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010在线作文网!

浅析中国古代服饰的廓形演变及对现代服饰设计的影响论文

实用文 时间:2021-08-31 手机版

  服装的廓形是指服装款式造型的外部形态,是造型的一种标达方式。廓形是款式设计的基础,它进入人们视觉的强度和速度高于服装的内轮廓,最能体现流行及穿着者的个性、品味,是服装款式造型设计的根本,也最能反映服装的美感。

浅析中国古代服饰的廓形演变及对现代服饰设计的影响论文

一、历代服装廓形分析

1.春秋战国

  春秋战国时我国奴隶制解体的时期,同时又是封建社会的开端。整个时期政治、经济、思想、文化都在急剧变化,对服饰也有明显影响。此时列国割据,战争不休,宽衣博带不能适应战争的需要,因此被称为中国服装史上最早的一位改革者一赵武灵王首先在全国推行了“胡服骑射”,所谓“胡服”实际上是西北地区少数民族的服装,“上衣下裳”,特征是短衣、长裤、腰束郭洛带,用带钩,穿靴,便于骑射活动,便于运动。

  “胡服”从图1-1、1-2可以看出服装的廓形是个矩形“口”,上衣廓形结构为简单的H型宽松结构,下裤的轮廓也是直筒型,远处乍一看服装整体造型就是矩形的结构,其直线型的外轮廓,给人的视觉呈现的是简练感,另外“胡服”不仅满足用的功能,也满足视觉美的呈现。由于胡服紧身窄袖短衣,适合马上骑射需要,之后在各地盛行成为一种时尚。

  春秋战国时期除了胡服以外,还出现另一种形制,即“深衣”,它不同于上衣下裳,是一种上下连在一起的服装。深衣为长裙,肥袖,或窄袖,腰身合体,领子较宽,绕衣襟旋转向下,腰上束腰带。

  “深衣”如图1-3、1-4,是该服饰的平面结构图,其廓形为梯形,即衣身上窄下宽有点H型的基础上扩摆成A型,可以更好的修饰体形,尤其对女性而言,束腰会更完美的呈现女性柔美的曲线,男性会显得风度翩翩,其制作簡便,深受大众喜爱,影响较大。

2.秦汉

  秦汉时期的男子服装以袍服为主,如上图2-1,袍服一直是秦汉时期的礼服也是后代男子的主要服饰,跟春秋战国时期的“深衣”大同小异,大体轮廓不变,在袖型上发生改变,袖型的腋下弧度拉长,之前的袖型是正梯形,现在的袖型是拉长了的梯形。袍的特点是大袖、宽博是受当时美学思想的影响,崇尚宏伟广大,从上图可见其廓形为梯形,受深衣的影响。图2-2曲裾秦汉时期的女性穿,曲裾肩窄袖型宽大,更好的修饰女性的肩形,宽大的袖子可以遮住胳膊粗的劣势,束腰展现女性的柔美身段,曲裾是指服装上的层叠衣襟为曲线,给女性增添灵动的线条美。图2-3直裾男性穿,肩宽肥袖男性的服饰特征,束腰A字型的下摆袍服,直裾是指服装上的衣襟为直线,展示的是男性阳刚且风度翩翩的形象,衣摆宽大曳地,行不露足,符合儒家礼节。

3.魏晋南北朝

  这个时期,社会动荡,各民族融汇杂处,影响到社会生活各个方面,其中服饰方面的显著特点就是服饰趋于多样化。受魏晋玄学的影响,男子以宽山大袖为尚(如图3-1),与过去的袍都较宽松,但样式上却不同,袍在袖口端收敛。从图可见其廓形为梯形,另外,胡服依然流行,只是经过长时期的改革和加工,款式上有所变化,但其廓形依旧是矩形。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女性的衫裙,以宽博为主,其特点:对襟、束腰、衣袖宽大、衣襟、下摆缀有不同色的装饰,此时服装的结构具有对称性(如图3-2、3/3),下着条纹间色裙呈现A字放摆的状态(如图3-3),腰间用一块帛带系扎,对于今天而言,就是所谓的高腰设计,服装整体感觉修长、挺拔,穿着更显身材。袖型上面发生变化,以前是简单的直线型的梯形效果,现在在袖型腋摆处增添了弧线,弧线的曲度给服装增添了柔美灵动感,打破简单的H、A字型直线型上的视觉疲劳。受北方“胡服”的影响,妇女的服装开始由上长下短或深衣制变成了上俭下丰,由宽衣博带变成窄袖紧身,初步展示了上衣下裳的雏形,其廓形为梯形。

