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010在线作文网!

如何把握语文各部分试题(8)

试题 时间:2021-08-31 手机版

  三、推测语脉,揣摩词句,求得语言的连贯协调。

  由于“外部语境”是一篇文章的社会文化背景及特定的情境所构成的,因此,读者往往感到它是隐匿的。被认为“内部语境”的上下文、前言后语则显明多了。现从有关的阅读中选择两例,揭示一点要领。

  1991年全国上海卷现代文阅读第9题的设计,就属于检查学生对语段内部语境的辨析。这个语境是:

  “读书吧,( )富有真理的书是万能的钥匙,什么幸福的门用它都可以打开。” 试题问道:

  括号中还有一句话,最确切的应该是( )

  A、从书里找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东西吧

  B、让书本帮助我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吧

  C、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东西都在书里

  D、书有助于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

  无论是从语意还是从语气的角度来体味,上下文确定有语脉存在,体察前后语境应选准答案的关键,“读书吧”,是个祈使句,四个选项中只有A、B是祈使句,这跟前一句语气应合了;进一步筛选,从语义的连贯性看,空处后一句“富有真理的书是万能的钥匙”是A句“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东西”具体化。故答案为 A。

  1992年全国高考卷谈竹与中国竹文化的阅读题,其中也有拿来可作例子的。有一题问道:

  下面的词语分别能表现A萧悦 B、苏轼 C、倪云林 D、金冬心中哪三位竹画家的艺术特色?(只填序号)

  ①雄健、豪放( )②古拙、朴质( )③雅致、逼真( )

  其实,只要捕捉到原文中明朗化的语言信息,并作一点求同思辨,答案就迅速确定了。原文介绍说:“萧悦工画竹,有雅趣”,这里的“雅趣”跟题目上的评价语“雅致”是吻合的,原文又引白居易的诗称赞萧悦的画,诗云:“举头忽看不似画,低耳静听疑有声。”“不似画”岂不当做真竹了吗?“疑有声”,显然更信以为真了。再作概括,便是言其画太“逼真”了。原文又说苏轼的画“气魄极大”。由下往上“线条和笔力都很强劲”,这就类似题目上“雄健豪放”的评语了。原文在介绍清代八怪之一的金冬心时,说他的竹画“格调清新,淳朴而拙厚”,一比较就会发现,它与“古拙,朴质”实质一样。

  综上所说,体察“内部语境”的要领是:

  推测语脉,揣摩词句。

  阅读示例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题。

  (1)有些人学问①渊博,但少才识②,往往只成为供人查阅的活字典。唐朝李善,学③淹古今,精通典故,为《昭明文选》作注,旁征博引,后人叹服。他的是有益的,但也有人说他才识不高,缺乏创造,没有起到更大的作用。

  (2)苏轼《贾谊论》说,贾谊才学④虽高,但不善于分析把握形势,以致郁郁而死,没有发挥自己的才能⑤。苏轼分析说:“贾生志大而量小,才⑥有余识⑦ 不足也。”(甲)苏轼的意见未必正确。(乙)导致这场悲剧主要是统治者的错误;(丙)贾谊未尽其才,(丁)是事实。在这点上他不如司马迁。司马适为了写成《史记》,忍受人间最大的侮辱,终于达到了目的。

  (3)由此可见,一个人有学问未必有才能;进一步说,即使才学有余也可能识见⑧不高。这就需要有自知之明,在实践中针对自己的弱点有意识地进行锻炼,弥补不足。

  (4)1781年,赫歇尔认定天王星是行星。其实,在这以前,已有好几位天文学者观察过它了。当时流行着一种陈腐的观念,认为太阳系的范围只到土星为止,土星以外,再没有行星了。要打破这种观念,需要胆识和勇气。持这种观念的天文学者因循守旧,他们既不敢、也从未想到应该扩大太阳系的领域,因而总是把天王星当做恒星而不加注意。勒莫尼耶甚至观察过它达12次之多,最后还是让它逃之夭夭。识见不高,可为发一浩叹!“自谓已穷千里目,谁知才上一层楼。”谁又能断定,我们今天所认识的太阳系已经到了尽头呢?

