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010在线作文网!

南京六中九年级语文上册期末试题及答案

试题 时间:2021-08-31 手机版

  注意事项:

  1.本试卷6页,共120分,其中书写分3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2.答题前考生务必将学校、姓名、班级、学号写在答卷纸的密封线内。

  3.答案一律用钢笔或黑色水笔写在答卷纸上,不能写在本试卷上,标“”处表示此处的答案应写在答卷纸上。

一(25分)

  1.用课文原句填空。(10分)

  (1) 马作的卢飞快, 。(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2) ,西北望,射天狼。(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

  (3) ,衡阳雁去无留意。(范仲淹《渔家傲?秋思》)

  (4)骊山四顾, ,当时奢侈今何处?(张养浩《山坡羊?骊山怀古》)

  (5)酒困路长惟欲睡, 。(苏轼《浣溪沙》)

  (6)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 。(李清照《醉花阴)

  (7)官船来往乱如麻, 。(王磐《朝天子?咏喇叭》)

  (8)参差荇菜,左右采之。 ,琴瑟友之。(《诗经?关雎》)

  (9)无论是学习还是工作,我们都必须“ ”,趁劲头足的时候一口气把事情做完。(用出自《曹刿论战》的一个成语填空)

  (10)温家宝总理在出访外国时经常引用诗句表达爱国之情。例如,他在跟留学生座谈时感慨“浅浅的海峡,是最大的国殇,最深的乡愁!”这是化用了余光中的诗句:“ ,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

  2.给加点注音,根据拼音写汉字。(4分)

  咀嚼( ) 恃才放旷( ) qián ( )信 根深dì ( )固

  3.下列句子中标点使用正确的一句是( )(3分)

  A.今年的贺岁片:《三枪拍案惊奇》、《十月围城》等,已在各大城市隆重上映。

  B.麦收以后,这块地是种玉米呢?还是种红薯呢?他一时拿不定主意。

  C.“谢谢你的帮助,”李老师微笑着说:“车快来了吧?”。

  D.互联网所链接的内容不仅包括文字 符号,还包括图像、声音、动画、电影等多媒体信息。

  4.下列关于名着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格列佛帮助小人国打败了邻国的入侵,并乘胜追击,帮助小人国的国王扩大了疆域。

  B.《傅雷家书》中的内容,除了生活琐事之外,傅雷谈论更多的是艺术与人生,目的是让儿子知道“国家的荣辱、艺术的尊严”,做一个“德艺俱备,人格卓越的艺术家”。

  C.培根随笔善用比喻,其中很多比喻都成为格言警句。例如,“德行犹如宝石,朴素最美”,“天生才干犹如自然花草,读书然后知如何修剪移接”。

  D.林冲在高俅的陷害下,先后误入白虎堂,身陷野猪林,但他一直委曲求全。最后因为陆谦火烧草料场,林冲才被逼上梁山。

  南京市是2014年“第二届世界青少年奥运会”的申办城市之一。请你参加以“了解青奥会,申办青奥会”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完成5—6题。

  5.下面是某同学整理的关于南京申办“青奥会”的材料,请根据上下文,在文中空缺处填写与加点短语结构一致的恰当短语。(3分)

  南京作为第二届青奥会的申办城市之一,具有以下竞争优势:

  经济发达。南京有电子、汽车、石化、钢铁四大支柱产业,商品零售总额位居全国城市“十强”之列,近5年来经济年均增长率保持在15%以上。

  (1) 。南京有丰富的文化遗产,继孙吴之后,东晋、宋、齐、梁、陈、南唐、明朝、太平天国以及中华民国先后定都南京,共455年,史称“十代故都”。

  (2) 。南京由机场、高速铁路、BUS站线、地铁和港口构成的立体交通网,覆盖全城,连通世界。

  (3) 。南京森林覆盖率达到24%,新建小区绿化覆盖率达到46.1%,人均公园绿地达13.2平方米,居全国同类城市前列。

  6.下图是2010年即将在新加坡举行的“首届世界青少年奥运会”的徽标 “青春之星”。请根据提示填空。(2分)

  我说:“流水声、鸟声、孩子的吵闹声、女人的洗衣声、男人的饮酒声。”

  周瑜又一次笑了起来。我见月光照亮了他的牙齿。

  我说:“我还不喜欢你身披的铠甲,你穿布衣会更英俊。”

  周瑜说:“我不披铠甲,怎有英雄气概?”

