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010在线作文网!

基于网上资源利用的公共教育学课程教改试验探讨论文

实用文 时间:2021-08-31 手机版

  摘要:公共教育学课程的传统教学多采用单纯讲授的授课方式,教学效果不理想。基于网上资源利用的公共教育学课程教改试验,试图将信息技术融入公共教育学的教学中去,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指导,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教师引导学生以学习小组的形式进行学习研究,改变以教师讲授为主,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传统教学模式,使学生在较好地掌握和运用本课程的基本理论知识的同时获得其他方面的知识技能。

关键词:公共教育学;网上资源利用;教改试验

一、教改试验的目的及概况

  公共教育学是师范生的必修课程。如何提高教育学的课堂教学效率,是我们一直在研究和探索的问题。公共教育学的传统教学多采用讲授的授课方式,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高,学习兴趣难以被激发,教学效果不甚理想。为改变现状,我们进行了基于网上资源利用的公共教育学教学改革试验。试验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指导,重视“以学生为中心”的思想,强调让学生自主建构知识的意义、教育思想和教学观念。试验试图改变传统公共教育学课堂教学自始至终以教师讲授为主,学生被动学习的状态,旨在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积极探索教育理论的实际应用及相应的教学模式:变以教为主为以学为主或学教并重;变重视教学的结果为重视教学的过程或过程和结果并重;变依据教师提供的资料信息学习为充分利用网上资源学习。

  教育技术是教学改革的原动力。基于网络环境的教改研究与实践是高等学校教学改革的发展方向。本教改试验建立在教育技术的平台上,建构一种新型的网络教学模式──基于网上资源利用的研究性学习模式。这种模式打破旧的教学模式,通过信息的大量传输与生动呈现,建立起新的师生互动模式:在教学中教师是引导者,引导学生主动地获取大量的信息,而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教师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如运用视频、动画来讲解,将知识具体化、生动化,因此讲得轻松,学生也学得愉快。我们建立知识内容的信息库,学生可从中进行主动学习,教师可在此相互交流,师生均可按自己的教学实际情况选取相应的材料,如检测教学效果的练习题,通过现代教育技术,设计出不同的教学要求,变换呈现问题的角度,或与具体的情景相结合,从而使学习者加深记忆。我们通过引导学生在开放性的环境中学习,在共享资源的利用中学习,在发现问题探索问题中学习,在沟通协商中学习,使学生掌握教育学课程的基本理论观点,能将之运用到教育的实践中去,解决教育实践中的实际问题,并将获得的学习方法手段迁移到其他课程的学习中去。①

二、教改试验的实施及效果

  本试验从2002年开始,至今经过了3年的探索。每逢学期开始,教师便首先向学生说明教改的意义、实施的要求。组织学生建立学习小组,并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学习研究是本教改试验的重要标志。每轮试验都大体包含:教师专题讲授,教师指导学生分组和选题并进行专题学习研究交流,完成课题论文,其间以多种评价方式促进教学的进行。

  (一)试验的实施

  1.精简课程基本理论观点,整合为专题讲授

  我们先采用问卷访谈等方法,分析出在教育实践中作为现代教育工作者必备的教育学基本知识,再将这些基本理论知识作为数个专题重点讲授。我们将公共教育学课程中的重点和难点的内容及其相关的应用研究,当前基础教育研究的热点问题和未来教育工作者应具备的素质能力的要求等整合为五个专题:教育与社会;教师与学生;教育目的与内容;学校管理与班主任工作;教育科学研究与教育测评。实施试验时教师根据实验班的情况从中选择数个专题讲授。专题讲授时间不超过本课程所规定教学时数的1/3,这样就压缩了传统的课堂讲授,留有更多的时间空间为其他教学环节所用。专题内容的选择和阐述,会直接影响到下一阶段的分组学习探索研究活动,对学习者探索研究活动起着引导和定向的作用。实践表明,教师侧重讲解和渲染的,往往也是学生较多关注和选择的课题。

  2.建立学习探索小组,选择敲定研究专题

  专题讲授结束便进入分组学习探索研究阶段。本阶段以选题报告拉开序幕。从本课程的教学开始,教师就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知识结构、兴趣倾向、问题性质等组成3~5人的学习小组。在教师进行专题讲授的过程中,学习小组可先按照教师提供的参考资料选题,酝酿本小组的研究课题并反馈给教师,教师根据学生的情况及教育的现状问题等,对学生各学习小组的选题予以调节,避免雷同,初步确认后再组织召开选题报告会,要求各小组选派一发言人在规定的时间内(根据各试验班的实际情况而定),向全班同学阐述本小组的学习研究计划,包括课题研究的意义、方法手段、步骤、预期效果等,听者对其进行简单的评析,并填写“选题报告评价表”。邀请数名非本班任课教师(本教改试验的其他课题组成员或教研室的同仁)参与点评,能使选题报告会的效果更好。教师和学生均可对报告者的问题进行质疑和点评,报告者所在小组的其他成员亦可补充说明解释有关问题。通过选题报告,较好地培养和锻炼学生的思辨能力以及分析、综合问题的能力。