  (5)为了说明才学识兼备的重要,不妨再举两个例子。

  (6)万有引力是自然科学中的最大发现之一,几个世纪以来,人们都归功于牛顿。其实,这是许多人共同努力的结果,例如罗伯特、胡克等人早已有了引力的观念。胡克是卓越的实验学者,具有出色的实验才能,在、、等方面都有贡献,包括众所周知的弹性力学中的胡克定律。然而,由于在数理理论方面缺乏牛顿那样横绝一世的创造才能,他虽然走到了万有引力跟前,却仍然无力抓住它。就像一个不会爬树又无工具的人,尽管看到橘子高悬枝头,却无法摘到一样。胡克的故事向我们提出了一个问题:有多少原可发现的东西由于才能有限而失之交臂。 (7)丹麦天文学者第谷,用了30年的工夫,精密地观察行星的位置。他观察才能非常出色,不幸却短于理论研究,从长期观察的中,他得到的是错误的结论。后来,第谷请了德国人开普勒做助手,开普勒与第谷相反,观察技术远不如第谷,但理论研究却很有才华,通过对第谷的分析,他大胆创新,提出了“火星运动轨道是椭圆,太阳位于椭圆一个焦点上”的假设,结果与观察符合,就这样,第谷的精确观察与开普勒的深刻研究相结合,引导到行星运动三定律的发现。这是一个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范例。如果没有开普勒,第谷的辛勤积累也许会成为一堆废纸;反过来,没有第谷,也根本不会有开普勒的卓越成就。

  (8)优秀的科学工作人员应该(戊),否则,是无法成就事业的。

  1、依次填入文中(甲)(乙)(丙)(丁)处恰当的关联词语是( )

  A、但是 而且 然而 却

  B、虽然 但是 不过 也

  C、尽管 因为 但是 却

  D、由于 因而 尽管 也

  2、(1)(2)两段中用来说明下列两个论断的事例分别是

  ①说明“有学问未必有才能”的事例是( )

  A、苏轼和贾谊的事例 B、贾谊的事例 C、贾谊和司马迁的事例 D、李善的事例

  ②说明“才学有余也可能识见不高”的事例是( )

  A、李善和贾谊的事例 B、贾谊的事例 C、贾谊和司马迁的事例 D、司马迁的事例

  3、对(4)段中“自谓已穷千里目,谁知才上一层楼”一句最确切的理解是( )

  A、概括上文指明勒莫尼耶的工作离还有很大距离。

  B、借行星发现的过程表明天外有天、宇宙无限的观点。

  C、引出下文感叹我们今天对太阳系的认识尚未到达尽头。

  D、就天王星之事慨叹科学发现需要远见卓识。

  4、上文中与(5)段“不妨再举两个例子”中的“再”相呼应的例子是( )

  A、第(4)段中列举的例子

  B、第(2)、(4)段中列举的例子

  C、第(1)、(2)段中列举的例子

  D、第(1)、(2)、(4)段中列举的例子

  5、“如果没有开普勒,第谷的辛勤积累也许会成为一堆废纸;反过来,没有第谷,也根本不会有开普勒的卓越成就。”作者这样说的原因是( )

  A、第谷30年的工作比开普勒的贡献更为显著。

  B、强调实践的重要性,突出全文观点。

  C、识见是极重要的,但必须以知识和能力作为基础。

  D、强调理论的重要性,突出全文观点。

  6、这篇通俗读物使用了下列词语:①学问、②才识、③学、④才学、⑤才能、⑥才、⑦识、⑧识见,比较这些词语在文中的含义:

  与③相同的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与⑥相同的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与⑦相同的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根据本文的内容,下列论断不准确的是( )

  A、勒莫尼耶未能认定天王星是行星是由于识见不高。

  B、牛顿发现了万有引力主要依靠的是他在数理理论方面横绝一世的创造才能。

  C、丹麦天文学者第谷的观察才能非常出色,但因为识见不足,未能成功。

  D、行星运动三定律的发现主要是凭借了开普勒的理论研究。

  E、胆识和勇气使得赫歇尔发现天王星是行星。

  F、胡克具有出色的实验能力,但由于才能有限而不能发现万有引力。

  8、在(戊)处填进适当的词语,与前后文保持连贯并能起到总括全文的作用。将这些词语写在下面的空格中。(不得超过12个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选自1992年“三南)高考卷)

