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010在线作文网!

说课稿(4)

图片 时间:2021-08-31 手机版

说课稿 篇4

尊敬的评委老师:

  大家好!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俞孔坚《足下的文化与野草之美》,下面我从四个方面说这堂课的设计:

一、说教材

  地位作用

  《足下的文化与野草之美》是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第一专题科学之光的最后一篇课文。本专题多为说明文,重在激发学生学科学用科学的兴趣和热情。让学生学生学会从文章中筛选提取信息。让学生进一步学习说明文的写作方法。本文语言表达自然流畅,集科学性、人文性、艺术性于一体,严谨简明、形象生动而又富有文化气息。

  教学目标和重难点

  结合单元教学要求和本课特点,依据新课标中“知、过、情”三个维度,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定为1、概括文章的内容要点。理清本文说明顺序和结构。

  2、进一步加强筛选和提取相关信息的能力。体会本课的语言特点。

  3、进一步了解科学,激发学科学、用科学、的兴趣和热情。体会作者设计理念。

  通过对教材分析结合高二学生学习说明文兴趣不浓的特点,有针对性的把本科教学重点定为理清本文说明顺序和结构。难点是体会作者设计理念。

二、说教法学法

  教法本着“因材施教”,“教学有法,但无定法”的原则,根据本课的教材特点及相应的教学目标,结合所教学生的基础实际,我采用以下方法教学:多媒体教学法,讲授法,点拨法,拓展延伸法。

  学法上,为真正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我贯彻的指导思想是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指导学生本课的学法是讨论交流,合作探究,勾画圈点法,练习法。

三、教学过程

(一)课前准备 布置学生先预习。准备图片。多媒体设备。

(二)导入 本课导入可以通过解题用提问的方式,来引起学生探究文本的兴趣:什么是足下文化?什么是野草之美?简单向学生介绍作者,为理解下文的设计理念做铺垫。

(三)初步感知 疏通文意

  给学生三四分钟时间快速阅读课文,阅读过程中让学生独立理清说明顺序、结构(层次分明互相补充的特点)思考这样组织的好处?然后找不同程度的几个同学讲自己的分析结果,其余的同学则认真听并结合自己的理解做出选择!根据学生的讨论和阐述,老师点拨并给予明确的答案,但不是标准答案,因为对于语文课而言本没有标准答案。

  (充分启发学生的积极思考,敢于质疑和发表不同意见,活跃课堂气氛,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完成教学目标。)

(四)精读课文 文本探究

  1、整体把握文章结构之后,利用上几节课所学的筛选信息的方法,呈现几个问题,(比如本文运用了那些说明方法?足下文化,野草之美究竟指什么?最后几点遗憾可以删去么?)让学生带着问题阅读每一节,并根据指导筛选出能概括每段主旨的中心句。最后由教师给学生分组进行讨论,组内解决问题,解决不了的由各组派代表向教师质疑,最后再由教师归纳总结问题答案。(这样既节省课堂时间,又可使学生积极思考,加强讨论交流,合作探究,筛选归纳的能力。)

  2、朗读课文,品味本课语言严谨简明、形象生动又富有文化气息的特点。通过语言感受作者把日常文化和平常之美融入设计的理念。

(五)拓展延伸

  通过拓展延伸可以让学生把学到的能力运用到实践中去。

  可以就校园中某个景点设计一个方案,当堂完成的,可以上台讲出,以资鼓励。

四、板书设计

  板书本着简洁大方,系统直观的特点我这样设计:

  足下之美 野草文化 环境伦理观念

说课稿 篇5

  一、 说教材

1、教材分析:

  《云南的歌会》是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的一篇讲读课文,本单元以民俗文化为主题,大多写各地风俗,也讲述民间艺人轶事,为我们开启了琳琅满目、异彩纷呈的民俗文化的大门。学习民俗文化,可以加深对我们民族的了解。

  《云南的歌会》是一篇极富情趣的散文,在“歌会”的大标题下,作者描绘了三个场合唱歌的情景,三个场合在内容上各有侧重,在写作手法上也各不相同,文章字里行间洋溢着对自然、对人、对艺术的品味与赞赏。

2、教学目标:

  依据本单元训练重点和本课教材特点,我制定以下的教学目标:

