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010在线作文网!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测试题附答案(2)

试题 时间:2021-08-31 手机版

二、阅读理解(36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蝜蝂之死

  柳宗元

  蝜蝂①者,善负小虫也。行遇物,辄持取,卬②其首负之。背愈重,虽困剧③不止也。其背甚涩④,物积因不散,卒踬⑤仆不能起。人或怜之,为去其负。苟能行,又持取如故。又好上高,极其力不已。至坠地死。

  今世之嗜取者,遇货⑥不避,以厚其室,不知为己累也,唯恐其不积。及其怠而踬也,黜弃⑦之,迁徙之,亦以病矣。苟能起,又不艾⑧,日思高其位,大其禄,而贪取滋甚,以近于危坠坠,观前之死亡不知戒。虽其形魁然⑨大者也,其名人也,而智则小虫也。亦足哀夫!

  【注】①蝜蝂(fù bǎn):一种黑色小虫,背隆起部分可负物。②卬(áng):同“昂”,高,这里是高高抬起的意思。③困剧:非常困倦疲惫。④涩:不光滑。⑤踬(zhì)⑥货:这里泛指财物。⑦黜弃:贬斥、抛弃。⑧艾:停止。⑨魁然:壮伟的样子。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4分)

  (1)物积因不散。(    )               (2)卒踬仆不能起。(    )

  (3)苟能行,又持取如故。(    )       (4)又好上高,极其力不已。(    )

  2.翻译句子。(4分)

  (1)以厚其室,不知为己累也。

  (2)观前之死亡不知戒。

  3.这篇短文有什么深刻的寓意?(2分)

  4.作者向人们发出警示的一句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二)光明的心曲

  赵丽宏

  傍晚,最后一抹斜阳穿过窗外的绿叶,幽幽地照到我写字桌旁的白墙上,开始是许多斑驳的橙色光点,恍若一片微波荡漾的湖泊,然后暗下来,暗下来,光点由橙色转为暗红色,并且奇怪地凝成了两个椭圆的光团,无声无息地闪烁着……

  无意中见到的新鲜的形象,总是会引起我的遐想。对着墙上这两团闪闪烁烁的夕晖,我发楞了,总觉得它们像什么。闪着火苗的、深沉的、在幽暗中执着地透出亮色的——它们,像什么呢?

  蓦地,我的眼前闪出一双眼睛来,一双小姑娘的小眼睛,一双黯淡的眼睛,一双燃烧着希望之火的眼睛……

  也是在一个晚霞似火的黄昏,从街心花园的林阴深处,飘出一阵优美的歌声,唱歌的是一位小姑娘,在手风琴的伴奏下,她唱着:“在那遥远的地方,清泉在流淌,阳光在唱歌,心儿啊,飞向那遥远的地方……”歌声像清泉,叮叮咚咚地在暮色中流;歌声像阳光,洒在浓浓的绿阴深处。看见唱歌的小姑娘了,一件白色的连衫裙在晚风里飘拂,一只天蓝色的大蝴蝶结,随着歌声在她头顶飞舞。她唱得那么动情,我迎面走去,她竞仿佛没有看见,依然优美地唱着:“在那遥远的地方……”

  看清她的眼睛时,我不由倒抽一口冷气:一双多么漂亮的大眼睛,然而,又长又黑的睫毛下,覆盖着一层灰色的阴翳——啊,竞是一个盲姑娘!

  我站住了,心头一阵震颤,这样美妙、这样无忧无虑的歌声,怎么可能从一个盲姑娘的口中唱出?

  “……清泉在流淌,阳光在唱歌……”

  歌声依然在飘来。盲姑娘,陶醉在她的歌声里。她两手合抱成一个拳头,紧紧地贴着胸口,头微微昂起,仿佛在遥望着远方:那流着清泉、飘着阳光的地方,那开满了五彩缤纷的花儿的远方……从她的清脆而又纯美的歌声里,从她的幸福而又神往的微笑里,我似乎也看到了她向往的那个光明灿烂的远方。我知道,在她的憧憬里,这远方决不是虚幻的,它足以驱散她眼前的黑暗。

  唱吧,盲姑娘,有一颗热恋光明、向往光明的心,你的生命之路,是不会黯淡无光的。

  拉手风琴的是位年轻的母亲,她凝视着自己的女儿,手指轻轻地在琴键上移动。也许,女儿直到现在,还不知道母亲是什么模样,还不知道阳光是怎么一回事。然而,从这位母亲抿紧的嘴角上,从那闪着泪光的眼神里,我知道了她的心思,她要用一颗母亲的心,为女儿点燃希望之火。她满怀深情地打着琴……

