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010在线作文网!

一碗米线的心情日记

日记 时间:2021-08-31 手机版

一碗米线的心情日记

  窥一斑而视全豹。——题记

  一颗露珠,也可以折射出太阳的光芒;

  一片绿叶,也可以显示出古树的高大;

  一碗米线,也可以反映出三十年的变化。

  米线是我家乡的一种特色食品,是老百姓生活所必不可少的。米线对于云南人的重要性,就好像面条对于北方人一样。在各式的米线烹饪方法里,还要数过桥米线最有名了。但这广为人知的过桥米线也走过了一段艰难的岁月。

  最初的时候,一碗过桥米线的价格也就3块钱。米线店外是凹凸的石板路,狭窄的路两边立着老式的木质阁楼房,小贩叫卖的声音在几乎没有什么车的街上听得格外清晰,小孩子们也会因为从小贩那里买到一块泡泡糖而兴奋不已。走在小巷里,远远就能闻到鸡汤的香味。在米线店里,过桥米线算是最贵一种。一般的人只吃大锅米线,所以能吃过桥米线的人总能引起身边人的羡慕。踩着吱呀作响的木地板,找一条长板凳坐下。看着服务员端来浓香滚烫的火腿鸡骨汤,再配上肉片,绿菜和不可少的鹌鹑蛋,当然还有最重要的米线。对于当时收入只有50~60元的人们来说,那就是绝美的佳肴了。

  那时朴素的人们穿着样式相似的衣服,骑着“价格不菲”的“凤凰”牌自行车,从各个地方来到这条小巷里的米线店里品尝米线,在他们的脸上,总是有着满足的微笑。

  那熬着鸡汤的锅冒着热气,转眼间就熬了30年。当一枝独秀的供销社变成鳞次栉比的百货大楼;当简陋阴暗的小饭馆变成豪华舒适的大酒店;当狭窄颠簸的石板路变成宽敞平坦的柏油路;当吱呀作响的木阁楼变成结实安全的电梯房。过桥米线也被赋予了更多的含义。

  小巷还是铺着石板路,周围却是熙熙攘攘,车流不断。米线店还在,那条小巷却成为了一条民族特色步行街; 小贩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店铺里卖民族食品的生意人;两边的木阁楼不见了踪影,取而代之的是数十层高的钢铁建筑;店面还是朴素的木头装饰,而里边却是现代的设施。穿着时尚鲜亮的人们从各处赶来,外地和本地的,就为了品尝那传说中的'老店过桥米线。精致的瓷碗里盛着以鸡汤作为底汤的滚烫浓香调味汤,再配上牛肉,海鲜,蔬菜,鲜花等等山珍海味,最后还有各种味道的米线。专门的服务员甚至会帮你把米线烫好,直接就可以吃了。米线店里的客人更是来自五湖四海,有说着昆明方言的本地人,说一口流利“京片子”的北京人,带着许些粤语腔调的广州人,说着不流利中国话的外国人。他们都是久闻过桥米线的大名,下定决心要吃那过桥米线。

  过桥米线不再是一种简单的食品,它成了一种云南的标志,就像香格里拉、丽江和世博会一样,吸引着全世界的人来到这个高原上的明珠,来到这个美丽而神奇的地方一探究竟。

  我出省旅游的时候,看到好多城市里都有连锁的米线店,这在过去都是无法想象的。改革开放,让一个小小的过桥米线也发生了如此大的变化,这种变化是我在日常生活中就可以感觉到的。而这种体现在方方面面的变化,正在进行着,把我们的生活带到一个更辉煌的未来。

  后记:对于一个90后的人,对于改革开放前的中国是没有什么具体的印象的,我们所了解的都是一些不曾亲历的历史。但从港澳回归,加入WTO,到申办并成功举办奥运会;自98抗洪,05抗击SARS,到08年的抗雪抗震。我们作为变化的见证者,我们经历着变化的发生。这个国家正年轻,迈着坚定的步伐向前去。从一碗过桥米线的身上,我看到了中国灿烂的明天!

【一碗米线的心情日记】相关文章:

1.米心情日记

2.爆米花心情日记

3.烧玉米心情日记

4.情思米面饼心情日记

5.上一碗米饭的时间美文

6.一碗米粥的高一作文

7.一碗温暖的米线作文

8.一碗白米饭教案


本文来源http://www.010zaixian.com/meiwen/riji/3154288.htm
以上内容来自互联网,请自行判断内容的正确性。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zaixianzuowenhezi@gmail.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