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010在线作文网!

影子银行体系对房地产价格的作用机理分析论文

实用文 时间:2021-08-31 手机版

  一、引言

影子银行体系对房地产价格的作用机理分析论文

  近年来中国影子银行规模迅猛扩大, 《中国金融监管报告2014》 指出,基于市场数据,中国“影子银行”体系规模 2013年底达到 27 万亿元,占银行业总资产的 19%。根据金融稳定委员会(FSB)的统计,2013 年中国影子银行资产规模同比增长超37%,总额排名世界第三。随着中国影子银行规模的扩大,其系统重要性不断增强,在某种程度上改变了中国的金融结构乃至经济发展的状况,为此经济政策制定者和理论界对影子银行的宏观经济效应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大部分学者都肯定了影子银行的积极作用,且认为我国影子银行的特性使其不具备引发系统性金融风险的条件。然而已有文献都侧重于定性分析且关于影子银行与特定经济要素之间关系的专门研究较少,特别是影子银行对素有“经济晴雨表”之称的房地产行业的作用的定性和定量研究就几乎没有。

  伴随着影子银行规模的扩张,2010 年以来,我国的房地产价格也一直处于上升通道, REICO 工作室 《中国房地产市场报告》 显示,2010 年、2011 年、2012 年,70 大中城市新建住宅价格分别同比上涨 12.2%、4.4%和 4.45%。武康平、鲁桂华(2004)[1]认为,金融市场与房地产市场之间具有共生性。影子银行作为金融信贷市场中的创新成分,与房地产价格波动之间也应具有天然的经济联系。在对 2008 年次贷危机中美国房地产价格泡沫形成以及破裂的原因分析中,相关学者已经开始重视影影子银行体系对房地产价格的作用机理探究单 畅,韩复龄,李浩然(中央财经大学金融学院,北京 100081)摘 要:通过信用创造增强效应、风险承担意愿增强效应和资产替代增强效应,影子银行体系较传统银行信贷对房地产价格变动子银行体系的重要作用,影子银行被认为难辞其咎,Coleman etal.(2008)[2]认为,美国影子银行体系所产生的需求冲击了房地产价格,同时这种信用方式催生了房地产价格泡沫。根据我国目前的经济表现和国外的相关研究,影子银行体系和房地产价格之间的关系、具体影响机理和影响效果值得进行理论研究和实证检验,这不仅对有效调控影子银行和房地产价格这两个经济问题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而且对金融自由化过程中的金融监管和宏观经济调控也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已有文献在研究我国房地产价格上涨问题时,大多集中于对货币供应量、信贷规模尤其是传统银行信贷等变量的影响进行研究,单独将影子银行信贷和房地产价格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的文献很少。

  文章基于已有文献对银行信贷和房地产价格相关关系的研究,首先从影子银行和传统银行信贷的区别入手,分析其在影响房地产价格时的特殊作用机理,并选取 2010 年 1 月至 2014年 9 月的相关数据,通过 VAR 模型、Granger 因果检验、脉冲响应函数、方差分解等分析影子银行贷款、银行信贷对房地产价格的不同作用效果和作用方向,充分考察影子银行信贷和房地产价格之间的短期影响和长期动态均衡。

  二、影子银行体系对房地产价格的作用机理

  国内外学者运用金融加速器原理、预期理论和金融中介理论对银行信贷和房地产价格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大量研究,大多数学者都认为银行信贷和房地产价格之间存在顺周期关系,银行信贷是引发房地产价格泡沫并引发金融危机的重要原因。Borio et al.(2001)[3]运用金融加速器原理,认为金融机构的顺周期性进一步强化了经济上升期的信贷发放和下降期的信贷紧缩,从而扩大了房地产价格波动的幅度。Renaud(1996)[4]认为,随着金融自由化的发展,金融机构不惜违反金融监管过度借贷,承担更多的金融风险,对房地产价格的波动造成了显著影响,加速了房地产泡沫的形成与破灭。Allen et al.(2004)[5]基于金融机构理论和预期理论,认为商业银行对房价的预期决定了自身对房地产信贷的投放,由此导致房地产价格的顺周期波动。且以往研究成果一致认为银行主要通过改变信贷数量来影响房地产价格,这是由于房地产行业属于资金密集型行业且外源融资尤其是借贷资金占比较大,信贷市场资金的变动通过影响房地产供求导致房地产价格波动,信贷市场资金的流入数量和流入供或求的方向不同间接决定了房地产价格的波动程度和波动方向。

  中国影子银行作为规则边缘获利的金融创新产品,是传统商业银行的信贷补充渠道。约束诱导理论认为金融创新是微观金融组织受到约束后寻求利润最大化的“自我保护”路径,金融机构通过开发新的金融工具和产品,绕开政府管控,提高资金运行效率并降低交易成本。在中国二元金融结构体制下,影子银行固有的“影子”特性使得其在规避监管、降低交易成本的同时,向房地产行业注入资金的方向和数量都与传统银行相区别,导致其对房地产价格的影响强度和方向与传统银行也有所差别。

