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010在线作文网!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达标试题及答案

试题 时间:2021-08-31 手机版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达标试题及答案

一、语文漫步(15分)

  1、书写。请将下面诗句写在米字格中。(注意:此题根据写文字和卷面书写水平综合评分,后边的答题文字都要认真书写,标点符号也要写入格中。)(2分)

  不独满池塘,

  梦中佳句香。

  春风有馀力,

  引上古城墙。

  2、阅读下面一段话,按要求回答问题。(5分)

  湖光山色,鸟语花香,溪水淙淙,都是宇宙的精灵,是大自然富予人们最美妙的文章和乐章。但这些文章和乐章却不是每个人都能读懂的。有的人,泉水叮咚,在他听来是大自然奏出的美妙和偕的音乐;天上的白云,在他看来是大自然铺就的最美最好的图画; , 。而有的人,面对大自然的美景,听到的只是声音、颜色,这样的人是无法领略大自然的情趣的。

  (1)这段话中,有两个错别字,请找出来并加以改正。(2分)

  A、错别字: 改正: ; B、错别字: 改正:

  (2)这段话中有一个病句,请在文中用横线画出,并把修改后的句子写在下面。(1分)

  答:

  (3)根据文中画线句子运用的修辞手法,请在下面横线上续写一个句子,使之与前文组成排比句。(2分)

  答:

  3、老师在黑板上写了个句子:“为官和为人,有相同的地方,又有不同的地方。”要求学生续写一个句子,下边哪个学生续得好?( )(2分)

  A、甲生写道:“好人一定能当好官,好官必定是好人。”

  B、乙生写道:“好人一定能当好官,好官不一定是好人。”

  C、丙生写道:“好人不一定能当好官,好官不一定是好人。”

  D、丁生写道:“好人不一定能当好官,好官必须是好人。”

  4、电视剧《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第四集中,有这样一个情节:冬尼娅正在读一本书,舍佩托夫卡市市长的儿子维克多走过来对她说:“冬尼娅,读书多了人会变老的。” 冬尼娅回答说:“那你永远年轻。”

  冬尼娅的言外之意是 (2分)

  5、选出下列企业、商场、茶楼、书屋楹联对偶不太工整的一项。( )(2分)

  A、创建名牌企业,铸造精品工程。

  B、百货百样百拿不烦,千客千意千言送暖。

  C、善待东西南北客,畅谈兄弟姐妹情。

  D、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6、一天,教室窗户上的玻璃打碎了,老师误以为是你打破的,在严厉批评了你的同时,还要你立即去玻璃店买一块来装上。你这时该怎样向老师解释呢?(2分)

  答:

二、阅览室书架(30分)

  (一)王维《山居秋暝》(6分)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注释】浣衣:洗衣的女子。随意:尽管。“随意”这两句的意思是:春天的芳花虽已消歇,秋景也佳,王孙自可留在山中。

  7、诗中点明的季节和天气各是怎样的?(2分)

  8、诗中描写人物活动有哪些句子。(2分)

  9、你最喜欢诗中的哪些句子,写下来,说说你的理由。(2分)

  (二)袁枚《马嵬》(4分)

  莫唱当年长恨歌,人间亦是有银河。

  石壕村里夫妻别,泪比长生殿上多。

  (注:长生殿,又名集灵台,是唐玄宗祭祀天神的宫殿。)

  10、对这首诗的词句,解说错误的一项是( )(2分)

  A、《长恨歌》是唐朝著名诗人白居易写的一首长篇叙事诗。写的是唐玄宗和杨贵妃的爱情悲剧。

  B、人间的“银河”是指夫妻分离也存在于人类社会生活中,这里运用的是借喻。

  C、第三句里的“夫妻别”写的是民间的爱情悲剧。

  D、第四句是说战乱给百姓带来的灾难远比李杨爱情悲剧深重。

  11、对这首诗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2分)

  A、第一句的意思是说《长恨歌》里所描写的李隆基、杨玉环的爱情悲剧,原作者虽对他们的荒淫误国有所揭露和不满,但更多的是同情和美化,所以不必传颂吟唱。

  B、第二句是借用牛郎织女的神话传说,表明社会生活中有许多夫妻离散的悲剧。

  C、第三句和第四句是用映衬的手法,写出因战乱而造成的爱情悲剧不仅存在于上流社会中,也存在于下层人民群众之中。

  D、作者来到马嵬驿不叹李杨悲剧,却借题发挥,抒写百姓因战乱带来的深重灾难,表现了作者对人民的深切同情。

  (三)游恒山记(10分)

