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010在线作文网!

说课稿

图片 时间:2021-08-31 手机版

【精选】说课稿范文锦集八篇

  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就不得不需要编写说课稿,说课稿有助于提高教师的语言表达能力。那么应当如何写说课稿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说课稿8篇,欢迎大家分享。

说课稿 篇1

  一、背景介绍

  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新形势下,深化教学改革,全面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水平、发展学生的学习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为终身体育打下基础,已成为体育教学的主要任务。

二、教材分析

  本课题为省编义务教材五年级上册《投准》,主要教材内容为往返跑和投准。

  往返跑是以提高学生耐力为主的素质练习,虽然就练习的形式而言是较为枯燥的,然而,从体质健康角度来看,它对发展学生的耐力有一定的实效性。这一内容在以往的年级中多次出现过,在这一教材中再次出现,一个目的让学生进一步巩固往返跑技术,另一目是经常性对学生进行耐力练习,有助于提高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

  投准属于投掷内容,投掷在田径运动中占有不可缺少的位置,也是学生日常生活必须具有的基本活动能力之一,它对锻炼和发展学生上肢力量、协调性等都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投掷教材在一、二年级时就以简单的掷纸飞机、掷降落伞等形式出现,到三年级时学习了原地侧向投掷垒球技术,四年级学习了上步及助跑投掷垒球技术。本课通过“投准”练习,复习巩固原地正面、侧向投掷技术,使学生初步理解投掷时出手的角度与远度、力度与准度的关系,为今后掌握基本的活动能力奠定基础。

  本课在教材的安排上,将较为枯燥的往返跑内容巧妙地安排在了学生兴趣较高的投准练习中,这样既让学生达到往返跑的要求,又不让学生感到疲劳和枯燥。

三、学情分析

  1、小学五年级学生正处于生长发育的关键期,他们的年龄特征:(1)依赖性强、自我约束能力差;(2)模仿能力强;(3)好奇性强;

  2、、五年级学生男女运动能力、性格爱好都具有很大差异:女生文静、男生好动,一些带有表演性、模仿性的练习,部分女生往往会表现出怕羞的一面,而男生则会无所顾忌地发挥自己的想象。

  鉴于上述分析,针对本课教学内容,特制定以下教学目标。

四、教学目标

  1、通过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激发学生对体育活动的情趣,培养积极主动参与活动的态度和行为。

  2、使学生在活动中掌握往返跑和投准方法,发展学生的上肢和奔跑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反应、协调和力量素质。

  3、培养学生机智果断、遵守规则、友好合作的优良品质。

五、教学方法的运用

  1、教法:针对本课的教学目标和学生的实际,同时遵循“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现代教学原则,以“愉快教学法、成功教学法”作为指导思想。采用游戏竞赛法,利用游戏竞赛的娱乐性、竞争性、规则性强等特点,精心设计问题让学生产生想象,在思考、体验中掌握技术,提高学生的练习兴趣,产生较强的情绪体验,激发好胜心、充分发挥主动性和创造性。

  2、学法:“方法是打开知识宝库的金钥匙。”我根据学生好胜心的特点,在教师主导作用下,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自主性,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以最大限度提高课堂效率。

六、教学过程

  在课的结构上,从“身心同动”的基础观点出发,依据五年级学生的身心特点,采用“收心热身、愉悦心身—育心强体、增智促技—稳定情绪、恢复身心”的结构。

  1、在收心热身、愉悦心身阶段,我选用民间的秧歌舞,以其欢快旋律,激发学生地朝气与活力。其音乐的感染力能迅速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效地锻炼学生的协调性和节奏感,在有限的时间内调动学生的活动热情,快速有效地达到准备活动目的。

  2、在育心强体、增智促技阶段,本阶段是整堂课的主要环节,也是本课的重点。为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率。简短的交谈后,紧接着进行投准练习。在练习中,我一改传统枯燥、干瘪的练习过程,运用积分竞赛法,学生自由选择投准区域,最后按积分,看看哪组得分最多,激发学生形成高涨的练习情绪。

  为了更好地实现学以致用的教学目的,根据循序渐进的原则,我设计了两个情景式游戏,首先我设计了一个打怪兽的游戏,让学生打移动的目标,提高了投准的难度。并且在游戏的过程掌握打移动的目标的方法,在快乐中掌握了技能,体现了玩中学、学中玩的快乐体育观念,这正是我们现代体育教学要追求的。最后,我安排了“运送食物”的接力赛,巧妙地将本课的两个内容很好地串联起来,既起到了投准的巩固,又达到了往返跑的目的,又运用了竞赛的方法,使本堂课达到了一个高潮。