  我说:“你不披铠甲,才是真正的英雄。”

  我们不再对话。

  我们相对着。

  他说:“你来自何方?为何在我出征前出现?”

  我说:“我是一个村妇,我收割完芦苇后到河岸散步,闻到艾草和鼓角 的气息,才来到这里,没想到与你相遇。”

  “你不希望与我相遇?”他说。

  “与你相遇,是我最大的心愿。”我说。

  “难道你不愿意与诸葛孔明相遇?”他说。

  “不。”我说,“诸葛孔明是神,我不与神交往,我只与人交往。”

  “你说诸葛孔明是神,分明是嘲笑我英雄气短。”周瑜激动了。

  “英雄气短有何不好?”我说,“我喜欢气短的英雄,我不喜欢永远不倒的神。英雄就该倒下。”

  周瑜不再发笑了,他又将一把艾草丢进篝火里。我见月光微微泛白,奶乳般的光泽使旷野显得格外柔和安详。

  我说:“我该回去了,天快明了,该回去奶孩子了,猪和鸡也需要喂食了。”

  周瑜动也不动,他看着我。

  我站了起来,恋恋不舍地离开周瑜。走前我打着哆嗦,我在离开亲密的人时会 有这种举动。

  我走了很久,不敢回头,我怕再看见月光下周瑜的影子。快走到河岸的时候,却忍不住还是回了一下头,我发现周瑜不再身披铠 甲,他穿着一件白粗布的长袍,他将一把寒光闪烁的刀插在旷野上,刀刃上跳跃着银白色的月光。战马依然安闲地吃着夜草,不再有鼓角声,只有淡淡的艾草味飘来。

  一个司空见惯、平淡无奇的夜晚,我枕着一片芦苇见到了周瑜。那片芦苇已被我的泪水打湿。

  13.根据小说的故事情节完成填空。(2分,每空不超过10个字)

  “我”见到周瑜→ →

  14.请简要赏析下面的语句。(3分)

  我见月光微微泛白,奶 乳般的光泽使旷野显得格外柔和安详。

  15.结合文末的加点语句,联系全文,说说“我”心目中的周瑜是一位怎样的英雄?(3分)

  16.试分析小说开头和结尾在文中所起的作用。(4分)

  开头:一个司空见惯、平淡无奇的夜晚,我枕着一片芦苇见到了周瑜。那个纵马驰骋、英气逼人的三国时的周瑜。

  结尾:一个司空见惯、平淡 无奇的夜晚,我枕着一片芦苇见到了周瑜。那片芦苇已被我的泪水打湿。

  17.下列各项中,对小说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我颤抖不已”“我打着哆嗦”这两处动作描写表明了“我”对周瑜的倾心与不舍。

  B.周瑜“笑了起来”“又一次笑了起来”“不再发笑了”,体现了周瑜对“我” 的态度由不以为然到深有触动。

  C.小说以“与周瑜相遇”为主线,运用了虚实结合的写法。如文中写艾草味、鼓角声便是实写。

  D.小说通过描述一个村妇的内心世界,表现了厌恶战争,喜爱安宁而淳朴的生活这一主题。

  (三)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8—22题。(13分)