  我慢慢地走了,盲姑娘的歌声却久久地跟随着我,环绕着我:“在那遥远的地方……”周围那一片悄然飘落的夜色,仿佛被她的歌声照亮了。我的眼前,只有叮咚作响的清泉,只有新鲜灿烂的阳光,还有一对向光明的天空奋力扑腾的柔嫩的翅膀,还有一双燃烧着希望之火的眼睛……

  墙上的夕晖早已消失,夜色在我的小屋里弥漫,盲姑娘的那支闪着光芒的歌,却又在我的心中响起来……

  1.第三自然段中,说小姑娘的眼睛是“一双黯淡的眼睛,一双燃烧着希望之火的眼睛”,这两种说法是否矛盾?为什么?(2分)

  2.第八自然段中,“她两手合抱成一个拳头,紧紧地贴着胸口,头微微昂起,仿佛在遥望着远方。”

  ①“远方”后的原文是表现盲姑娘对想像中的远方的具体描写的语句,请你根据文意,展开想像,写一组排比句,再现姑娘心目中的“远方”。(2分)

  ②从文中看,“远方”是具有某种深层意义的,请根据文意,概括出“远方”在文中的深层含义。(2分)

  3.“在那遥远的地方,清泉在流淌,阳光在唱歌……”歌声的反复出现,歌词的频繁咏诵,这样写在文中具有怎样的作用?(2分)

  4.这篇散文的内容是丰富的,题目的寓意是深刻的。请根据全文的内容,概括出本文的主题。(2分)

  5.这篇散文的成功在于它写作上具有许多突出的特点,请归纳出你感受最深的一个写作特点,再举例分析。(2分)

  6.如果文章不用这个题目,你还能想出几个合适的题目来吗?(2分)

  (三)写在《昆虫记》边上的话

  从“出名”的角度看,法布尔先生并不成功,因为那时他已年近90了。媒体的喧哗、大小雕像的落成,让一辈子孤独的老人莫名其妙,他对朋友说:“……他们爱怎么着就怎么着吧,反正我是感到自己一天比一天憔悴,一天比一天临近末日。”这位“昆虫世界的维吉尔”还被推荐为诺贝尔文学奖候选人,但未待评审委员会作出最后决定,老人已悄然离世了。

  在法布尔眼中,世人也许很可笑的吧?其趣味性也许难比后院的昆虫。毕生观察昆虫的法布尔,已与那个人类社会以外的世界结下了不解之缘。他趴在石头上津津有味地体会着昆虫们的喜怒哀乐,浑然忘却自己“人”的身份,与世无争。我甚至相信:法布尔宁可为昆虫设计一套结婚礼服,也不会动脑筋去参加上流社会的晚宴。

  而也正在于此,法布尔才成其为法布尔。默默地与昆虫的交流中,法布尔被大自然接受了,他融入其间,无比自由。曾经身为博士,受过拿破仑三世几分钟接见,在阿维尼翁市任教——这一切都因与昆虫无关甚至有碍,被法布尔渺视了。他举家迁居小镇边缘,住老旧民宅,为的还是研究虫子。那孤独、清贫的生活伴他终生。

  今天我翻阅着《昆虫记》,被眼前的景象打动了:那样一个远离尘嚣的世界,居然也是这么丰富多彩!人性的昆虫们,演绎着大自然的经典故事,扮演主角。它们的一举一动,无不被赋予人的思想情感;作为生灵,它们与人有着缕缕共通之处,让你不得不为此惊奇、喜悦。知道我是在通过法布尔的眼睛,享受这份读书的乐趣;而法布尔为此付出的艰苦劳动,我却毫无体会。后人总是站在前人的肩膀上远眺,人类才得以智慧和进步。这些渺小的昆虫们给我们的远不止是趣味。

  法布尔老人让我了解了昆虫世界,而昆虫则令我永远地记住了法布尔老人。

  1.为什么说“从出名的角度看,法布尔先生并不成功”?(2分)

  2.从哪里可以看出法布尔与昆虫世界结下了不解之缘?(2分)

  3.“法布尔老人让我了解了昆虫世界,而昆虫则令我永远记住了法布尔老人。”怎么理解这句话?(2分)

  4.“后人总是站在前人肩膀上远眺,人类才得以进步,”这句话使你想起牛顿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5.一个人的成功总是伴随着长时间的寂寞和冷落,你能再举出一些相关的例子吗?(2分)


本文来源http://www.010zaixian.com/shiti/605090.htm
以上内容来自互联网,请自行判断内容的正确性。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zaixianzuowenhezi@gmail.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