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010在线作文网!

计算机专业教学改革与实践论文六篇(7)

实用文 时间:2021-08-31 手机版

2课程体系的优化以及教学内容的调整

  2.1减少数据库原理相关知识的教学

  培养社会需求的数据库应用人才是数据库原理及应用课程的教学目标,这就对该门课程的教学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学生需要理解数据库原理的相关知识,夯实的基础知识应该被具备,与此同时,还要学会灵活运用所学知识,敢于创新数据库相关知识。数据库系统概念、关系数据库、关系数据库查询语言、系统以及查询优化都属于数据库原理的内容,教学的重中之重就是这些内容的教授,这些知识内容对设计、应用以及开发数据库有着重要的指引作用。由于相关知识内容很多,我们应该以“够用为度”为准则,压缩数据库原理内容,教授的知识主要是与如何设计、开发数据库相关。E-R数据模型、关系运算、SQL查询、关系模式规范化等就是需要讲授的课程内容。

  2.2加强数据库应用技术的教学

  高校培养的人才必须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全能型人才,这样才能适应未来市场对人才的需求,所以在课堂上我们可以减少与数据库相关理论性知识的讲解,将教学重点转移到数据库技术、数据库建立以及日后应用上。具体教授过程如下:数据库技术的基本概念、发展过程、各种数据模型等基础理论知识应该被简单地介绍;关系代数理论应该被适当的讲解,奠定SQL语言学习的基础;目前最为流行的关系数据库操作语言就是关系数据库SQL语言,SQL语言出现在很多数据库管理系统中,课程的重要内容也是SOL语言。在实际设计数据库时,数据库完整性与安全性的控制是非常重要的内容,数据库中数据的有效性、正确性、相容性以及安全性都取决于数据库的完整性与安全性的可控性,评价一个数据库应用系统性能的高低也是依靠它,所以在教学中教授这部分知识时,教师应该结合实际应用实例来讲解这部分知识。

  2.3相关教材的选择

  教学过程中比较重要的一部分就是教材的选择,老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主要依据就是教材,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载体也是教材。宏观地看目前整个教材市场的情况,根据教材的着重点不同,我们可以将教材分类三大类型,即着重理论性的教材、着重实际应用性的教材以及理论知识与实践应用相结合的教材。对于我国高校目前的现状,我们可以根据所面临的的实际市场需求状况,去选择适合专业发展需要的教材类型。对于非计算机专业的学生来说,计算机专业数据库原理及应用这门课程,应该注重理论知识的讲解,让学生对该门课程有一个总体的了解,并不用涉及到具体的开发细节,所以这些学生需要的教材类型就应该是理论型教材;而对于计算机专业的学生来说,教材的重点就应该侧重于应用型,书中应该具体讲解数据库软件产品以及开发技术的介绍,应该相对少的去讲解数据库理论知识,这样才会使学生在日后的职业发展中用到所学知识。在现在市场上所有的教材中,完全符合某一类学生要求的教材是很难找到的,因为每个专业的学生对教材的需求侧重点是不同的,所以编写教材的人不可能做到面面俱到,照顾所有人的需求。当教学者选择好适合自己学生学习的教材后,在日后真正的教学过程中,还需要根据具体的实际情况,对教学内容进行适当的调整与补充。

  2.4课程体系改革

  2.4.1教学内容的改革教师可以自己编写教案,每节课都可以围绕一个实际的例子去讲述教授的知识点,来增加学生们学习的趣味性。例如教师可以将网上购物商店的例子作为教学实例,因为网上购物是当前学生关注的热点,教师将这个例子穿插进每章的不同知识点中,这样不但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热情,也会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知识的掌握有一个连贯性,不会造成前后脱节的现象。2.4.2课堂讨论目前很多高校教师在教授数据库原理及应用时,都在使用课堂讨论的形式,在课堂上老师会提出问题,学生会根据老师提出的问题进行讨论,最后老师会对学生讨论的结果进行总结,最后结束一堂课的教授,这种方式可以让教师和学生有更多的交流机会,老师会更加了解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以及运用程度。通过这种上课方式,学生的积极性被很好的调动起来,课上知识以及课外实践的结合会得到很大的提升。有很多概念性的知识,学生可以在课后独立进行理解,课堂上的讨论内容还是以解决一些较难解决的技术性问题为主,例如:数据库的设计以及开发。

3结束语

  本文根据近些年来数据库原理及应用的教学现状,探讨了课程体系的优化以及教学内容的调整,具体的建议就是减少数据库原理相关知识的教学、加强数据库应用技术的教学、教学内容的改革以及课堂讨论,希望为我国高校计算机专业数据库原理及应用的教学提供一些帮助。

参考文献

  [1]教育部高等学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教学指导委员会.高等学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发展战略研究报告暨专业规范(试行)[M].高等教学出版社,2006.

  [2]王晓松.信息技术与高等教育学科教学整合若干问题的思考[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8(5):110-115.

第六篇:高等医药院校计算机专实践教学改革

摘要:“Web应用开发”是一门实用性非常强的课程,其实践环节尤为重要。通过在课程实践教学中引入项目驱动式教学并与学科竞赛紧密结合,在选取实践项目时充分突出学校学科优势和特色,以医药类信息系统为主线,一方面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和项目开发能力,巩固所学专业知识,另一方面通过项目实践深入了解具体业务领域,为从事医药信息化工作奠定基础。

关键词:Web应用开发;实践教学;教学改革;项目驱动;学科竞赛

1引言

  “Web应用开发”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等专业一门实践性很强的专业课程,该课程的核心在于通过所学知识,学生能够独立完成一个Web系统的设计与开发工作,进而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和项目开发能力,并且在提升能力的同时能够突出学校的优势和特色,将Web开发技术与传统行业紧密结合。以湖南中医药大学为例,“Web应用开发”课程的总课时为48课时,其中理论课时为24课时,实验课时为24课时。该课程的主要教学内容包括静态网页制作技术HTML、CSS和JavaScript和动态网站开发技术JSP、Servlet和JDBC,要求学生熟悉Web项目设计与开发的基本流程并熟练运用所学知识设计并实现一个B/S系统。该课程的前驱课程包括Java面向对象程序设计、数据库原理等应用开发类基础课。“Web应用开发”课程的实践环节是学生能力培养的关键,因此,如何结合学校的医药特色,对实践环节进行改革和创新,在充分调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的同时增强学生的就业竞争力是我们需要面对和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通过多年的探索与实践,对“Web应用开发”课程的实践环节进行了不断优化和调整,引入项目驱动式教学和实践,并与相关学科竞赛相结合,让学生能够学以致用,在真实项目的引导下巩固和理解所学知识,并了解所学技术在相关行业的应用,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本文来源http://www.010zaixian.com/shiyongwen/1928242.htm
以上内容来自互联网,请自行判断内容的正确性。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zaixianzuowenhezi@gmail.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