4.唐朝

  隋唐时期,中国由分裂而统一,由战乱而稳定,经济文化繁荣,服饰的发展无论衣料还是样式,都呈现出一派空前灿烂的景象。此时最时髦的女子衣着是襦裙,襦裙是唐代妇女的主要服饰。在隋代及初唐时期,妇女的短襦都用小袖,下着紧身长裙,裙腰高系,一般都在腰部以上,有的甚至系在腋下,并以丝带系扎,给人一种俏丽修长的感觉,服装的整体结构衣身比例也会发生变化,呈现现在所谓的“九头身的美女”,人体整个比例拉长。

  中唐时期的襦裙比初唐的较宽阔一些,其它无太大变化(如图4-1),衣服外轮廓还是简单的梯形和矩形结构,此时由于唐朝的繁荣昌盛,服饰面料上增添了多种纹样花边,简单的廓形加上富贵的绫罗绸缎别有一番风味。从宫廷传开的“半臂”,有对襟(对称性)、套头、翻领或无领样式,袖长齐肘,身长及腰,以小带子当胸结。因领口宽大,穿时袒露上胸。半臂历久不衰。当时还流行长巾子(如图4-2),系用银花或金银粉绘花的薄纱罗制作,一端固定在半臂的胸带上,再披搭肩上,旋绕于手臂间,名日披帛,简单大方的廓形对称性的设计,A字型伞状的效果,加上薄纱的柔软飘逸且贴合人体,女性走路时增添了其飘逸感和气场感。女装男性化是唐代社会开放的表现之一,妇女穿着男装是当时一种时尚。

  唐人善于融合西北少数民族和天竺、波斯等外来文化,唐贞观至开元年间十分流行胡服新装,斜襟交叉的领子,领型的变化也给服装增添了形式美感。(图4-3)的服饰上明显地变化是上衣的变化,是由上衣下裳两件组成,上衣由之前的开襟变成现在的套头式对襟的样式整体呈现的是矩形的外轮廓结构,下裙是由之前的H型改成A字型的扩摆褶裙,颜色也不在是单调的色彩,面料材质上加入轻薄的薄纱罗,整体服装增添灵动的美感。

5.宋朝

  宋代服装是当时社会的哲学、宗教、美学所熔铸的统一体,宋代服装较之唐代显得拘谨、保守,等级更加严格,款式不及唐代多样,较为质朴简约。

  宋朝的男装大体上沿袭唐代样式,一般百姓多穿交领或圆领的长袍,干活的时候就把衣服往上塞在腰带上。以袍衫为主,其廓形为略带梯形,里面是一层梯形的袍服外面在穿上一层对襟开衫式的袍服,袍服廓形也是梯形的效果,这样就会形成双梯形的效果,款式较与唐朝的严谨。当时根据袍衫的纹样、质料、颜色分等级。

  宋朝的女装是上身穿窄袖短衣,下身穿长裙,其廓形为双梯形,通常在上衣外面再穿一件对襟的长袖小褙子,很像现在的背心,褙子的领口和前襟,都绣上漂亮的花边(如下图5-2)。当时也有部分妇女穿袍服束革带,多为宫女和侍女,也有穿裤,穿在裙内的为开裆,穿在外面的为满裆,它们的廓形都为矩形。褙子是宋代服饰中穿着最普遍的衣式,具体体现了宋代日常服装简洁朴素的特点。其廓形为H型直线性设计(如图5-3)。


本文来源http://www.010zaixian.com/shiyongwen/1657191.htm
以上内容来自互联网,请自行判断内容的正确性。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zaixianzuowenhezi@gmail.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