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010在线作文网!

我的老母亲散文

散文 时间:2021-08-31 手机版

我的老母亲散文

  母亲今年七十七岁了,额头上的皱纹,把岁月的沧桑刻画得淋漓尽致.满头花白的头发,在阳光下,显得格外耀眼。不再平滑光洁的脸上,轮廓分明,慈眉善目。依稀可以看出,母亲年轻时长得很好看。现在,迟暮之年了,依然掩饰不了她曾经的风采。我总是不敢去正视她苍老的容颜,我怕心会莫名其妙地疼起来。

  父亲走了刚好两个月了,自从父亲走后,母亲仿佛一下子衰老了,消瘦了很多,有一种弱不禁风的感觉,看得我心里非常难受。我懂得母亲的疼与痛,也理解她的种种不适应。与父亲相伴几十年时光,那份相濡以沫的亲情,要割舍肯定是有着切肤之痛吧。都说少年夫妻老来伴,满堂儿孙不及半个老伴。这句话蕴含的真正意义与真实意思,只有置身其中的人,才能够去深切体会的。父亲在母亲的心中,有着无可替代的位置。他就像一棵大树,给了她依靠的臂弯与歇息的胸膛,为她遮挡了半辈子的风风雨雨,像阳光一样,温暖着母亲颠沛流离的人生。他就是母亲的天呀,现在,母亲的天塌了,教她如何不心伤?母亲小时候是童养媳,这在当时社会也是很普遍的现象。中年时,她丈夫因病去世了,在那个靠工分吃饭的年代,她失去了家里的顶梁柱,孩子又年幼,家里都揭不开锅了.在生活所逼,无奈之下,她忍受着别人的冷嘲热讽以及不理解的目光,带着孩子,也就是我的哥哥姐姐,嫁给了因贫穷一直没成家的父亲,然后,又生下了我.我是她与父亲结婚后唯一的孩子。她一直很感激,父亲给了她一个安稳幸福的家,给了哥哥姐姐一份厚重的爱,弥补了他们成长过程中曾经过早缺失的父爱。我知道,母亲比任何一个女人,都珍惜自己的家庭,这是她历尽磨难后,来之不易的安宁日子。

  在我印象中,母亲是一位勤劳节俭的农村妇女,朴素的衣服,粗布的围裙,每一天都是干干净净的。额头上的头发整齐地梳在脑后,盘着客家女人的标志发式,发髫.让母亲看起来端庄大方,清秀脱俗.她一年四季都有干不完的活儿,起早摸黑地侍弄着田地。为了我们一家人吃饱穿暖,生活越来越好,母亲还想尽一切办法,把房前屋后的所有空地,充分利用起来,种上各种作物,如香蕉,玉米,花生,芋头等等.家里吃不完,她就挑到镇上去卖掉,换点小钱回来,帮补家用。她还用竹篱笆把香蕉树下的空地围起来,养着母鸡母鸭,生的蛋用小箩筐储好,满满一筐时就背去镇上卖钱,再买点农药化肥回来。那时候,我还小不懂事,天天吵着要吃鸡蛋。母亲心疼我,就偷偷地在饭锅里给我煮了一个,然后,剥好皮,埋在饭下面。吃饭时,我还不谙世事地专门拿出来,向哥哥姐姐们炫耀说:我有鸡蛋吃呢。哥哥姐姐很懂事,他们知道家里穷,鸡蛋是要换钱的,没有可能一人一个。姐姐就对我说:妹妹乖,我们家就妹妹最小了,要吃多点鸡蛋才能快高长大的。然后,她自己就着青菜咸菜配米饭,吃得很香的样子。于是,我理所当然地,享受着这个特殊的待遇了。直到有一天,我无意中听到父亲与母亲的对话,我才醒悟过来。父亲对母亲说:"对待孩子要一碗水端平,不能把小的给宠坏了,咱们家里是穷,可鸡蛋都是鸡生的,你就不能给孩子一人煮一个吗?"然后,第二天吃饭时,除了父母的碗,我们都有了一个鸡蛋.我看到了哥哥姐姐们吃得很欢,我也很开心,第一次体会到了与人分享的快乐与满足。

