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010在线作文网!

浅谈不同社会群体主观认知对高职生就业心理干预工作论文

实用文 时间:2021-08-31 手机版

  摘要:不同群体对高职生就业具有不同的主观认知,笔者在分析不同社会群体主观认知对高职生就业所产生的影响的基础上,指出对高职生就业心理干预工作要围绕高职生就业指导工作的特点,建立适合高职生特点的就业指导理论体系,同时要开展全方位的就业心理辅导和心理咨询工作。

浅谈不同社会群体主观认知对高职生就业心理干预工作论文

  关键词:高职生;就业指导;心理干预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由精英化向大众化的过渡,大学毕业生人数年年增加,再加上社会上“唯学历论”的不良风气的影响,使得专科生的就业形势日渐严峻,高职高专院校学生面临着比以往更大的挑战,也面临着更大的心理压力和冲突。因此,对高职院校学生就业心理进行干预,引导他们走出就业心理误区是高职院校就业指导工作的重要内容。笔者认为,不同社会群体的主观认知是影响高职生就业心理的一项重要因素,正确引导不同社会群体的主观认知,将有利于提高高职院校学生就业心理健康水平。

  一、不同群体对高职生就业的主观认知所带来的影响

  1.高职院校领导、老师对高职生就业的高度重视,但高职院校的就业指导工作不足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高职教育要健康发展,必须为学生的出路着想,这样才能办出高职院校的特色,才能增强高职的竞争力。如果高职院校培养的学生不能适应社会的需要,不能充分就业,就会使高职在社会上的声誉和地位下降,造成生源不足,专业萎缩,形成分不出招不进的恶性循环,高职的发展也必将陷入困境。因此,各高职院校对毕业生的就业问题都给予了高度的重视。但就目前情况看高职院校就业指导工作与社会经济发展和学生的需求相比还存在着较大差距。尽管各高职院校都设立了就业指导机构,但由于人手少,忙于应付大量与就业有关的事务性工作,难以有充足的时间和精力来开展针对性就业指导,而且就业指导人员的素质参差不齐,无论是在信息占有方面还是专业知识方面均难以达到就业指导应有的效果。

  2.人们对职业院校的传统偏见

  长期以来,我国高等教育用一种以学科为本的模式培养人才,造成人们的思维定式就是重理论、轻实践,把职业教育视为“二等教育”,由于人们对职业院校的传统偏见,造成一些用人单位不敢大胆使用高职毕业生。“博硕多多益善,本科等等再看,大专看都不看,中专靠一边站”更是其形象写照。“高学历运动”刺激了高等教育的剧烈扩张,冲击了职业教育,给高职毕业生就业造成困难。殊不知一个岗位如果高中生能做的,而让本科生来做则反而效率低下,因为两者对职位的认同感决定了他们的工作努力程度。所以在美国,这种情况下用人单位一般会录用低学历者,即使高学历者愿意低就也没用。道理很简单,用人单位要录用的是最合适的人,而不是最高学历的人。因此,要改变这种在用人上浪费学历的不良风气,需正确引导社会风气,改变用人单位的主观认知。每一个用人单位都应当以身作则,亮出“拒绝学历浪费”的大旗,岗位需要什么学历的人才,就招聘什么学历的求职者,让人尽其才,不同的学历者各自在不同的岗位上发挥作用。

  3.高职生自身就业时不同的心理预期和偏好所产生的影响

  由于高职毕业生所面临的情境不同,个体就业心理偏好和定位及成长经历与心理品质不同,故在临近就业时其心理状态存在很大的差异。但还是有一些普遍的共性的心理问题,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就业焦虑,如果高职毕业生个人自我定位不当,面对就业就会有受挫感,精神就会处于一种焦虑状态。高职毕业生的这种过度、持久的焦虑体验,形成就业焦虑心理,则严重影响正常的生活和就业。

  (2)自卑心理,高职生在就业过程中可能会发现自己在不少方面落后于本科学生,尤其在遭致较多负面的.社会评价时,自卑感就会严重的困扰他们。

  (3)抑郁心理,由于学业的压力使部分高职生长期处于抑郁的心态,而这一消极心态又集中体现在就业前夕,有的甚至对求职失去了信心。

  (4)自傲心理,一些毕业生不能正确评价和定位自己,期望值过高,不愿到工矿企业生产第一线和基层去。笔者对江西省外语外贸职业学院英语系、外语系、工商管理系大二、大三500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统计显示期望月薪在1000元以下的学生占受调查总人数的8%,期望月薪1000-2000元的学生占18%,期望月薪2000-3000元的学生占46%,期望月薪3000-4000元的学生占21%。但现实是目前我国大专毕业生的一般月薪水平在800-2000元之间,而在该学院学生中能有这种客观认识的只有26%。这说明该院学生就业时普遍存在孤傲心理,这些同学往往陷入一种自设的困境,使自己择业目标和现实出现很大反差。上述这些心理问题更增加高职生就业成功的难度。

