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010在线作文网!

蓉城纪事散文

散文 时间:2021-08-31 手机版

  儿时,在里巷口看小人书,对三国特别喜爱。也对三国时期的故事颇感兴趣。读书了,看了一部《三国演义》的原著,对那金戈铁马的年代和川西平原之成都无比想往,真想去看看。

  成都,简称蓉,是一座有2300多年悠久历史的古城,尤以三国蜀汉而为世人而称道。两干多年来,一直是西南地区中心,建国后是四川省首府。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物产丰富,古迹更多。我与本单位小李(芙蓉酒楼),去成都聘请火锅师傅,这才能一睹古都之风貌了。

  那是1987年3月初,我们来火车到了成都。一下车,就见天空雾蒙蒙的,空气中都有丝丝水汽,难怪川人喜食麻辣呀。在这四川盆地之中,“天无三日晴”,真贴切。

  在成都,通过当地饮食公司,我们请到了刘仁福师傅,向他请教了川味火锅的有关事项,也看了当地火锅店的经营实况,品尝了当地的名小吃,那叫一个爽呀!足有25道,如麻辣小面、赖汤元、龙抄手,以及各种小点心,真是琳琅满目,滋味辣中带甜,大快朵颐。

  随后的两天,刘师傅带我们去看了成都的名胜及市况,体验了风土人情。首先,我们到了闻名遐迩的武侯祠景区。那是市南门的大街上,是中国唯一的君臣合祀祠庙。由武侯祠,汉昭烈庙,惠陵组成。我们走进园区,见园内古柏森森,祠庙森然,清风拂面,林木葱郁,煞是肃穆。我不由想起杜甫的诗: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我们参观了古迹博物馆,祭奠了刘备、诸葛亮这两位干古名人。为他们君臣情义所感动,也为他们同心同德,与人民同心,经过数年奋战,打下了西蜀汉王朝而赞叹。

  紧接着,我们来到紧邻武侯祠的锦里民俗区,(和如今武汉的户部巷、吉庆街相仿),各类小吃,各种工艺品不胜繁多,人来熙往。青石板路,古木砖瓦的平房,似乎穿越到那遥远的年代,重温当年情景,感觉真好。

  次日,我们到了杜甫草堂,观赏了千年诗圣的故居,感受那诗风田园的风光。草堂位于市西门的浣花溪畔,杜甫于759年冬天,为避安史之乱,携家入蜀,营造茅屋而居,先后达4年。草堂景色宜人,花草均是杜甫亲手栽种,与大自然亲密接触。诗人在此赋诗240余首,为后人留下了珍贵的精神财富。我们走进园内,见遮天蔽日的香楠林,傲霜迎春的梅苑,清香四溢的兰园,茂密如云的翠竹苍松。极富诗情画意。我们边走边看,只见周围环境幽静,廨堂之间,回廊环绕,别有情趣。祠前东穿花径,西凭水槛,祠后点缀亭台池榭廨,又是一番风光。整个草堂园,由大廨,诗史堂,工部祠组成。我们观赏了草堂收藏的杜甫诗意画有数百幅。深刻地反映了那晚唐的情景,战乱不断,民不聊生。杜甫一家也颠沛流离,饱受生活的煎熬,从而把民众的苦难,表述在诗篇上。我忽然想到那干古绝唱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其情其景,栩栩如生地在眼前晃过,真如身临其境呀!后代尊称杜甫为诗圣,真是实至名归矣!

  至此,我也忆起,在学堂上所诵读的诗圣诗篇,真是倍觉感悟。此番蓉城之行,收获颇多。我时常回忆,受益终身。


本文来源http://www.010zaixian.com/meiwen/sanwen/746919.htm
以上内容来自互联网,请自行判断内容的正确性。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zaixianzuowenhezi@gmail.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