们班有啊,特别好!”“老师最喜欢晒着太阳看书了,特别幸福!”孩子们从老师身上感受到书的魅力,产生了向往。

  五、惊喜

  孩子们渐渐建立了新的秩序感,不管如何调整空间、如何摆放材料,教师都秉持“利交流、利操作、利行动”的原则,保证游戏规则随孩子的游戏需要而随时建立、维护、打破。我们不再用“小脚印”“插卡”“写名字”等方式,来限制某个区域的游戏人数,而是会根据人多人少立刻调整空间和材料。如果“人多”,是不是说明这里的游戏受欢迎,孩子感兴趣?但材料和工具能否满足“人多”的需要呢?如果不能满足,哪些由老师来补充?哪些放手给孩子想办法解决?如果“人少”,是不是说明内容、材料等方面没有调动出孩子的积极性和关注度呢? “不限制”正是关注孩子的需要和激发游戏兴趣的好机会!

  时间充裕了,孩子们有了思考、选择、行动的保障,纷纷行动起来。实验班里,孩子不再出现安静、无趣、涣散的眼神,而都是奔走起来、找寻自己的游戏。

  2013年9月18日,开学才两周多,北京市早教所、区教研室的老师来到园里,想看看实验班的游戏情况。我带孩子来到户外,习惯性地组织幼儿走队、锻炼、拉圈游戏……

  当园长催促“不要总是组织,让孩子们自由活动,看孩子们怎么玩”时,我的心里产生了矛盾:怎么拉个圈也不行呢?虽然我放手了,却又习惯性地在操场上摆阵:一排拱形门、一溜平衡步道、一排圈,希望孩子们能练习钻、平衡、跳,完成一系列的综合体能锻炼。

  但是,当我退到一旁,孩子们成为场上的主人后,改变开始了……

  孩子们把老师摆好的圈拿在手里,按着一个方向在拱形门下钻来钻去,没有碰撞。接着,又加入平衡墩,跨过墩再弯腰钻拱形门。

  不一会儿,孩子们又在入口处摆放小梯子,码上球,挡上平衡墩,孩子们要跨过小梯子、踩上矮平衡墩、再分腿迈过高平衡墩、然后再钻进拱形门!这是多么复杂的组合啊,而且很有难度!孩子们是会给自己设定有挑战的运动目标的。

  接着,拱形门又搬了家,被摆成一个城堡或者是花园。孩子们还推着车、运着球,钻进钻出,好难啊!接着,拱形门被放倒,成了练习跨跳的样子?这不是比我给摆好的跳圈更难吗?更有创意的是,潇予居然把拱形门竖起来、练习套圈。这在过去不就是一节课“拱形门的一物多玩”吗?而今天,孩子们自己给自己上课了,甚至比我想到的还多。

  在场地的一边,刚刚入园、早晨来园还大哭的浩宇也没闲着。体重8 2斤的他拿了4个平衡墩,自己在练习跨跳。另一边,勇敢的柯宇把平衡墩摆成左右两列,尝试站上高过膝盖的平衡墩。

  同时,老师在场地一侧摆好的平衡步道也被改造了。大家开始往拐弯处运球、摆球,还要求每个弯道里放数量一样多的球。原来孩子们把这里当成了“粮仓”,球是大粮食,要运到这里储藏起来。孩子们分工合作,商量着每个弯道放5个大粮食,还要来回巡逻看着粮食……

  我一边不停地拍照一边激烈地思考起来:一开始时觉得孩子们不会自主运动;放开后,急忙去摆阵,是因为我觉得孩子们没有东西就不会玩;而按我的意志摆成“综合体能锻炼”,是因为我认为孩子不会组合锻炼、不会均衡发展。我既然按园长要求不“组织”了,也要通过我摆的器械去“组织”!

  但是,当我退到一旁,把主场让给孩子们后,我却惊讶地发现,孩子们很会玩!这里面还有情节、空间设计、角色、建构,甚至有数学!长达一个小时的户外活动中,没有争吵,更没人闲着,只有激烈的讨论和组织,五大领域哪个没有发展?孩子们用行动告诉我:“我们会组织自己,我们会锻炼,我们会玩!”

  对“四好”的憧憬和迷惑,对“四乱”的困惑和反思,对过去的打破,对现在的重建,让我们逐渐看清真实、主动、有想法的孩子们,让我们彻底颠覆了多年以来“好孩子是教出来的”这种观念,让我们坚信孩子有能力有自信去主动学习、建构游戏、有个性地积极发展。这个信念将会继续推动我以后作为孩子的游戏伙伴,陪伴他们不断成长。


本文来源http://www.010zaixian.com/meiwen/meiwensuibi/770588.htm
以上内容来自互联网,请自行判断内容的正确性。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zaixianzuowenhezi@gmail.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