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010在线作文网!

浅谈地方高校就业指导工作的创新论文

实用文 时间:2021-08-31 手机版

  论文关键词:地方高校;就业指导;创新

浅谈地方高校就业指导工作的创新论文

 论文摘要:地方高校大学生就业难问题日益突出。要解决这一难题就必须先挖掘出当前地方高校就业指导工作中存在的弊端,并且从就业工作理念、就业工作体制、就业工作内容与方法等方面进行创新,建立一种以合理的知识和能力架构为基础,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为中心、以综合素质发展为突破的新的就业指导工作体制,这样才能逐步有效地解决当前地方院校就业难的局面。

  相对于重点大学而言,地方本科院校毕业生的就业出路更为艰难。如何正确认识和解决这一问题,直接关系到地方本科院校教育的健康和全面发展,关系到地方区域经济的稳定和持续发展,同时也关系到构建和谐社会的大局。新形势下,地方高校就业指导工作进行改革与创新迫在眉睫,并具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1当前地方高校就业指导工作中

  存在的主要弊端我国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的发展,是在教育主管部门的不断推动下进行的,是直线性思维、行政性实践,而目前大多仅停留在毕业环节的择业指导上。主要表现为政策解说、信息发布、技巧指导三个方面,在时间的安排上也仅停留在双向选择时期的择业指导,这仅仅是解决学生双向选择时的一时问题而已,而没有把它看成是一个贯穿大学教育的整个过程。这说明就业指导还处于安置就业阶段,对学生的潜能开发、职业发展规划与决策能力都无法涉及,与社会发展,教育发展的要求相对比,问题十分明显。

  第一,就业信息意识不强,信息收集能力不足,容易“错失良机”。在当今信息化社会中,随着计算机网络、通讯工具等各种交流媒介的发展,信息传递出现了广泛、敏捷、虚实难辨等特点。而作为地方高校就业指导部门,由于地理位置、交通、院校知名度等不利因素的制约,大多都处于被动状态。据某地方院校“毕业生就业意向与就业行为”课题组调查发现,有52.3%的大学生对学校以及社会提供给他们的就业信息不满意或不清楚。同时,大部分地方院校的毕业生对近年来的就业形势,出台的一系列推动和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的方针政策并不怎么了解,知之甚少。

  第二,就业指导工作方法不当,既“劳民”又“耗时、伤财”。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许多地方高校就业指导部门不得不利用各种渠道,各种方式举行各类大型招聘会,但他们大多实行“全面撒网”,只求用人单位数量,不求质量及用人岗位的真实性,结果这种急于求成的做法效果并不令人满意,致使一些毕业生反而因这些就业信息的虚假难辨、信息重复,遭受到各种“就业陷阱”。而对于地方院校毕业生而言,他们大多都来自农村,家庭经济贫困,如果在就业方面费用数额较大的话,几乎都难以接受。

  第三,就业指导工作体制不够完善,道德规范缺乏自我约束,就业环境进一步恶化。市场经济是信用经济,高校毕业生就业市场作为市场经济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同样存在着诚信危机的冲击。主要体现在就业过程中就业信息不对称,工作岗位单一,用人单位提供的用人信息不诚实,如虚假的招聘信息,随意更变用人要求、待遇条件等,致使毕业生增加了就业成本。

  2当前地力高校就业,指导工作理念的创新

  第一,责任意识。大学生就业过程一般要涉及到五个行为主体,即政府、社会、用人单位、高校与毕业生,所以学校应成立以主要领导为首的毕业生就业工作机构,负责就业政策的制定和落实,统筹协调各个就业环节,理顺各种就业关系,着实以学生的根本利益为出发点。相关职能部门要为就业工作提供尽可能的帮助,创造必要的就业条件,各院系也要相应建立毕业生就业工作机构,切实加强对毕业生就业工作的指导,实行责任追究制度。

  第二,质量意识。地方院校要从自身的实际出发,一是要坚持走市场化办学之路,要使学生在校期间不仅能取得学历证书,还能获得各种职业能力等级证书和各项专项证书,学生的专业知识和实践技能完全胜任国内各种人才市场的要求,要尽量把毕业生就业空间扩张到更高层次,要积极与港资台资企业建立就业——实习“双向”联系,建立稳定的就业实习基地,不断提高毕业生的实践能力水平.二是建立与地方人才市场相适应的独具特色的人才培养机制,充分发挥地方区域优势,建立地方高校与中小企业人才培养互动机制,使毕业生能实践性地、高质量地适应自己适宜的工作岗位,确保毕业生生源质量。

  第三,市场意识。高校就业指导工作部门,尤其是地方本科院校,应及时了解市场人才需求情况,遵循人才市场规律,要积极与用人单位进行联系、沟通,在原有就业市场的基础上,积极开辟新的就业市场,扩大市场就业份额,鼓励毕业生多渠道多方式就业。还可建立校方就业网站,通过网络建立无形的就业市场,给予毕业生更多的择业机会。这样不仅为毕业生开拓了就业市场,同时也扩大了学校的影响,可谓一举两得。

  3 就业指导工作体制的创新

  体制创新应是“以线带面”,即建立“以系为主体,实施个性化就业指导”的就业工作体制,其核心是建立“就业指导、就业市场、就业信息、就业管理和就业队伍”五维一体的就业工作运行机制。一是高校应建立校、系两级管理模式,从学业、择业、创业和待业四个就业类别出发,强化“刚性基础,柔性方向”本科教育理念和“刚性基础,定向培养”的专科教育理念,根据不同层次、不同就业类别的学生,传授不同的知识技能,使就业工作的重心完成由“毕业生”到“全体在校生”的重大转变;二是各系创建精品就业模式,如靠学生创新能力在经济发达地区参加竞争的“能力——区域模式”,鼓励本科考取研究生“考研——深造模式”,建立专业实习期与就业试用期相统一的“实习——就业模式”等;三是各专业打造学生意向品牌,赢得求职的主动权,如通过理工科学生坚实的实践能力和较强的市场应变能力为突破口,打造学生就业品牌,就业风格等。大学生步入社会后,往往要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摸索才能找到适合自己的岗位。因此,高校的`就业指导工作要及早进行,使学生充分了解社会用人需求,寻找适合自己的职业发展方向,制定出个人职业发展规划。这项工作应从学生进人大学开始抓起,分阶段、分重点地为学生提供包括职业生涯规划、就业信息指导、求职技巧训练等服务,将职业生涯规划作为就业指导的重要内容纳入就业辅导必修课程体系,实施职业生涯个性化设计,培养不同类型的人才。


本文来源http://www.010zaixian.com/shiyongwen/2040407.htm
以上内容来自互联网,请自行判断内容的正确性。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zaixianzuowenhezi@gmail.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