  [答案]1、C 2、①D ②B 3、D 4、D 5、C 6、与③相同的有① 与⑥相同的有⑤ 与⑦相同的有⑧ 7、DE 8、“兼备才学识”或“有学问,有才能,有见识”等。

  [解题导引]

  第1题:句子间的合理关系,常常是靠关联词语表达的。不同的关联词语表达的是不同的句子关系,因此,要为原文的空处选择恰当的关联词,就一定要首先分析被连接的语言单位应构成的意义关系。文中甲乙与丙丁用分号隔开,预示了前后文是并列的或对照的关系,理解语意时会发现前后句是相反的认识,那么,答案便在A、C项中,若把A项的前两个连词代入(甲)(乙)处,显然不能使语脉贯通,这样,此题答案分明也只能C了。 第2题:能正确地分析观点与材料的关系,当然是读懂文章的标志之一了。此题从内容着手,就是看材料是否服务于观点。应该说答案不难发现。这里侧重介绍一条解题的“异途”——从段内的结构关系着手。

  (1)段的中心意思是:学问渊博的人,有的少才识。(2)段的中心意思是:才学高的人有时短于见识不足。(2)段举了贾谊,但又举了司马迁,不过是为形成鲜明的对比,意在突出贾谊的“识不足”,比较(1)(2)两段的文旨,显然构成了递进关系。继续看第(3)段,承上启下的结构作用很显然,第一句小结了前两段,两处画横线的文字明显是从(1)(2)段归纳出来的观点。“进一步说”又直接点明了(1)(2)段之间的层进关系。

  第3题:首先该明确,化用王之涣诗意的这一句在段内的前言后语之间,是附于前言还是为引出后语,就语脉看,容易肯定此句属下文,那就可排除A项了。怎么在B、C、D三项中再筛选呢?乍看干扰不小,似乎都能算正确。这时就得重温那句经典性的话:“句不离段”,如果你承认第(4)段强调的是“见识”的重要,那么D项的理解正是破译了化用王之涣诗意那句话的密蕴,而B、C项的说法实属转移论题,失误在缺乏整体阅读观上。

  第4、5题:对这两题的回答正确与否,完全取决于读者有没有准确理解全文要旨,上题的分析已经涉及,这里无需展开。

  第6题:这道题考查的是对概念的辨别能力。所列八个概念,内涵的大小不等。其中,“才学”和“才识”都成了两个概念之和,分别是“才”与“学”、“才”与“识”,分析题目的潜在要求,这两项应排斥,再在剩下的六个词语中分别找出内涵相同的就容易多了。

  第7题:从对文章所用材料的理解看,这道题覆盖面是大的,就考查的能力点说,它将涉及到读者的认知、阐释、推理、评价的能力,体现了对综合分析能力的要求。正误辨析如下:

  A项判断与(4)段中作者对“勒莫尼耶”的慨叹(“识见不高,可为发一浩叹!”)是一致的。B项判断涉及到(9)段,也应看做正确的,判断语强调了牛顿“主要依靠”的东西,并没有排除其他条件,而“创造才能”正是牛顿和胡克间的主要区别。C项中说第谷“识见不足”,也就是知识的不足,这跟(7)段中言第谷“不幸短于理论研究”是不矛盾的,只是原文的说法比较具体一些而已。D项把开普勒发现运动三定律的归因找错了,读读(7)段文字便知道,作者认为行星运动三定律的发现,“是个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范例”。这一段强调中心意思也在上面。E判断错在推理的不严密,文章说“要打破这种观点,需要胆识和勇气”,这里应把“胆识和勇气”当做科学发现的必要条件,(缺它不行)而E项却把它看成充分条件,(有它就行)以至忽视了“才学”等重要条件,这是有悖于全文要旨的。F项判断是能成立的,胡克不能发现万有引力是由于“才能”有限,这是对原文评价他在数理理论方面缺乏“创造才能”作了变换说法,差异在一个笼统一点,一个具体一些,指向的实质是一改的。

  第8题:(戊)处所在句子是全文的总结段,该填的无疑是点明全篇主旨的语句 高中物理,再注意一下措辞的简洁即行。

  语文病句辨析进阶 病句识别八大要点

  细看很多的,从中可以发现,其对病句的辨析基本是以判断正误的客观题型出现的,其中涉及语序、搭配、成分、结构等问题的较多,其次是语意及逻辑问题。本人依据对高题的探究,总结了八大要点,希望可以帮助同学们理清思路,有助于同学们快速便捷地识别和修改病句。