  1. 影响程度

  在影响强度上,影子银行内在规避监管、降低交易成本的特有属性通过重新排列金融要素、转换业务流程、创造交换媒介等途径衍发出特殊借贷机制,通过信用创造增强、风险承担意愿增强和资产替代增强效应,较传统银行在流动性转换、风险转换和期限转换中发挥更大作用,为房地产市场提供了更充足的融资来源。Nersisyan et al.(2010)[6]认为影子银行快速增长的杠杆导致金融虚拟化,使实体经济更易受金融不稳定的影响。

  (1) 信用创造增强效应

  影子银行资金回避了存贷比和资本充足率的限制,本身的创新属性提供形式多样的金融工具和理财产品,可以以高于银行存款的利率将企业和个人的闲散资金吸入囊中,居民投融资需求增强和影子银行竞争力提升双重效应叠加导致影子银行信用创造的能力强于传统银行体系。周丽萍(2012)[7]从影子银行运行机制出发,认为影子银行机构在无中央银行存款准备金制度的约束下调动并运用全社会闲置资金,加速货币的流动,创造流动性,实现信用规模的扩张。易宪容(2009)[8]认为影子银行的证券化运作方式会导致信用的无限扩张。同时,影子银行作为新型交换媒介,本身就是金融机构降低交易成本的创新产物,具有门槛低、办理灵活的优点,有利于提高储蓄投资转化的效率和数量,增强资金的流动性。特别是在房地产价格上涨预期下,影子银行贷款受获利意愿驱动大部分投入房地产市场,扩大了房地产企业的资金来源,增加了房地产商品的供给。2010年初至 2011 年,政府持续收紧银根以抑制房地产价格快速上涨,连续 12 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并限制金融机构对房地产企业的贷款,但是,2012 年房地产建筑施工面积仍然比 2010年同比上涨 41.46%,竣工面积同比上涨 26%。房地产企业的资金链没有断裂且开发面积高速上涨就是得益于影子银行提供的大量资金支持。

  (2) 风险承担意愿增强效应

  影子银行体系业务链条较长,贷款发起方不是最终的贷款违约风险承担者,且不受正规金融机构操作规范的限制,因此贷款者仔细审查借款者资质的驱动性减弱,风险承担意愿增强,Wheaton et al.(2008)[9]and Pavlov et al.(2011)[10]认为资产证券化使得次级抵押贷款的审核标准降低,信用大规模扩张导致房地产价格泡沫。同时,由于预期房地产价格会持续走高,贷款者承担风险获取利润的意愿增强,会放松信贷标准,不满足银行贷款条件的借款者也能够从影子银行体系获得贷款。Allen etal.(1998)[11]认为,当投资者用借来的资金进行投资且只承担有限责任时,投资者会对风险资产进行过度投资。依据中国人民银行的统计数据,2010 年到 2013 年,委托贷款、信托贷款年累计增加额分别同比增长 191.11%、376.17%。另一方面,影子银行贷款的利率一般都会高于银行中长期贷款利率 2~3 个百分点,在经济形势较好房地产价格持续升高的情况下,房地产企业愿意承担较高的贷款利率进行外部融资,而增加的融资成本和运营风险最终会体现在上涨的房地产价格中。

  (3) 资产替代增强效应

  影子银行规避金融监管,通过资产池操作推出具有期限错配特征的各种类型理财产品,在货币市场吸收大量短期资金,并投向非标的的长期性资产,造成长期高风险资产对短期低风险负债的资产替代效应增加,杨军华(2011)的研究认为,在经济繁荣时期,影子银行使得整个金融中介体系的期限错配加剧。影子银行的资产负债结构失调的同时也稳定增加了房地产企业的信用总量。

  2. 影响方向

  在影响方向上,影子银行作为信贷紧缩的产物,在我国由金融抑制而产生的二元金融结构中将资金“悄然”投向房地产开发企业,也就是房地产商品的供给方。国内学者在研究银行贷款和房地产价格之间的关系时,主要侧重于住房抵押贷款和房地产价格之间的关系,即以房地产需求方资金流动作为传导中介,并认为信用扩张与资产价格的上升在一定程度上具有同期效应。信贷资金流入方向的区别使得对房地产供求的影响方向也有所区别,虽然相对于房地产需求来说,房地产供给短期弹性不大,但从长期来看,影子银行贷款会通过增多房地产有效供给对房地产价格产生反向影响。


本文来源http://www.010zaixian.com/shiyongwen/1557589.htm
以上内容来自互联网,请自行判断内容的正确性。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zaixianzuowenhezi@gmail.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