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010在线作文网!

历史对外友好往来测试题及答案

试题 时间:2021-08-31 手机版

  1.唐朝时,在世界上享有很高的声望,各国把中国人称为( )

  A.中国人 B.汉人

  C.华人 D.唐人

  2.传说中的“唐僧取经”是在( )

  A.唐高祖时 B.唐太宗时

  C.唐高宗时 D.唐玄宗时

  3.唐朝对外贸易发达,在各国的物产中居唐朝进口首位的是( )

  A.日本 B.印度

  C.新罗 D.波斯

  4.中印文化交流史上最杰出的使者是( )

  A.鉴真 B.怀素

  C.空海 D.玄奘

  5.今天印度半岛,唐朝时称为( )

  A.天竺 B.大食

  C.大秦 D.新罗

  6.从贞观年间开始,日本来中国的遣唐使有( )

  A.10多批 B.11多批

  C.12多批 D.13多批

  能力提升

  1.下列唐朝与国外友好交往的史实,不发生在唐太宗时期的是( )

  A.贞观年间,遣唐使达十多批

  B.玄奘西游

  C.鉴真东渡

  D.日本仿效唐朝制度进行政治改革

  2.成为研究中亚、印度半岛以及我国新疆地区历史和佛学的重要典籍的是( )

  A.《马可波罗行纪》 B.《西游记》

  C.《徐霞客游记》 D.《大唐西域记》

  3.下列事件不属中国与日本交往的史实是( )

  A.日本商人来中国经商,日本物品居唐朝进口首位

  B.贞观年间来中国的遣唐使有10多批

  C.他们参照汉字创制了文字

  D.由鉴真精心设计的唐招提寺就是历史见证

  4.唐朝与亚非欧各国友好往来达到前所未有的盛况,其根本原因是( )

  A.对外交流非常便利 B.经济繁荣,文化昌盛

  C.采取开放的对外政策 D.制度先进,疆域广大

  5.下列关于鉴真和玄奘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都是唐玄宗时期的使者

  B.为完成使命,都历经艰险,前往天竺

  C.对唐朝和邻国的交往和交流都作出了贡献

  知识空间

  遣唐使

  唐朝建立后的630~838年,二百余年间,日本正式的遣唐使来中国的共12次。另有任命后未成行、未到达唐朝、迎入唐使和送客唐使共6次。每次最少250人,最多五六百人。如717年一次共557人。733年的一次共594人。838年的一次651人,中途因遭遇风暴,有一船遇难,实际到唐的只500人左右。因此到达唐朝人数最多的一次是594人。遣唐使组织完备,设有大使、副使、判官、录事,成员有翻译、医师、阴阳师、画师、史生、射手、音乐长、玉生、锻生、铸生、船匠、舵师、水手长、水手等,还有留学生、学问僧多人。

  知识空间

  鉴真

  扬州江阴人,俗姓淳于。原为扬州大明寺高僧,精通佛经和医学。受日本僧人邀请,先后五次东渡,均未成功。753年,已双目失明的鉴真第六次东渡,到达日本。他带去佛教经典以及建筑、雕刻和医学等知识,对促进中日文化交流和日本文化的发展作出了贡献。鉴真在日本十年,深受日本人民的崇敬,死后葬在日本的唐招提寺。

  玄奘

  唐代高僧,法相宗创始人,佛经翻译家、旅行家。俗姓陈,名祎,洛州缑氏人。幼年家贫,父母早丧,13岁出家。627年他从长安出发,西行求法。645年正月,玄奘带着657部佛经回到长安。后从事佛经翻译工作。20年间译出佛经75部1335卷。他还根据旅途见闻,写了一本《大唐西域记》,记载了亲历的110国、传闻的28国的情况。

  D.他们通过唐朝的册封

  6.阅读下列材料,正确回答问题:

  大唐国者,法式备定,珍国也,常须达。

  ——《日本书记》

  (1)日本人眼中的唐朝是什么样的国家?

  (2)为此,日本人是怎样做的?

  拓展探究

  1.读下图,讨论回答下列问题:

  唐朝主要交通路线

  (1)唐朝时与中国有交往的国家和地区有哪些?哪些交往比较频繁?试举例说明之。

  (2)各国为什么把中国人称为“唐人”?

  2.右图是曾回国“探亲”的鉴真座像。他是鉴真逝世前,他的弟子们给他塑造的这尊座像,具有极高的艺术水平,被日本政府视为“国宝”,1980年4月,曾回国“探亲”,受到中国人民欢迎。由此可以讨论回答下列问题:

  (1)鉴真是什么时期去日本的?他主要的贡献是什么?

  (2)鉴真与玄奘有何共同之处?

  3.唐朝对外交往频繁,使臣、富贾、学者、僧人往来众,在世界上享有很高的威望,如果用唐代诗人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这的两句诗来形容是非常确切的。你知道这两句诗的内容吗?请填写在下面的方框这。并和同学们议一议:你认为唐朝时期外交活跃的原因是什么?参考答案


本文来源http://www.010zaixian.com/shiti/134329.htm
以上内容来自互联网,请自行判断内容的正确性。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zaixianzuowenhezi@gmail.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