  一、留意句中的介词

  大多数介词是从动词虚化而来的,这就使得介词的使用比较复杂。它可以和动词一样带宾语,如果使用不当,往往会造成语病。这类介词主要有:“由、由于”“经、经过”“ 通过”“对、对于”“当……”“在……”“正……”。这些词在病句考题中出现的频率非常高,出错的频率也非常高,要引起注意。

  例如:

  ①三年前,“上网”对人们可能是陌生的。(谁对谁呢?颠倒了主客体。)

  ②通过百部爱国主义影片的展播及其主题演唱会,使观众经受了一次又一次的爱国主义精神的洗礼。(“通过”把“展播及其主题演唱会”变成了自己的宾语,而使全句的主语缺失。)

  ③剧组全体人员经过八十多天的苦战,一部情节新、演员新、技术新的十六集电视连续剧《西游记》终于与观众见面了。(一个句子出现了两个主语“剧组全体人员”“《西游记》”,是由于“经过”这个介词没有把“剧组全体人员”纳入自己的“管辖范围”,应把“经过”调到 “剧组全体人员”之前。)

  ④为什么对于这种浪费人才的现象至今没有引起有关部门重视呢?(“对于”湮没了句子主语,应去掉) ⑤只有把想法付诸于行动,才能最大限度地达到我们的目标。(“诸”即“之于”,与 “于”重复。)

  二、留意句中的程度副词

  副词一般是用来修饰形容词的,一般情况下是不会出错,但我们须细心分析一下后面的形容词是否本身就包含了这个副词的含义,有没有造成语义的重复。这类副词主要有“十分” “非常”“很”“过分”等。

  例如:

  ①近几年,常有报纸对明星大肆吹捧,过分的溢美之词,助长了某些明星的骄傲情绪。 (“溢美”本身的意思就是“过分地赞美”,再加上“过分”,语意重复。)

  ②许多对孩子过于溺爱,饭来张口,衣来伸手,这对孩子的成长是有害的。(“溺爱”含有“过分宠爱”的意思。)

  ③这是非常奇缺的药品,不到万不得已,是不能动用的。(“奇缺”就是“非常缺少” 的意思。)

  三、留意句中两面性的词语

  两面性的词是指词语本身表达两个相反的语意。如“成败”、“得失”、“好坏”、“ 高低”、“能否”、“是否”等。因为它们表达的是不确定的两个方面的意思,所以它要求语句的上下文必须有与之相照应的词语或者语意。否则就会造成语意上的不对称。

  例如:

  ①这场篮球赛的胜败关键是队员们的齐心协力。(前半句讲“胜败”,后半句只讲“胜 ”,两面对一面,不一致,应改为“取胜的关键”,或改为“是队员们能否齐心协力”。 )

  ②越来越多的农村干部认识到,交通是否方便,是招商引资的一个重要条件。(“交通是否方便”说的是两种情况,而后面“是招商引资的一个重要条件”只谈了一个方面。)

  ③选择最可靠、最恰当的材料,对一篇文章的成败,常常有很重要的作用。(“最可靠 、最恰当”是单面的,而“成败”是双面的。)

  ④为了避免今后不发生类似事故,我们应尽快健全安全制度。(这句话中的“避免”“ 不发生”就是“发生”,意思完全相反,应去掉副词“不”。)

  四、留意句中指代性的词语

  使用代词的目的是使行文简洁。但如果使用不当,则会指代不明,使文意模糊。在病句题中,代词使用的考查也较常见,所以一旦句中出现了代词,就要认真分析,弄清它所指代的对象。

  例如:

  ①忠王李秀成临刑前是不是很英勇呢?从一些记载上看,不是这样的。(前文说的是两 个意思:很英勇或不英勇。“这样”这个代词倒底指代哪一个意思,句意模糊。)

  ②张主任和技术员小李正在谈话,他告诉他说:“攻下这道关,就可以试制了。”(谁告诉谁?两个“他”均指代不明。)

  ③ 搜集史料不容易,鉴定、整理和运用史料更不容易。中国过去的大部分史学家,主要的功力用在这方面。(“这”指“搜集史料”,还是“鉴定、整理和运用史料”呢?)