  恰到好处

  杨述

  ①善于描写一个人的美,莫如宋玉①。他在《登徒子好色赋》里是这样描写“东家之子”②的美:“东家之子,增之一分则太长,减之一分则太短。着粉则太白,施朱则太赤。”东家之子的美,真是“恰到好处”。稍为多一点,或稍为少一点,就不美。

  ②我们不管做什么事都需要“恰到好处”。

  ③京戏着名演员表演,总讲究不瘟不火③。优秀的歌手在热情地歌唱时,情真又能自持。工人炼 钢需注意火候,做政治工作要掌握分寸。一句话:“过”与“不及”都不好。

  ④“不及”就是“不够”,许多人都知道这是不好的,或者说这是“不够好”。“过”就是“过火”,“过了火”,却往往容易被认为好。说这是“深”、“透”,是“彻底”,难道不好吗?其实过了头,常常把好事做成坏事。事情做得一过分,就会走向反面。失眠不好,睡觉睡得着就好;但睡觉过多就可能变成懒汉。劳动好,但劳动过累,就要妨碍健康。而对健康过于注意的人,又常常会造成精神上的一种负担,老是疑心自己有病,结果反而把身体搞坏了。列宁说过:“只要向前多走一小步——看来仿佛向同一方向前进的一小步——真理便会变成错误。”这话讲得多么深刻。

  ⑤写到这里,有人会问:“依你说,一个漂亮的姑娘,个儿要高,又不能太高。脸要白,又不能太白;要白里透红,又不能太红。什么事都要不长不短,不快不慢,不多又不少,那岂不是变成折中主义了吗?孔夫子讲过:过犹不及。你的说法很像儒家的中庸之道。”我说:不是折中主义,折中主义是按自己的主观,把长和短、快和慢、多和少加起来被二除的东西。自己以为“恰到好处”,其实是一种主观上的想象。我说的“恰到好处”,也不是中庸之道,中庸之道的“过”与“不及”,是按孔子所说的标准来衡量的。我们常说做事要恰如其“分”,这“分”也就是标准的意思。孔夫子认为的“分”和我们的不同。马克思主义者对“过”与“不及”有自己的标准,那就是客观的实践的标准。这个客观的标准就是实事求是,就是从实际出发,按事物本身的规律办事,要经过实践的检验。寻找这个客观标准,就要下番调查研究功夫,认真走群众路线;而且要善于在实际行动中总结出经验来。只有这样,才能准确地判断什么情况是“过”,什么情况是“不及”,才能使我们的工作做得“恰到好处”。

  【注释】①宋玉:我国战国时期楚国的文学家。②东家之子:邻居东家的小姐。③不瘟不火: 指戏曲不沉闷乏味,也不急促。

  18.本文作者要表达的主要观点是什么?(2分)

  19.文章开头第①段以“东家之子”故事入题议论,这样写有什么好处?(2分)

  20.第④段作者议论“过”与“不及”两方面时,着重议论的是 ,着重议论这方面是因为 (用文中的语句回答)。(3分)

  21.梳理文章第⑤段的论证过程,体会作者严谨的论述思路。(3分)

  作者首先针对一些人的疑问,把 与 作了区别,然后阐明 ,最后告诉人们 。

  22.阅读下面两则材料,你认为哪一则更适合作选文第③段的事实论据?为什么?(3分)

  【材料1】南朝名医陶弘景发现巴豆(植物巴豆的种子)特性最泻。明朝的李时珍,经过反复试验,发现巴豆只要用量适度,不但不会引起腹泻,而且可以治疗慢性腹泻,只有大剂量才会造成腹泻。

  【材料2】全球着名玩具制造商TY公司的营销策略是,生产的玩具不管多么热销,但都会在生产一段时间之后就宣布停产。这就使得一些老产品反而成了收藏家争购的对象,此举不仅为公司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效益,而且大大提高了产品的知名度。


本文来源http://www.010zaixian.com/shiti/595219.htm
以上内容来自互联网,请自行判断内容的正确性。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zaixianzuowenhezi@gmail.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