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010在线作文网!

高考阅读散文解题角度思路

散文 时间:2021-08-31 手机版

高考阅读散文解题角度思路

  面对诗词鉴赏和散文阅读这两大主观阅读题,学生往往是无所适从,答题时常常表现为极大的模糊性、盲目性,结果是答了很多却得分甚少,其根本原因就是学生对试题的设题角度不明确,从而导致解题思路的偏离。而这种情况的出现,又恰恰是教师学生一味地作题讲题而不熟悉理解大纲所导致的。为了解决学生在答题中思维的混乱和行为的盲从,必须从吃透大纲说起。

  关于现代文阅读的考试内容,大纲中明确规定:

  一、 理解

  1.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

  2.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

  二、分析综合

  3.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

  4.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

  5.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6.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

  三、鉴赏评价

  7.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8.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以上是大纲中有关考试内容的详细分类,其实,认真分析起来,它们之间并非孤立存在的,而是有着紧密地内在的联系。近年来的高考试题表明,以上三部分中的八点内容都直接或间接的考到了,只是有些题的考查方式单一,有些题的考查方式多样化。根据近年来散文阅读试题的分析,综合大纲中的八点内容,我把考查内容归纳成三部分:(一)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理解重要概念)、语言(理解句子含义)和表达技巧。(二)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三)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这样就便于学生记忆、理解和应用了。

  为了便于准确而有针对性地找到切入点,学生必须牢记以上三点考试内容,并在此基础上熟悉以下几种关系:

  形象和概念之间的关系。有时候一个形象就是一个概念,而一个概念并不一定是一个形象。因为形象可以是人物形象,也可以是事物的物象,而文章中的概念通常是事物的物象或者是一些比较抽象的名词,比如“意识”、“观念”、“母体”“潜规则”“歪理邪说”等等。就是说,当给定的概念是一个形象化的物象的时候,这个概念也就是一个形象,比如:“断崖”“寒梅”“泥公鸡”“乡村瓦片”等等。当给定的这个概念是一个抽象的名词时,它就只能是一个概念,不能是一个形象。

  语言和理解句子含义之间的关系。理解句子的含义其实就等同于鉴赏语言,是要透过句子的外在形式或者修辞手法挖掘其深层含义,它从属于鉴赏语言。这里需要强调的是,学生务必搞清楚语言鉴赏方面的几种形式:(一)词语和句子含义的理解。(二)词语和句子作用的理解。(三)词语和句子表达效果的理解。(四)人称代词以及指示代词的理解。需要注意,以上这几种情况不一定是直接来问的,多数情况下是间接来问的,需要学生认真审视题干领会出所要求回答的内容。总之,这种题目的设题方式有直接和间接两种,所问的内容包括:词语或句子的含义、作用、表达效果。

  对词语或句子含义的理解一般包括三方面:一是理解词语的字面意思,然后根据上下文推断词语的隐含义;二是根据上下文把握词的语境义;三是代词或非代词的指代义。而句子含义的理解则是要在抓住重点词语,搞清句式特点、语气或修辞手法的前提下联系上下语境得出答案。

  有关作用的设题往往是要求说明句子的作用,回答句子的作用,首先要从文章的整体结构上看其出现的位置:是在文章开头部分,中间部分还是结尾部分;是独立成段,还是在某一段的开头或者结尾。其次看句式或表达方式:是设问句、反问句、祈使句、感叹句还是议论句、描写句、抒情句等等。再次看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夸张、借代、双关……综合以上因素整体把握后分别从结构和内容两方面回答其作用即可。结构上往往是为下文……作铺垫,引出下文的……,作为中心句点明了本段的……,作为总结句概括了全段的……,承接上文的……引出下文的……,照应上文或开头的……,内容上常常是突出强调某某……特征、特性,表达作者……情感、观点、态度,深化升华主题等等。分析词语和句子的表达效果,首先要看词语的词性及其是否活用,看句子的表达方式和修辞手法,更重要的是熟悉表达技巧所包含的内容:表达方式(记叙、描写、议论、抒情、和说明)修辞手法(比喻、拟人、排比、反问、设问、借代等等)表现手法(借景抒情、象征、反衬、托物言志、联想、想象、人称变换、插叙、先抑后杨、用典、引用古诗文等等)。像记忆数学公式那样的记住这些,就会在答题过程中准确切入,熟练的解答。

  关于文章结构和思路的考察,试卷中的往往也是间接考察的。它是让学生在理解了结构和思路的基础上去回答某个问题,就是说所设问题涉及到文章的结构和思路,并非让学生去给文章划分结构层次,理清文章思路,写出段落大意。比如这样设题:本文是怎样逐渐表现主题的?回答这个问题,就必须要搞清楚文章的结构思路。我认为,分析结构思路,要考虑如下因素:找准中心句(总结句、概括句)过渡句,确定顺序(时间、空间、逻辑),抓关键词语(A、顺序词,B、关联词,C、指代词,D、范围词、E、类别词、F、过渡词),确定段落关系(并列、递进、转折、因果)。

  至于对文章思想内容的评价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考察,实际是要求学生理解中心思想。作者的观点和态度即作者赞成什么,反对什么,也就是作者的见解和主张。反映在文章里,有时比较直接、明显、集中;有时则比较分散,需要对有关内容进行综合分析;而有时则隐含于字里行间,还需仔细分析和抽象概括。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主要有以下几种方法:抓要点句关键句或中心句、抓议论抒情句、从反证和烘托中体会、从遣词造句中体会(如词语的色彩)、从描写的形象体会、分析文章的中心内容、借助作者的生平和思想、作者写作此文的目的、作品的时代背景、作品的有关注释等。


本文来源http://www.010zaixian.com/meiwen/sanwen/2912649.htm
以上内容来自互联网,请自行判断内容的正确性。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zaixianzuowenhezi@gmail.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