  ④今天下午,张董事长、王总经理和其他公司领导一起参加了市里举办的开发区招商引资项目洽谈会。(“其他”可以限制“公司”,也可以限制“领导”,造成歧义。)

  五、留意否定句和带有否定意义的词语

  在考题中,否定句和带有否定意义的词语出现的频率也是相当高的,必须引起重视。否定句主要应该关注双重否定句和疑问句中嵌套否定形式的句子,带有否定意义的词语主要有“以防”&ldquo 高考;防止”“劝阻”“阻止”“避免”“忘记”等。这些句子和词语经常出现的错误是把要表达的意思说反,且具有很强的迷惑性,易造成误判。

  例如:

  ①专家认为,减少烟害,特别是劝阻青少年戒烟,对预防肺癌有重要意义。(“劝阻” 和“戒烟”都有否定的意义,这样使用反而把意思表达反了。)

  ②许多有识之士认为,防止文化不受污染已经成为互联网行业进一步发展必须重视的问题。(滥用否定,表意相反,应把“不”去掉。)

  ③我们并不完全否认这部书没有透露出希望,而是说这希望是非常渺茫的。(三重否定 ,把意思表达反了。)

  ④汉语言学者难道不能不做到,无论这世界多么让人沮丧,既不悲观自弃,也不急功近利,持守住自己的学术领域么?(“难道不能不做到”多重否定用错,意思说反了。)

  六、留意并列的短语和句子

  并列的句子和句中的并列短语,也是一个最容易出错的地方,往往顾此失彼,造成一些错 误。所以,在做题时,只要见到并列短语,就该留心。

  例如:

  ①李局长在新学期动员会上特别强调,思想课要改革,要结合实际,讲求实效,应该把常识和培养良好的品德结合起来。(并列短语要求并列的两项或多项,词性或短语结构必须一致。而“常识和培养良好的品德”这个并列短语中,“政治常识”是偏正结构,“培养良好的品德”是动宾短语。)

  ②今年春节期间,这个市的210辆消防车、300多名消防官兵,放弃休假,始终坚持在各自值勤的岗位上。(只有“消防官兵”能和“放弃休假,始终坚持在各自值勤的岗位上” 搭配,“210辆消防车”却不能。这属于一种“顾此失彼”的错误。)

  ③最近一段时间,各种传媒、报纸、电视、广播、互联网大量报道了美国在阿富汗进行的反对恐怖主义的战争。(这是一种比较典型的例子,“各种传媒”和“报纸、电视、 广播、互联网”是包含关系,不能并列。)

  ④四年的下海经历,使她尝尽了酸甜苦辣,也使她开阔了眼界,培养准确的观察力和敏锐的判断力显得非常重要。(这是出在并列短语中的限制不当的错误,也应当引起我们的注意。“准确”和“敏锐”应当互换位置。)

  ⑤人生价值和意义,其实并不在于别人对自己如何膜拜、崇敬、羡慕,而在于自己对社会,对的进步和发展作出何种贡献。(“膜拜、崇敬、羡慕”三个词有词义上轻重之分,应该按由轻到重进行排列,所以“膜拜”和“羡慕”必须互换位置。)

  ⑥文章对环境污染问题作了比较具体的分析,同时也概括地介绍了关于环境科学的基本,引起了人们对环境科学的重视。(这是分句间的并列,需要注意分句间的逻辑关系。“作……具体分析”比“介绍了……基本”在层次上和深度上都些和深一些, 所以要把二者的位置换一下。)

  七、留意句中的“是”字

  “是”在句中表示判断。命题时,往往在较长或结构复杂的句子中偷换主语或缺失宾语。所以遇到判断词“是”也要适当留心。

  例如:

  ①修建青藏铁路是加快西部大开发的重要举措,是民族团结的重要纽带。(这个句子中 的第二个分句承第一个分句的主语“修建青藏铁路”,但“修建青藏铁路”是一种行为, 而“纽带”是名词,二者不属于同一种事物,不能构成判断句。)