  (1)、感知课文内容,了解云南少数民族的歌会习俗。

  (2)、理解三种不同场合民歌的形式、内容和写作手法。

  (3)、体会作者在歌会场景所触发的情感。

3、教学重点:

  1、了解云南歌会的三种形式及作者的表现手法。

  2、深入理解云南歌会所蕴含的美。

  [难点]:品味“山路漫歌”这个片断的立体美。

二、说教法

1、启发式教学法:

  启发式教学法的主要特点,是强调学生自主学习,学生要在教师主导作用下,通过自主学习掌握知识。这是培养学生真正成为学习主人的关键。

2、协作讨论法:

  通过同学间的协作讨论,学生可以集思广益,互相启发,同时还可以激发学习热情,培养对问题的钻研精神。本课教学中主要运用这一教法感知内容、品味语言。

3、多媒体演示法:

  把多媒体技术引入语文课堂,充分运用视听结合的多媒体课件,通过创设优良的课堂教学氛围,扩大教学信息量。

三、说学法(在教学中,我着重培养学生养成自己会学习的习惯。)

1、朗读法: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好的文章更要多读,可采用范读、自由读、齐读等多种形式在反复朗读中理解内容,体会感情。

2、圈点批注法:

  “不动笔墨不读书”。学生用不同的符号圈点出重点的字词句及有疑问的地方,在相应的位置做好批注。运用圈点批注的学习方法,有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自学习惯。

3、查阅资料法:

  新课标提出要培养中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课前布置学生阅读书籍或上网查询,了解云南的风土人情。这个课前预习既为下一步学习课文打下基础,又培养了学生主动学习的习惯。

4、自主合作探究法:

  教学时应努力遵循新课程理念,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感受语文学习的新途径,不再一味听老师讲,机械记书本内容,而是主动探究,亲身实践,开动脑筋,探求真知。

四、 说教学过程

  本课教学设计以语言的感悟为基点,采用层层铺垫的思路,引导学生深悟文章的情趣。我设计四大教学板块:“课前热身”“畅谈云南”“细说歌会”“学以致用”,四步由课外引入到课内,由课内延伸课外,由浅入深,互为铺垫。

  课前布置学生完成以下预习任务:

  1、熟读课文,自学词语。

  2、了解作者、作品、风格。

  3、阅读书籍或上网查询,了解云南的风土人情。

(一)课前热身

  屏幕展示,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这一板块主要是检查生字词,扫清文字障碍,认识作者,沈从文,初步了解沈从文的作品特点和他的文学成就。

(二) 畅谈云南

  让学生调动知识储备,结合收集到的资料,开怀畅谈,用一句话说说对云南的印象。新课标强调“在语文教学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这一环节要让学生尽情发挥,以达到训练学生搜集资料和口语表达的能力。接着老师展示一组云南风情的图片,让学生初步认识云南的歌会。

(三)细说歌会

  这一板块主要是对文本的探究,通过三读解决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

  一读课文,快速阅读,整体感知,文章写了哪三种歌会形式,每个歌会形式作者重点写的是什么?通过这一个问题,让学生整体把握文本内容,老师根据学生回答进行板书。

  第一部分:山野对歌。对歌具有对抗赛性质,是才情智力的大比拼。

  第二部分:山路漫歌。这是即兴的自由歌唱,发乎性情,自然成趣。

  第三部分:村寨传歌。这是一次民歌的展览,是一间民歌的课堂。场面宏伟,气势壮观。

  在内容上,三个部分一写唱歌人,一写唱歌的环境,一写唱歌的场面。

  二读课文,说说你最喜爱的一个歌会场景,并谈谈喜欢的原因。

  这是在整体感知前提下的品读,要求学生对三种不同场合下的歌唱方式、内容、作用、特点有清楚的认识后选择其中之一进行多角度的、有个性的品味。画出自己欣赏的语句,有感情的朗读,说说喜欢的原因,对理解有困难的地方可以小组合作探究。对文本细读我用一个问题牵动学生阅读,防止那种支离破碎的分析,破坏文本整体的美,放手让学生自主体会。


本文来源http://www.010zaixian.com/sc/tupian/4078279.htm
以上内容来自互联网,请自行判断内容的正确性。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zaixianzuowenhezi@gmail.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