  母亲是位持家顾家的好女人,她有一双非常灵巧的手,每逢过年过节时,她总是变着花样给我们做不同的糕点。当时,由于条件所限,很多食物都是自给自足的。母亲比村里的很多婶娘都要能干,她甚至懂得很多可以吃的野菜,还会利用它们做出与众不同的糕点。正月十五元宵节,母亲为我们做不同口味的汤圆,一家人围坐在温暖的小屋里,尽享团圆的快乐与满足。清明节,母亲去田梗里,小路边摘回来很多艾草,再煮熟跺碎,和上自己家里碾的糯米粉,把花生芝麻压碎当馅料,做成香浓绵软的艾糍,吃后唇齿留香。端午节,母亲用一层红豆,一层绿豆,一层眉豆,一层黑豆,一层糯米,为我们包出五彩的粽子,看着非常漂亮.拿出去与村里的伙伴们一比较,常常让他们羡慕得不得了,纷纷来我家,看母亲是怎么包的,这个时候,母亲总是很慈爱地,把这特别的粽子分给他们吃。中秋节,母亲说:家里孩子多,买月饼买得少,满足不了我们的胃口,买得多以我们的家庭环境,也是不可能的.为了给我们解馋,她就干脆自己做豆沙月饼,当时农村地方,根本没什么烘机之类的工具.母亲做的月饼,都是用大锅,用柴火慢慢细心地烘到焦黄的.只记得,母亲做月饼时,几乎是村头巷尾,无人不知无人不晓的。因为那香味随风飘来飘去,几乎是弥漫了整个村子。到了重阳节,母亲就要着手炒米炒花生了,她把炒熟的米用石磨碾碎,把花生捏成两瓣,再混上红糖水,压在木制模型里,做成一盘盘香气扑鼻的客家炒米饼,在阳光下晒干,用大瓦罐装起来,在那个物质匮乏的年代里,供我们当零食吃,饿了就抓几个,这是我们童年时期最美好的享受了。春节,母亲会做油角,糖环,油罩糍,发糕糍等等过年的食品。用她勤劳的双手,营造浓浓的春节气氛,让我们过一个丰衣足食的新年。现在,母亲老了,很少亲手做这些食物了,而我,逢年过节时,都会情不自禁地想起,母亲这些味道鲜美而特别的食物,总在记忆中,回味那段虽然贫穷,但却温馨甜蜜的童年时光。

  我特别地佩服我母亲,她没读过书,不会计算,可是,每到过年时,我们都能穿上母亲亲手做的花衣服。记得小时候,每到冬至过后,母亲就去镇里的布料店里,为我们挑选不同花色的布料,母亲说,买布料回来自己做衣服比买整件的省很多钱,几个孩子一人一身衣服,算下来省了不少钱的.买回来后,她就开始利用晚上休息时间,为我们量身裁衣,然后,又在昏暗的灯光下,用上半夜的时间,一针一线地缝制。直到如今,我也没弄明白,母亲的窍门在哪?她是用什么方法做出我们的衣服的。她没学习过裁缝,也不认识字,更不会用笔记下我们的身高尺寸,但她做出来的衣服,不长不短,不宽不窄,都是我们刚好合身的.而且,母亲还会别出心裁地,在我与姐姐的花衣服袖口或是衣袋外面,缝上蝴蝶结或花朵。在哥哥的衣服里,缝些男孩子喜欢的图案。虽然没有缝纫机,可是针线却是整整齐齐的。衣服缝好后,她就洗干净晾干,然后,再用铁茶壶,装上一大壶滚烫的开水,用茶壶底部的热气充当成电烫斗,把衣领,衣襟,衣袖等各个地方烫得平整,折起来放好。除夕之夜,我们欣喜地穿上新衣服,开开心心地与小伙伴出去玩了,看起来,我们的衣服虽然比不上别家孩子在商店里买回来的衣服花俏,但每一针每一线,都密密麻麻地缝着母亲浓浓的爱,穿在我们身上都是独一无二的,别有一番风韵.绚丽了我们童年时期最美丽的风景,也温暖了我们那段天真无邪的烂漫时光。


本文来源http://www.010zaixian.com/meiwen/sanwen/2873708.htm
以上内容来自互联网,请自行判断内容的正确性。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zaixianzuowenhezi@gmail.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