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010在线作文网!

冀商与职业教育论文(3)

实用文 时间:2021-08-31 手机版

  武百祥创建的学校,对贫困生实行免费政策,对特别贫困甚至提供资助补贴,这使得每个贫困家庭孩子都可以接受教育,或者凭借一技之长就业,也有继续升学的途径。通过让他们接受教育,帮助他们实现了脱贫,也为经济社会发展培养了更多的实用型、技术型人才。武百祥发展教育事业的思想,对现如今的职业教育发展有借鉴意义。一方面,还应加大职业教育经费投入力度,改善职业学校办学条件;另一方面,在大力发展现代学徒制背景下,在人才培养模式上更注重“招生招工一体化、校企共同育人”等改革趋势下,提高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和要求。

  (五)制定严格管理制度,重视商业信誉和商业道德

  武百祥强调既然要吃同记的饭,就要服从同记的管理,并制定了一系列严格的规章管理制度。首先,武百祥在用人方面特别重视学徒制的管理办法,他在《劳资冲突之我见》中对于工厂的学徒有严格规定“本厂学徒三年毕业,初学程度入厂者,毕业后酬劳一百元。高小毕业入厂者,酬劳一百五十元。(为提高工人资格故酬劳上略有区别)”[13]。其次,对于店员管理,他也有严格的要求标准,如规定店员要达到高小文化程度,年纪轻、容貌整洁,通过考试方可录用,在录用后还要经过一段培训期,并在熟悉业务和规章制度后才能上岗售货,始为正式店员。再次,至于店规,武百祥在《同记工厂及附属事业》中说到:“无论什么事情,只要人数一多,必须有一点秩序,才不至于紊乱。学校、军队、工厂,都是一理。……全厂职员,上至经理厂长以及各科主任执事,一切食宿起居与工徒苦力完全一律,毫无分别。至于工作服务,上级厂员均须身先工徒[14]。”再次,他对工人和店员制定了一些禁令,以及订立了厂训——“洁诚信爱”。对于失职或违职的职工,轻则记过,重则除名。在武百祥儿子《忆我的父亲》中写道:父亲的舅舅何善荣是当年带他父亲闯关东的人,在同记店内工作,由于不遵守店规,同样被开除了。

  在商业信誉和商业道德方面,武百祥尤为重视,首先实行了言无二价、童叟无欺等做法。他在《同记工厂及附属事业》中,在讲到工厂效用之助长信用时提到:“我们的成衣,因为工厂有一种好习惯,绝不会没收顾主的剩料,也不会冒开材料,所以信用颇著[15]”。并在《大罗新政策》的演讲中,从货真、价平、优待、快感等四个方面保障了顾客的利益,在给顾客带来便利的同时,大大提高了同记的信誉和道德。

  在武百祥看来,严格完善的规章制度和商业信誉道德是同记取胜的资本。现如今,职业教育中,职业道德教育是不容忽视的重要因素。立德树人,加强德育特别是职业道德教育,是职业院校学生成长成才的需要,也是职业教育可持续发展的需要,更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三、近代冀商与职业教育的思考

  历史上,冀商三大主体的出现与形成,不仅使得东北、内蒙以及河北地区得到了发展,而且还带动了冀商以及相当一部分人的致富,更尤为重要的是一些留传下来的技术、特色品牌以及经商之道对于当今快速发展的职业教育很有益处。对于现代而言,借着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机遇,冀商商会也在不断地发展,并于2015年7月6日在石家庄召开了首届世界冀商大会,加强了海内外冀商与家乡河北的交流,促进冀商参与河北经济建设。无论是追溯到历史的轨迹还是跟踪现在发展的前沿,冀商以及商会的发展对于现代职业教育的发展都具有一定的积极作用。

  (一)带动地方经济发展建设,提供就业机会

  目前,随着国家经济实力的不断增强以及对外贸易的深入开展,相应地冀商也在逐渐发展,对于企业以及家乡来说,两者的资源互动和辐射回流,即发展了企业,又回报了家乡。职业教育是与经济结合得最为紧密的一种教育类型,从某种程度上说,职业教育发展与经济发展息息相关。通过商会这个平台,与会冀商积极参与当地的项目,投资办厂,对地方经济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与此同时,经济的发展带来人才岗位的增多,促进了职业教育的就业。

  (二)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

  京津冀协同发展对于冀商来说,是当前创新发展的最大机遇。通过冀商大会,与会企业抱团互助、抢抓机遇、搭建信息投资平台,凝聚转型力量等,有力地促进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而区域经济和科技的发展都离不开相适应的人力资源的支撑。职业教育是培养高素质的劳动者和技术技能型人才的重要途径,这无疑为职业教育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指明了方向,有利于实现职教人才培养与产业企业用工需求的对接,对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实现产业与人才优势互补,全面提升职业教育的层次和质量。

  (三)加强校企合作,为职业教育的发展提供便利

  通过冀商间在资金、技术、人才等方面的交流与合作发展,与会冀商可谓商机涌动,积极投资家乡,可以将很多行业企业的项目带到地方中来,推动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对于职业教育而言,也为校企合作提供了便利条件,有利于推动组建职业教育集团。深入教育与产业结合,促进职业学校与企业实现专业与产业对接、课程与岗位对接、基地与车间对接、师资与师傅对接等。加大校企合作力度,使职业教育和当地区域企业产业实现有效对接、共同发展。同时也能把优秀的企业文化带进校园,推动职业教育的发展。

【冀商与职业教育论文】相关文章:

1.近代冀商与职业教育的发展论文

2.职业教育师德论文

3.职业教育质量监控论文

4.职业教育国际化的思考论文

5.职业教育的特色与创新论文

6.课程改革职业教育论文

7.农民工职业教育论文

8.德国职业教育经验启示论文


本文来源http://www.010zaixian.com/shiyongwen/2040366.htm
以上内容来自互联网,请自行判断内容的正确性。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zaixianzuowenhezi@gmail.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