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010在线作文网!

七年级历史和同为一家同步测控试题解析(2)

试题 时间:2021-08-31 手机版

  1.唐太宗时蒙古高原一带最强大的少数民族是

  A.鲜卑族B.突厥族C.回纥族D.吐蕃族

  思路解析:此题主要考查知识的再认再现能力和一定的地理知识。唐太宗统治时期占据蒙古高原的是突厥族,一度和唐朝发生过战争。

  答案:B

  2.唐代文学家柳宗元曾写到“文皇南面坐,夷伙千群趋”,其中的“文皇”是指

  A.汉文帝B.汉武帝C.唐太宗D.唐玄宗

  思路解析:此题是一道材料解析题,主要考查阅读分析能力和知识的迁移能力。诗中的“夷”是古代中原对少数民族的称呼;“千群趋”是指共同归附。少数民族共同归附局面只是出现在唐太宗时期,故正确答案是C项。

  答案:C

  3.因执行开明民族政策而被北方各少数民族称为“天可汗”的是

  A.唐太宗B.唐玄宗C.唐中宗D.武则天

  思路解析:此题主要考查对教材重点知识的再认再现能力。唐太宗被北方各少数民族称为“天可汗”,意思是共同拥戴的皇帝。

  答案:A4.吐蕃是下列哪个少数民族的祖先

  A.藏族B.维吾尔族C.蒙古族D.彝族

  思路解析:此题主要考查再认再现能力。吐蕃是藏族的祖先,从其生活的地区比较容易判断。

  答案:A

  5.中国古代名画《步辇图》描绘的场景是

  A.汉武帝会见匈奴使者B.汉光武帝会见倭奴使者

  C.唐太宗会见吐蕃使者D.唐玄宗会见南诏使者

  思路解析:此题主要考查知识迁移能力和再认再现能力。《步辇图》反映的是唐太宗会见吐蕃求婚使者的场景。

  答案:C

  6.唐朝与吐蕃的友好关系不包括

  A.通婚联姻B.经济文化交流

  C.共同镇压安史之乱D.会盟

  思路解析:此题主要考查对唐朝与吐蕃的友好交往史实的再认再现能力。帮助唐朝镇压安史之乱的是回纥兵,不是吐蕃,C项的说法是错误的。

  答案:C

  7.唐朝采取“抚九族以仁”的政策。这说明

  A.统治者放弃了对边疆地区用兵的做法B.统治者实行相对开明的民族政策

  C.唐朝同各少数民族的关系始终非常和睦D.统治者册封各族首领以巩固边防

  思路解析:安抚政策是以强大的经济、军事力量为后盾的,不可能放弃武力,故A项不正确。友好交往并不排除矛盾和斗争,甚至于武力,不可能始终非常和睦,这是由统治阶级的剥削本性决定的,故C项也不正确。册封少数民族首领只是安抚手段之一,不能以偏概全,故D项也不正确。正确答案只能是B项。

  答案:B

  8.文成公主入藏所起的作用是

  A.促进了吐蕃与唐朝会盟B.使吐蕃上书“唐蕃和同为一家”

  C.促进了吐蕃经济文化的发展D.加强了唐朝对吐蕃的管理

  思路解析:文成公主入藏带去了大量的工艺品、谷物、菜籽、药材、茶叶以及历法、生产工具与各种书籍,大大促进了吐蕃经济文化的发展。

  答案:C

  9.观察下图,下面对此文物的解释正确的是

  A.此文物是唐蕃会盟碑B.现在立于布达拉宫门前

  C.是汉回民族团结友好的见证D.碑上记载了文成公主入藏的史实

  思路解析:本题为读图说明题,主要考查对教材重要图示的记忆能力。此文物是唐蕃会盟碑,现在立于拉萨大昭寺门前,是汉藏民族团结友好的见证,碑上记载了唐蕃两个政权相约盟誓,互不侵犯的史实。

  答案:A

  ●我综合我发展

  10.读下图:

  甲乙

  请回答:

  (1)甲图和乙图分别是什么人?

  (2)乙图中的人是哪个民族的首领?他对该民族的发展作出了怎样的贡献?