  ②纵观20世纪世界各国的发展,可以清楚地看到,国家的强大,民族的振兴,取决于多方面因素,良好的国民素质,无疑是最重要和最具潜力的。(后一个判断句的主语是“国民素质”,它是“多方面的因素”中的一个“因素”,所以“是”后面的宾语“最重要和最具潜力的”缺少了名词性的中心语“因素”。)

  八、留意句中的特殊短语

  有些短语平时经常误用,而在病句题中常出现这样一些习惯性的不规范用法,很有麻痹性 ,考生做题时尤其要注意。

  例如:

  ①美国进行军事打击的目的,是为了摧毁伊拉克生产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基地,还希望通过军事打击除掉萨达姆。 (“目的”和“为了”都表示“目的”, 用语重复,必须删掉其中一个。)

  ②这届全运会会徽、吉祥物设计的应征者大多是以里的青年师生为主的,企业里的设计者也有。 (“以……为主”中隐含了“大多”的意思,与“大多”重复。)

  ③世界稀有雉类,和大熊猫一样获得中国国宝称誉的四川山鹧鸪近年成倍减少,目前仅有两千多只,因此筹建山鹧鸪保护区已迫在眉睫。(“成倍减少”不合逻辑,在表示数字增减时,不能用“成倍”来说“减少”。)

  文言文背诵五法

  背诵有两个明显的功能;

  一、能帮助深入理解内容;

  二、能提高阅读翻译的效果。因此文言文最好熟读到背诵,这对文言文阅读翻译的益处颇大。背诵文言文不等于死读硬背,而应讲求,可收事半功倍之效。

  (法)一、化整为零法。把一篇文言文当作一个整体去笼统地读,这便像“囫囵吞枣”,应把这个整体分析成若干意义段落进行分段熟读才好。

  [析]一篇课文经过意义段落的分析,便可看到文章的线索与作者的思路,对所写的人物和事物的来龙去脉,了然于胸,然后照事情发展的顺序,照生活的逻辑和照人地时与前因后果的交代,贯穿起来。层次既清楚了,熟读之后,很快就能背诵。背诵应分段背,各个突破,直到全部背完为止。

  (法)二、抄读法。这是眼、口、手、心综合运用于背诵的方法。

  [析]眼看文章的字、词、句,口念文章的字、词、句,手写文章的字、词、句,心想文章的字、词、句。抄抄读读,读读抄抄,不要多时,读完部分,便抄完部分,也就背完部分。那么全部读完,也就全部抄完,也就能够全部背诵完。当眼熟、口熟、手熟、心熟了,全文也就容易通过对它们的熟记而背出。

  (法)三、累进法。采用此法有如滚雪球,即先读第一句,即背诵第一句;再将第一二句连读,即要求第一二句连背。依次类推,滚动前进,累积背完全文为止。

  (法)四、三抓法。它是以自然段为单位实行三抓。

  [例]当要背诵《战国策?唐雎不辱使命》之前,可以运用三抓。如在第一自然段里,先抓本段的第一个字----“秦”;然后抓本段的起始句----“秦王使人谓安陵君曰”;最后抓本段所体现的作者思路,文章脉络----交锋发生在秦王与安陵君之间,是唐雎出使的前因,也是双方斗争的前奏。情节开端部分。这三抓相互都起到提示作用。依照这些提示去背课文就容易些。

  (法)五、照看译文背诵法。即由语体文反回文言文 高中数学。

  [例]如要背诵欧阳修《醉翁亭记》,可以先将它逐句译成现代汉语(即“古译今”),然后根据所译的汉语,再返回古代汉语(即今译古),由古到今,再由今到古,也就是从译文回复到原来的文言文,多次反复,这不但练习了古译今,而且可以比较古今词法句法,背诵原文,不论其长短,都是易为的。

  [析]以上五法,对于背诵原文,是行之效的。每一个方法,固然可以采用,几个方法,综合运用,似乎更好一些。总之,采用何法,没有定规,一个是各人所喜爱用什么法就用什么法,这是主观的一面,另一个则看客观的背诵效果了,采取的某法既快(背诵得快)又好(背诵准确),那么那个法就是一个最佳的方法。


本文来源http://www.010zaixian.com/shiti/134581.htm
以上内容来自互联网,请自行判断内容的正确性。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zaixianzuowenhezi@gmail.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