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010在线作文网!

故都的秋_练习题

试题 时间:2021-08-31 手机版

  1、文章开头和结尾部分都写到了南国之秋,其作用是什么?

  写南国之秋主要是为了形成对照,衬托北国秋景之美,秋味之浓,同时显示作者对故都之秋的热爱、赞美和眷恋。

  作者在开头部分点出北国之秋的“清”“静”“悲凉”的特点后,接着写到了江南之秋。但那里“草木凋得慢”“空气来得润”“天的颜色显得淡”“又时常多雨而少风”,因此,“秋的味,秋的色,秋的意境与姿态,总看不饱,尝不透,赏玩不到十足”。

  在文章结尾部分,作者又写到了“南国之秋”,指出“当然是也有它的特异的地方,譬如廿四桥的明月,钱塘江的秋潮,普陀山的凉雾,荔枝湾的残荷等等,可是色彩不浓,回味不永。比起北国的秋来,正像是黄酒之与白干,稀饭之与馍馍,鲈鱼之与大蟹,黄犬之与骆驼”。

  这些描述,极为鲜明地对比突现出北国之秋的秋色之美,秋味之浓,秋意之十足,饱含着作者对北国之秋的盛赞,渗透着作者对故都之秋的深深挚爱和眷恋。

2、文章的起笔有什么特色和作用?

  文章起笔说:无论什么地方的秋天总是好的,可北国的秋,却特别的来得清、静、悲凉。在平淡的叙述中点出北国之秋的特别之处。接着说自己不远千里,从杭州赶上青岛,更从青岛赶上北平的理由,正是想饱尝这故都的秋味。在这似乎是信笔写来的朴素话语中,蕴含着真情,倾诉了自己对故都之秋的向往之情。

  “清”、“静”、“悲凉”是故都的秋的景色的总特点,是全文写景的纲。同时,“清”、“静”、“悲凉”又是本文内在的感情线索,文章起笔也就定下了全文的感情基调,借写故都的秋的“清”、“静”、“悲凉”,表现因迷惑、抑郁、失望而徘徊的沉重心情;或者说,正因为有这样的心情,才感到故都的秋特别来得“清”、“静”、“悲凉”。文章一开始,就把“形”“神”高度地统一起来了。


本文来源http://www.010zaixian.com/shiti/543967.htm
以上内容来自互联网,请自行判断内容的正确性。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zaixianzuowenhezi@gmail.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