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010在线作文网!

高考语文复习测试题(3)

试题 时间:2021-08-31 手机版

  B.书品与人品是不完全一致的,其关系是曲折错综的。

  C.傅青主认为,赵孟颊的书法有甜媚之弊,但也沉淀着许多前人的风范。

  D.末段中说“刚直的灵魂被华丽的重担渐渐压弯”。其中“华丽的重担”这个比喻指的是优秀的传统文化。

  E.这篇文章,作者旨在说明:个性人格在社会和传统的习惯势力作用下,虽没有完全消失,但要保留却很艰难。

  (二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对话

  周振甫

  用对偶句写景,后汉张衡《归田赋》已有:“于是仲春令月,时和气清,原隰郁茂,百草滋荣,王雎鼓翼,鼓曼哀鸣。”后来晋宋之交的陶渊明的散文中也有,如《游斜川》诗序:“临长流,望层城。舫鲤跃鳞于将夕,水鸥乘和以翻飞。”陶渊明的文章是被认为风格较高的,也不避对偶句。因此用对偶句写景是完全可以的。只是到了古文家手里,力避对偶,于是范仲淹丝《岳阳楼记》受到不应有的讥议。《岳阳楼记》描写景物,有骈语,像:“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曰星隐耀,山岳潜形。”“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有辞藻,如风称“阴风”,鱼称“锦鳞”,波光称“跃金”,水中月影称“沉璧”。这就构成艳丽的风格,跟欧、苏不同。欧阳修《丰乐亭记》:“掇幽芳而荫乔木,风霜冰雪,刻露清秀。”苏轼《放鹤亭记》:“春夏之交,草木际天,秋冬雪月,千里一色。”这样写景,不要对偶,不用辞藻,风格简淡。

  范仲淹的写景物,同欧、苏的写景物,前者艳缛,后者简淡,这同作者的用意也有关。欧阳修的《丰乐亭记》说:“滁于五代干戈之际,用武之地也。”到宋朝南北统一,才能够观赏景物,“使民知所以安此丰年之乐者,幸生无事之时也。”主要是赞美宋朝的统一,“宣上恩德”,不在描写景物,所以要求简练。还有,他提倡古文,不要写成对偶,要求把对偶拆散,写成散文。像上面写四时景物,也可以写成:“__________”就成了两个对偶,但他有意把它们拆成散文。


本文来源http://www.010zaixian.com/shiti/394390.htm
以上内容来自互联网,请自行判断内容的正确性。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zaixianzuowenhezi@gmail.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