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010在线作文网!

七年级历史第一单元检测试题

试题 时间:2021-08-31 手机版

  一、选择题:(每题2分,总计60分)

  1、我国已知最早的人类发现于今天的()

  A北京市B云南省C陕西省D河南省

  2、我国古代人类中,最早使用火的是()

  A元谋人B蓝田人C北京人D山顶洞人

  3、在原始人中已经懂得人工取火的人是()

  A元谋人B蓝田人C北京人D山顶洞人

  4、会制造骨针,把兽皮缝制成衣服的原始居民是()

  A元谋人B蓝田人C北京人D山顶洞人

  5、下列远古居民位于长江以南的是()

  A元谋人B蓝田人C北京人D山顶洞人

  6、在从猿转变到人的过程中,其重要作用的是()

  A直立行走B双手越来越灵活C能过使用火D生产劳动

  7、人与动物的根本区别是()

  A使用语言B建造房屋C烧制陶器D制造和使用工具

  8、假若你穿越时空隧道,来到了北京人生活的时代,那么你能够看到的场景有()

  ①大家正围坐在房前空地上,听首领分配狩猎任务②十几个人手拿木棒、火把、石块围追一头猎物③几名女子正在给大家煮饭、烧烤食物④几个人正反复砸击、敲打加工石块,制造石器⑤一名老者正反复摩擦两块石块,准备取火⑥几名成年男子乘小船去捕鱼

  A①②③④⑤B②③④⑥C②④D②③④

  9、北京人和山顶洞人的共同点是()

  A体质特征B取火方式C社会组织D居住地区

  10、在原始社会,有共同祖先繁衍下来,并带有血缘关系的生活集体是()

  A原始人群B远古人类C氏族部落D国家

  11、下列氏族聚落中,位于长江流域的是()

  A北京人B河姆渡居民C半坡居民D大汶口居民

  12、使用磨制时期的时代称为()

  A旧石器时代B新石器时代C群居时代D新群居时代

  13、半坡原始居民生产的陶器主要是()

  A彩陶B黑陶C白陶D黄陶

  14、河姆渡和半坡居民的生活特点不包括()

  A过定居的生活B会种植庄稼C会建造房屋D陶器的艺术风格相同

  15、最早会建造房屋,过定居生活的原始人类是()

  A元谋人B北京人C半坡居民D河姆渡居民

  16、宰杀自己饲养的家禽吃肉的原始居民是()

  ①元谋人②北京人③半坡人④河姆渡居民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

  17、粟成熟后,半坡的原始居民可能用的收割工具是()

  A打制的粗糙石器B磨光的石镰、石刀C装有木柄的稆D木制的来

  18、我国在世界上作早种植的农作物是()

  ①麦②水稻③粟④玉米

  A①②B②③C②④D①④

  19、下列对河姆渡和半坡原始居民农耕生活的不同之处描述正确的是()

  A普遍使用磨制石器B都饲养家禽C建造房屋,过定居生活D种植粟和蔬菜

  20、下列内容出现的先后顺序是()

  ①使用粗糙石器②使用天然火③种植水稻④制作彩陶

  A②①③④B①②③④C④③②①D②④③①

  21、我国的农耕出现于距今约()

  A7000-8000年B6000-7000年C18000年D4000-5000年

  22、促使原始人过定居生活的主要因素是()

  A学会了建筑房屋B自然环境的改善C原始农业的发展D人工取火的实现

  23、相传下列属于黄帝发明的是()

  A文字B陶器C车船D养蚕抽丝

  24、被尊奉为“人文始祖”的是()

  ①炎帝②黄帝③尧④舜⑤禹

  A①B①②C①②③D①②③④⑤

  25、下列与禅让有关的是()

  ①炎帝②黄帝③尧④舜⑤禹

  A①②B①②③C③④⑤D①②③④⑤

  26、下列担任过黄河流域部落联盟首领的是()

  ①炎帝②黄帝③蚩尤④尧舜禹

  A①②④B①②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③

  27、中国人自称是“龙的传人”。龙的形象突出地反映了()

  A中国人善于想象B华夏民族是由不同部落融合而成的

  C中华民族的锐意进取精神D中华民族的团结友爱传统

  28、原始社会后期,出现私有财产和贫富分化的主要原因的是()

  A阶级的产生B人们生活的不平等C生产的发展D一部分首领将财产据为己有

  29、判断原始社会出现贫富分化的主要依据是()

  A《尚书》记载B陶体上的符号C居住房屋的高低D随葬品的悬殊

  30、关于原始社会的叙述正确的是()

  A原始社会是没有贫富差距的幸福社会B原始社会是人类社会历时最长的社会

  C原始人类过着氏族社会生活D原始社会生产力低下,人类面对自然无能为力


本文来源http://www.010zaixian.com/shiti/655862.htm
以上内容来自互联网,请自行判断内容的正确性。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zaixianzuowenhezi@gmail.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