  十一日,风翳净尽,澄碧如洗。策杖登岳,面东而上,土冈浅阜,无攀跻劳。

  一里,转北,山皆煤炭,不深凿即可得。又一里,则土石皆赤。有虬松离立道旁,亭曰望仙。又三里,则崖石渐起,松影筛阴,是名虎风口。于是石路萦回,始循崖乘峭而上。三里,有杰坊曰“朔方第一山”,内则官廨厨井俱备。坊右东向拾级上,崖半为寝宫,宫北为飞石窟,再上则北岳殿也。上负绝壁,下临官廨,殿下云级插天,庑门上下,穹碑森立。从殿右上,有石窟,倚而室之,曰会仙台。台中像群仙,环列无隙。余时欲跻危崖、登绝顶。还过岳殿东,望两崖断处,中垂草莽者千尺,为登顶间道,遂解衣攀蹑而登。二里,出危崖上,仰眺绝顶,犹杰然天半,而满山短树蒙密,槎枒枯竹,但能钩衣刺领,攀践辄断折,用力虽勤,若堕洪涛,汩汩不能出。余益鼓勇上,久之棘尽,始登其顶。

  时日色澄丽,俯瞰山北,崩崖乱坠,杂树密翳。是山土山无树,石山则有。北向俱石,故树皆在北。浑源州城一方,即在山麓。北瞰隔山一重,苍茫无际。南惟龙泉,西惟五台,青青与此作伍。近则龙山西亘,支峰东连,若比肩连袂下扼沙漠者。

  既而下西峰,寻前入峡危崖,俯瞰茫茫,不敢下。忽回首东顾,有一人飘摇于上,因复上其处问之,指东南松柏间,望而趋,乃上时寝宫后危崖顶。未几,果得径。南经松柏林,先从顶上望松柏葱青,如蒜叶草茎,至此则合抱参天,虎风口之松柏,不啻百倍之也。从崖隙直下,恰在寝宫之右,即飞石窟也。

  12、解释下列文中加点的词语。(2分)

  无攀跻劳 还过岳殿东

  13、找出文中点明游恒山的时间和天气情况的句子。(2分)

  14、用自己的话表述下面句子的意思。(2分)

  仰眺绝顶,犹杰然天半。

  15、细读文章第二段,找出最能表现作者精神风貌的句子。(2分)

  16、从作者身上,你得到了哪些启示?(2分)

  (四)湖心亭看雪(10分)

  崇祯五年①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②,余拿③一小船,拥毳衣炉火④,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⑤,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⑥,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⑦!”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⑧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⑨喃喃曰:“莫说相公⑩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注释:①〔崇祯五年〕公元1632年。崇祯,明思宗朱由检年号。②〔更(gēng)定〕更,古代夜间的计时单位,一夜分为五更,每更约两小时。定,完了,结束。③〔拿〕撑,划。④〔拥毳(cuì)衣炉火〕穿着毛皮衣,带着火炉。毳,鸟兽的细毛。⑤〔雾凇(sōng)沆砀(hàng dàng)〕冰花一片弥漫。雾凇,水气凝成的冰花。曾巩《冬夜即事诗》自注:“齐寒甚,夜气如雾,凝于水上,旦视如雪,日出飘满阶庭,齐人谓之雾凇。”沆砀,白气弥漫的样子。⑥〔长堤一痕〕形容西湖长堤在雪中只隐隐露出一道痕迹。⑦〔焉得更有此人〕意思是想不到还会有这样的人。焉得,哪能。⑧〔白〕古人罚酒时用的酒杯,这里指酒杯。⑨〔舟子〕船夫。⑩〔相公〕旧时对士人的尊称。

  17、文末舟子所说的“相公”是指 ,“痴似相公者”是指 。(2分)

  18、用现在的话写出文中画横线句子的意思。(2分)

  19、由“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我们可以联想到柳宗元的哪首诗? (2分)

  20、作者是怎样描绘湖中雪景的?请你用自己的话回答。(2分)

  21、结合全文,谈谈你对全文最后一句话(舟子的话)的理解。(2分)


本文来源http://www.010zaixian.com/shiti/2626616.htm
以上内容来自互联网,请自行判断内容的正确性。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zaixianzuowenhezi@gmail.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