  3.指导学习小组选题,进行交流合作活动

  选题报告会后,各小组可研究采纳评析者的有关建议,补充修改完善自己的方案并按修订的计划开展下一步的学习探索,各成员明确进一步的分工,继续收集相关资料,小组成员之间定期通报交流课题资料的收集及课题的进展情况,其间教师注重提供相关的网站信息,学生可利用本课程的`教学平台和相关网站的资料,充实和完善自己的研究课题。小组的每次活动都要求记录(时间、内容等),并将记录作为评价学习过程的参考指标。在教师鼓励和引导学生查找资料充实课题的过程中,各小组之间要定期进行交流活动,以取长补短,相互启发、促进。交流活动的情况也要求记录并作为评价学习过程的另一参考指标。

  在教改试验周期里,有近2/3的教学时间被用于学习小组的探索研究活动。学生在小组活动中分工负责,共同协作完成课题研究论文,在教育学课程学习结束前举行的研究成果报告会上,向全班同学汇报。仍然是每小组选一发言代表,限时报告,听者给予评价并填写课题报告评价表。届时,学习探索研究的教学阶段基本结束。

  4.综合多种评价方式,改变教师单一评价

  我们以学生个人的自我评价、学习小组的自我评价、小组成员之间的相互评价、各小组之间的相互评价、教师对学生个人和学习小组的评价的方式分别在选题报告、小组活动交流、结题报告等不同教学阶段环节进行学习评价。我们设计了数个评价表格,在相应的教学阶段记录填写。多种评价方式贯穿于探索研究的教学过程,这样为客观评价学生的学习过程提供了有效的信息,同时也促进学习者的学习能力和评价能力的提高。

  (二)试验的效果

  本教改试验最突出的成效是教师和学生的信息素养有了明显的提高。我们将信息技术以工具的形式与课程融合,促进学生的学习;将信息技术融入教育学课程的教学中去,使之成为教师的教学工具、学生的认知工具、重要的教材形态、主要的教学媒体;将信息技术融入本课程的班级授课、小组讨论、自主学习等,使之既成为教学的对象,又成为教学的手段。②本教改试验增强了学生的教育理论素养和教育教学技能,使其知识结构中的条件性知识和本体性知识对称合理,为将来顺利从事教育教学工作打下扎实的教育理论和实践的基础。

  对课堂教学效果的常规调查显示,承担本教改试验任务的授课者的得分均比较高。课题组的成员以新的理念指导教学实践,在理论层面上进行积极的探索,共发表了30多篇有关的研究文章。

  对教改试验班的学生问卷的有关信息显示:大多数学生喜欢上公共教育学,喜欢和很喜欢的占72%。他们喜欢上教育学课的主要原因是“想当个好老师”和“老师讲得好”的分别占57%和35%。对所学的内容能理解大部分的学生占85%。上教育学课最喜欢的活动是:同学之间的交流、上网查资料,分别占43%和35%。培养分析判断评价的能力、学到许多课外知识、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锻炼与人交往沟通的能力、学会收集资料等,是学生学习教育学课程后的主要收获。

  从学生论文作业的评价结果来看,学生自己的评价结果与学生之间的互评结果基本一致,与教师的评价结果也基本一致。“理解与应用”“创新能力”“信息素养”均达到良好以上。

  从学生的反映来看,在开展公共教育学的教改试验活动过程中,学习者通过浏览网上的资源、查阅有关的资料、小组讨论、社会调查等学习活动,较好地掌握了教育学课程的基本理论观点,如教育教学的规律、原则、方法及其运用,加深了对教师职业的理解,明确了教育工作的意义作用,进一步增强了教师职业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从与对比班的比较结果来看,我们采用与对比班同一份期末考试试卷,卷面考试成绩并无显著差异。这表明试验班学生既掌握了学习教育学课程的基础理论知识,又获得比非试验班学生更多的其他方面的知识技能,如确定研究内容、研究题目的能力,查找资料、综合分析整理有关信息材料的能力,与人沟通合作的能力,表述自己的思想观点的能力,正确评价自己和他人的能力等等。

  总之,本教改试验通过教师的讲授,引导学生利用网上资源进行专题学习探索研究,使学习者较好地掌握了教育学课程的基本理论观点,能较好地运用这些基本的理论观点进行教育教学的研究并解决学校教育教学中的若干问题。本教改试验的教学模式主要是给学习者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教师针对学生所关注的问题及学生的实际引导学生(学习小组)进行学习探索。这种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教师引导学生利用网上资源主动获取相关信息和知识的模式,改变了公共教育学以教师讲授为主,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传统教学模式,从而使学生能更好地掌握和运用有关的知识,培养和锻炼了他们的学习能力。


本文来源http://www.010zaixian.com/shiyongwen/2047724.htm
以上内容来自互联网,请自行判断内容的正确性。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zaixianzuowenhezi@gmail.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