  3、在恢复身心阶段,再次选用民间体育内容--舞龙,让学生在优美的音乐声中既起到放松的效果又陶冶情操。而且了解我国的民间体育。在舞龙中,要求学生自创造型,促进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发展。采用互相评价法,培养了学生观察力与评价能力。

七、场地器材

  彩缎球每人一个狮子头像四个怪兽头饰四个录音机1台

说课稿 篇2

  老师们好!接下来和大家研讨的是《春》这篇课文的教学。我将从四个方面进行我的说课。

一、依据地位说教材

  《春》是朱自清的散文名篇,结构精巧、语言精致、笔触清晰,文辞优美。部编教材将此篇选作为初中语文教学的第一单元的第一篇教读课文,对中学生学习语文、学习写作是一个引领。良好的开始等于成功的一半,我们要帮助学生学好第一课,第一个单元,一方面要学好课文,增益知识,提高能力;另一方面又要激发学生对语文课的热情和兴趣,养成良好的学习方法和习惯,建立学好初中语文的决心和信心。教学好《春》这一课,等于为学生架设好了小初衔接的桥梁,开启了初中语文快乐的学习之旅。

二、依据学情说目标

  教学目标、教学重点的安排不仅由课文特点决定,也是由学生的特点决定的。刚升入初中的学生形象思维能力强,易于接受形象生动的景物描写并在脑海中产生鲜明的印象,教学时应注重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学生在小学已经训练过朗读,现在升到初中,应该进一步提升朗读能力,变朗读为美读;语言积累是语文学习的基础内容,不管是那个学段,都应该贯穿语文课堂的始终。基于学生特点和单元教学目标,我将《春》这一课的教学目标定位于:

  1、把握文章的内容层次;

  2、感受文章传达的情感;

  3、体会文章写景的妙处。

三、依据目标说创意

  根据教学目标,我对《春》一课进行了教学创新设计,本课最大的创意是:朗读浸润整个课堂,以读带品,以读带赏:自读——读出层次;导读(重音)——读出感情;深读(停连)——读出自我。

四、依据创意说过程

  本课的教学过程包括课前预习和课堂教学两部分。

  课前预习要求:

  1、查阅相关资料,初步了解朱自清的生平,了解他散文的特点;

  2、自读课文,能发音吐字准确清晰,力求顺畅流利地朗读课文。

  3、思考:作者是如何写春的?

  【活动目的:预习为走入文本,进行课堂的朗读指导、情感体验、语言品析、手法欣赏作了充分的铺设。】

五、课堂教学过程包括五个部分:

  1、入课

  2、第一个教学内容自读——读出层次

  3、第二个教学内容导读(重音)——读出感情

  4、第三个教学内容深读(停连)——读出自我

  5、结课

(一)入课:

  春夏秋冬,四季轮回,每个人心中都藏有一副迷人的画卷。对于春天,有的人吟出“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的惆怅,有的人唱出“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的悲伤,而朱自清却被春的活力所感动,谱写了一曲春的赞歌。

  【活动目的:用诗意的语言走进课文,同时为课堂奠定情感基调】

(二)第一个教学内容:自读——读出层次

  这个教学内容我设置了一个主问题:本文结构明晰,对春的赞美一气呵成:按照“盼春——绘春——赞春”的抒情线索行文。你能根据老师的提示,划出三个部分的起止点吗?

  然后是学习活动:

  1、学生自读课文,划分文章的层次。

  2、用师生串读的方式,读出层次。

  师读(1、2段盼春)——指名学生读(3—7段绘春)——师生全体读(8—10段赞春)

  (朗读要求:声音响亮,身姿端正,仪态大方,感情充沛。)

  3、学生再读“盼春”部分,试着分别用一个字概括各段内容。

  【活动目的:通过串读和自读,梳理文章的结构层次和主体内容,明确作者写了悄然而至的春草,五彩缤纷的春花,“吹面不寒”的春风,“密密斜织”的春雨,喜迎春归的人们这五种图景。】

(三)第二个教学内容:导读(重音)——读出感情

  语言片段三:这个教学内容分三个步骤

  第一,请同学们默读课文,划出文章中最能表达作者感情的语句或段落,在相关的内容旁边做一点小小的批注。)

  第二,学生交流,教师点拨,重点点拨盼春和赞春部分,体现对春天到来的急切、欣喜,对春天的热爱,对春天的赞美,对春天的珍惜。)

  第三,指导学生用“重音”读出感情。

  语言片段一:

  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

  指导:两个“盼望着”,语气应该递进,后一个要重读,表达一种急切而欣喜的“盼望”心情;“来、近”传达一种欢快而热烈的心情和气氛,所以要重读。

  语言片段二:

  一切都像刚睡醒的样子,欣欣然张开了眼。山朗润起来了,水涨起来了,太阳的脸红起来了。

  指导:“一切”是这段要表达的对象,可以重读;后面排比句中的“朗润、涨、红”突出了山水太阳的不同特点,表现初春各种事物勃勃生机的景象,可以重读,重读之后,排比句强调语势的特点也就表现出来了,作者对春天到来的欣喜之情也在这重读中表达出来了。

  语言片段三:

  春天像刚落地的娃娃,从头到脚都是新的,它生长着。

  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笑着,走着。

  春天像健壮的青年,有铁一般的胳膊和腰脚,领着我们上前去。

  指导:结尾这三句话,赞美了春天新、美、力的特点。第一句话“春天、新、生长”要重读,着重赞美了春天是新的、生长着的;第二句话“春天、笑、走”要重读,着重赞美春天是漂亮的、欢快的;第三句话“春天、铁、向前去”要重读,着重赞美春天是强盛的、有力的。这三个排比句,应该读得一句比一句昂扬。但不要过于阳刚,要读出春天的柔美之感。

  【活动目的:本单元的朗读重点之一是掌握重音,读出重音,就是强调课文中的某些内容,突出表达某些情感。实现这一个目标的前提是正确地理解课文的思想感情。引导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朗读,既明确文章作者表达的情感,也学会在朗读中通过重音传情达意。】

(四)第三个教学内容:深读(停连)——读出自我

  这个教学内容我安排了四个步骤。

  1、提出主问题:请大家默读下面文段,从写法角度说说你的发现。

  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花里带着甜味儿,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野花遍地是:杂样儿,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

  2、学生交流,教师点评归纳。

  学生能发现的:

  ①借用多种修辞手法描写:比喻突出色彩,拟人使景物更有灵性,排比增强气势,加强情感。

  ②发挥想象描写写春花想到了秋果。

  ③调动各种感官描写视觉、听觉、嗅觉,突出春天的五彩缤纷,生机盎然。

  学生难发现的:

  ①句式富于变化,短句为主,生动活泼

  ②虚实结合,(花是实,果是虚)以想象拓展画面

  ③动静相宜,动态为主,写春花就写蜜蜂嗡闹、蝴蝶翻飞。烘托映衬春花的繁多、灿烂。表现出了春天的生机。

  3、指导学生用“停连”读出画面、读出景物的特性。

  例:

  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花里带着甜味儿,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野花遍地是:∨杂样儿,∨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

  我是这样指导的:

  “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用拟人手法描绘出百花争先恐后景象开放的情形,要连读,读出争先恐后的画面感。

  “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再三设譬花色,强调花色的艳丽,增强画面的色彩美,要停顿。

  “树上”领起后面的联想,“花下”领起后面蜜蜂酿蜜喧嚣沸腾的景象,要停顿。

  “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是说杂样儿;“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是说散在草丛里。两个比喻写出野花的细小明艳,一个拟人用想象的笔法写出野花的情态,使画面呈现生机。要连读,读出野花的繁多,读出野花的明艳,读出野花的情态。

  4、方法学用。用所学的停顿和连读的方法,朗读下面三个语言片段。

  语言片段一:

  坐着,躺着,打两个滚,∧踢几脚球,∧赛几趟跑,∧捉几回迷藏。风∨轻悄悄的,草语言片段二:

  可别恼。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语言片段三:

  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笑着,∧走着。

  【活动目的:《春》中所描绘的景物充盈着跃动的活力与生命的灵气。文中的语言都是作者从生活中提炼出来的,生动活泼,节奏明快,语短意丰,表现力强,体现出了作者一定的写作个性。在这一教学环节,我主要通过引导学生掌握本单元的第二个朗读重点——停连,欣赏本文写景手法的独特之处,感受作者朱自清的写作个性与语言风格。】

(五)结课

  学生选择自己最喜欢的段落,运用新学的朗读技巧,串联表演读文。

  指名一生读盼春——指名五生读绘春——全体生读赞春,教师情不自禁加入

  【活动目的:串联演读,既是对课堂朗读学习的检验,也是朗读的升华,同时课堂首尾照应,结构完整。】


本文来源http://www.010zaixian.com/sc/tupian/4272242.htm
以上内容来自互联网,请自行判断内容的正确性。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zaixianzuowenhezi@gmail.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