  思路解析:松赞干布和文成公主是唐朝和吐蕃交往的重要历史人物,对松赞干布的重要贡献和文成公主入藏的重要意义要熟练掌握。

  参考答案:(1)松赞干布和文成公主。

  (2)吐蕃。统一了青藏高原,建立了强大的奴隶制政权,迁都逻些城,修筑布达拉宫,促进了吐蕃政治、经济、文化的全面发展,沟通了与内地唐朝的友好关系,推动了汉藏民族文化的交流与发展。

  11.概括指出唐朝中央政权与周边少数民族关系呈现出的特点。

  思路解析:本题属于提炼概括题,通过教材中所列举的唐朝与突厥、吐蕃以及南诏交往的史实和不同的处理方式进行概括。每一个少数民族代表了一种特点,唐与突厥是先战争后安抚,唐与吐蕃主要是和亲,唐与南诏主要是通过册封。

  参考答案:(1)战争征服后设置政权:唐初,太宗率军打败厥,俘获其首领颉利可汗,给予适当安置;在当地设立都督府,任用突厥贵族进行管理,保留原有民族的习惯和生活方式。

  (2)册封首领:唐玄宗封南诏首领皮罗阁为云南王。

  (3)联姻和亲:文成公主入藏与松赞干布成亲,加强了唐蕃联系;金城公主与尺带珠丹结婚,唐蕃“和同为一家”。

  12.绘制文成公主入藏路线示意图,标出出发点、经过的名山大川、重要城市以及终点,注意古今地名的对照。

  思路解析:略

  参考答案:从长安往西,渡过黄河,过日月山,到达柏海,渡过长江上游,最终到达逻些(今拉萨)

  ●我创新我超越

  13.改革开放以来,国家从财力、人力、物力上加大了对西藏的援助,派出了一大批优秀干部和科技人员入藏,西藏和内地的先进省市结对,进行对口重点帮扶。你能说出关于干部的感人故事吗?

  答案提示:孔繁森先后两次进藏,在高原工作10年,最后牺牲在阿里地委书记任上,谱写了一曲新时期藏汉人民友好的壮丽颂歌。每次下乡,他都背着药箱,随身携带用自己的钱购买的药品,走村串户,慰问受灾群众,给被冻伤的牧民们看病。尽管孔繁森自己家庭负担比较重,但每次下乡,他总要把钱分给那些生活贫困的藏族群众,往往刚过半个月,工资就花得所剩无几,有时连交伙食费的钱都不够了。收养三个藏族孤儿后,他经济上更加拮据,最后他靠献血获得营养费来抚养三个孩子。

  共同成长

  ●合作共赢

  课题:和为贵

  关注电视、电台、报刊、网络等媒体,收集世界上民族冲突和地区冲突的相关资料,如巴以冲突、印巴冲突、国际恐怖主义,联系当前的世界局势,以中国古代和为贵的传统思想,谈谈解决民族冲突和地区冲突的方式方法,并通过一定的表现形式,如书信、论文、书法、图画等表达自己的观点。最后以“为和平祈祷”为主题进行师生集会,表达和平的心愿,在学校内进行集体签名,将集体签名的和平书信寄给国际和平组织。  ●读书做人

  唐太宗与颉利可汗

  俘虏了颉利可汗后,唐太宗把他和他的家属安置在太仆寺,厚加款待,颉利可汗仍然郁郁不乐。他不住房屋,在院子里搭了帐篷,经常同家人悲歌哭泣,形容消瘦。唐太宗知道了,就改任他为虢(guo国)州(今河南灵宝)刺史,并对颉利说:“虢州地处山区,麋鹿野兽很多,可以游猎。”颉利不愿前去,唐太宗就又任命他为右卫大将军(禁军的高级武官),赏赐了大量田宅。后来颉利病死,唐太宗按照突厥风俗施行火葬,还在灞水东面为他修筑了高大的坟墓,并让颉利的儿子终身袭其父职。

  [想一想]

  颉利可汗曾是唐太宗需要征服的对象,唐太宗在俘虏颉利可汗后特别优待他。如果你是唐太宗,你会怎样对待被征服者?

【七年级历史和同为一家同步测控试题解析】相关文章:

1.《和同为一家》同步测试题及答案

2.和同为一家初一历史巩固试题

3.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和同为一家》教学反思

4.七年级上册历史《和同为一家》教案

5.课文 《和同为一家》教案设计

6.七年级(上)历史第五单元同步测试题

7.七年级历史上册试题及解析

8.人教版初一历史同步练习试题


本文来源http://www.010zaixian.com/shiti/2879201.htm
以上内容来自互联网,请自行判断内容的正确性。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zaixianzuowenhezi@gmail.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