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010在线作文网!

初中语文教学中学生生态价值观的培养论文

实用文 时间:2021-08-31 手机版

  摘要:近些年来,我国的教育事业进行了不断的改革,为了适应时代的发展,教育也要与时俱进,因此在教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生态价值观成为了我国各个学校的重点教学目标之一。而语文学科中蕴藏着很多生态文学知识,也包含有丰富的生态文化精神,因此探究如何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生态价值观意义重大。

初中语文教学中学生生态价值观的培养论文

  关键词:初中语文教学;生态价值观;培养

  〇前言

  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生态价值观实质上是贯彻素质教育的一种体现,因为生态价值观能够使学生形成健康的心态,能够使学生善待自然,善待周边的事物,爱戴身边的人。总之,有利于学生关爱自然、善待他人,有利于学生健康快乐的学习和成长。

  1生态价值观的定义

  我们把能够妥善处理人类与生态之间的关系的价值观念称之为生态价值观。首先,自然界的生态平衡离不开每个个体的存在;其次,任何个体之间都是相互依存的,这也是个体生存的必然条件;再次,人类的生存离不开稳定的自然生态系统。以上三点就是生态价值观的主要内容。此外,生态价值观以生态的伦理价值、经济价值和功能价值为主要表现形式。

  2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生态价值观应坚持的原则

  2.1由浅及深、循序渐进: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生态价值观是一个缓慢的过程,而不是能够在短时间内就能迅速完成的。培养学生的生态价值观需要语文教师对学生的心理特征和生理特征进行分析,并结合这些特征采取合适的方法进行由浅及深、循序渐进的培养,只有如此,学生的生态意识才容易被唤醒,生态价值观教育才能在初中语文教学中顺利的展开。

  2.2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原则:教师在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生态意识的同时,也要注重引导学生进行生态保护的实践活动,使学生懂得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重要性。在学生具备了一定的生态意识的情况下,教师要鼓励学生做出关爱环境、保护自然的实际行动,比如,组织学生进行植树活动、树林垃圾清理活动等,让学生意识到保护环境、关爱自然人人有责。

  3培养生态价值观的主要内容

  3.1自然生态观:生态平衡是人类和自然界的万物得以共同生存的根本条件,而且人类的生存与自然界万物相互依存、相互关联,而不是独立存在的,因此保护自然就是保护人类。而如今我们的环境面临着一定的威胁,甚至在一定成都上遭受到了破坏,比如工业造成环境污染,再如一些非法排放导致水污染、大气污染等,这些现象不仅不利于生态平衡,也不利于人类的生存。因此,语文教师在培养学生的生态价值观时不要忽略对自然生态观的.培养和教育。

  3.2生命敬畏观:尊重自然界的所有生命体就是对生命的敬畏,自然界的所有生物都是平等的,任何一个生物的灭亡都会给人类带来损失,都会给人类的生存造成一定的威胁。因此,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对学生进行生命敬畏观的教育,让学生意识到自然界的一切生命都是平等的,培养学生珍惜生命、关爱生命、敬畏生命的意识。

  3.3可持续发展观:可持续发展观指的是既能满足人类当前发展的需求又不会牺牲后代人的利益的一种观念,这也是人类获取良好的生存条件的必然条件,只有努力的实现可持续发展,人类才能更好的生存。

  4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生态价值观的策略

  4.1挖掘并利用教材资源:初中语文教材中蕴含着很多生态文化方面的内容,也有很多包含有丰富的生态精神的内容,语文教师要充分的挖掘这些资源,并将这些含有生态价值观念的内容充分的展现在课堂上,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生态价值观念。比如,《斑羚飞渡》这篇课文就蕴含了意义深远的生态精神,文章描述了一群斑羚羊被猎人追赶至悬崖边无路可退、无路可逃,在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斑羚羊选择了用老年斑羚羊的牺牲换取年轻斑羚羊的生存的悲壮故事。读了这篇文章每个学生内心都会被震撼到,为老年斑羚羊的勇敢牺牲精神感到敬佩,为猎人的残忍猎捕行为感到愤慨。此时,教师再将爱惜自然界万物的生命的重要性和自然生态平衡的重要性宣传给学生,培养学生的生态价值观念。

  4.2从学生的思想情感入手:从学生的思想情感入手对学生进行生态价值观的培养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方法,因此语文教师可以采取带领学生观察生态被破坏的现象的方法来触动学生的思想感情,然后再进行生态意识的教育和宣传,效果最佳。比如,组织学生去当地查看被污染的河流湖泊,引导学生分析河流湖泊被污染的重要性,触动学生的对污染因为的愤慨以及对保护自然的欲望,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生态意识无形之中得到了加强。

  4.3利用课外实践活动:课外实践活动能够使生态价值观方面的知识变得具体化,更利于学生的理解和接收,有利于学生的生态意识和生态价值观的形成。比如,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去动物救助站学习如何帮助受伤的动物做简单的止血和包扎等救助活动,向学生分析动物受伤的主要原因,比如人为丢弃、伤害等原因,并向学生宣传保护动物的重要性。在整个过程中学生的保护动物的责任感和决心加强,在今后的生活中一旦发现受伤的动物,学生还能够运用学会的基本的救助措施对动物进行救助,能够培养学生的爱心、责任心和善心,有利于生态价值观的形成。

  4.4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在学生的实际生活中有很多有关生态文化的内容,语文教师在对学生进行生态价值观的培养时要注重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以提高教育效率。比如,让学生调查当地有哪些常见的鸟类,它们的生活习性是怎样的,环境对它们的影响是怎样的,有没有发现因为环境的改变而出现某种鸟类减少或者消失的现象?通过调查学生能够深刻的了解到环境对于鸟类的影响,能够增强学生的保护环境和保护动物的责任意识,进而有利于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生态价值观。

  5结语

  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生态价值观实质上是贯彻素质教育的一种体现,是顺应我国教育发展潮流的必然选择,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关爱自然、爱护环境的生态意识。

  参考文献

  [1]李小玲.谈语文生态化教学的特征及其实践构想[J].文学教育(上),2009(10).

  [2]沈小玲.语文生态课堂的效用环境意识[J].浙江教育科学.2009(05).

  [3]覃玉朗.论初中语文教学生态价值观的培养,《考试周刊》,2013(28).

【初中语文教学中学生生态价值观的培养论文】相关文章:

1.初中语文作文教学中价值观的渗透论文

2.初中语文教学价值观培养研究的论文

3.初中语文教学中能力培养心得论文

4.初中语文教学中审美情感的培养的教育论文

5.初中语文教学中审美情感的培养论文

6.初中语文教学中语文应用能力的培养论文

7.小学科学教学中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论文

8.例谈物理教学中的价值观培养论文


本文来源http://www.010zaixian.com/shiyongwen/1928386.htm
以上内容来自互联网,请自行判断内容的正确性。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zaixianzuowenhezi@gmail.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