  通过对不同群体对高职生就业的主观认知,我们可以看出,不同社会群体的主观认知对于高职生就业有着直接且重要的影响。为此各高职院校开展高职生就业心理干预工作应注意上述影响。

  二、开展高职生就业心理干预的方法和途径

  1.高职院校的就业指导工作要与当前社会经济发展的要求相适应

  必须做到“两手抓,两手都要硬”:一手抓教育教学改革,培养出市场需要的高质量、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这是高职院校健康发展的关键;一手抓毕业生就业推荐,建立一套有效的就业保证体系,不断提高毕业生的求职技能和主动适应社会的能力,使毕业生充分就业,不断提高高职教育在社会上的声誉和地位。高职教育作为高等教育的一种形式,有其独到之处。高职院校的就业指导工作者要在大量的日常工作实践中,总结开展高职生就业指导工作的成功经验和失败的教训,不断提高业务水平。同时就业指导工作者要围绕高职生就业指导工作的特点、发展变化的规律和就业指导工作的内容、过程、途径和方法等方面的问题,加强就业指导理论方面的探索研究,建立适合高职生特点的就业指导理论体系。再者高职院校要注意加强与用人单位、劳动人事和其他相关政府部门及社会就业中介服务组织的联系与合作,广泛收集人才和劳动力市场需求信息。高职院校要建立和利用人才信息网、组织供需见面会等形式,为高职生提供就业信息,进行就业咨询和开展求职就业技能训练。 2.引导高职院校毕业生调适就业心理

  针对高职生各种就业心理误区,开展全方位的就业心理辅导,是高职院校就业干预工作面临的重要课题。在高职院校进行生涯发展辅导,是帮助就业期的大专生依据个人的心理、生理特点选择适应职业的一项工作,它贯穿学生大学学习的全过程,使学生在走向职业生活之前,从观念、心态、知识、技能等方面做好应对职业挑战的准备,从而减轻就业心理压力。

  高职高专院校应建立就业辅导中心,配有专职人员、固定场所以及必备的工作辅导工具。辅导中心应全面负责学校的生涯发展辅导教学活动的组织与计划工作,制定学校生涯发展辅导工作规划,密切注视就业市场的发展变化,进行职业指导的调查研究工作,认真研究市场经济对各类人才的需求、就业形势及其趋向,并对未来人才消费进行超前预测,从而为学校调整和确定的办学模式、办学层次、专业设置和教学内容提供有力的参考。高职高专院校还应建立一支高素质的职业生涯辅导教师队伍,使生涯发展辅导走知识化、专业化、职业化的道路。这些教师应能客观分析当前社会的职业状况和学生个体发展状况,帮助学生制定合理的生涯发展规划,进而实现生涯发展目标;能开设一定的讲座和课程,帮助学生掌握求职的技能和知识。总之,高职高专院校生涯发展辅导中心能确保学生从入学开始,在职业生涯规划的每个阶段都能得到指导和服务。

  3.注重就业心理咨询工作,培养学生良好的就业心理品质

  在当前严峻的就业形势下,高职高专学生在就业过程中,可能会遭受挫折或失败,因此高职高专院校在就业心理辅导中应重视学生就业心理咨询工作,加强心理咨询室的建设,配备足量的心理辅导教师,建立良性的心理咨询、辅导机制,培养学生良好的就业心理素质。良好的心理品质表现为:有信心、勇敢、坚韧、乐观、灵活、思维开放、善于审时度势、富有挑战精神、具有风险意识、能迅速适应新环境和新变化等等。有效的就业心理个体咨询和团体咨询,有助于培养大学生健康的就业心理,提高大学生的自信心,克服心理障碍,排除心理危机,走出就业心理误区;有助于帮助学生正确对待就业过程中遇到的挫折和焦虑,正确认识自我,评价自我,拓展思路,放眼未来;有助于提高学生自我调节能力和心理承受能力,磨炼坚强的意识,保持积极进取的态度和乐观豁达的心态,不断提高和完善自我。总之,就业心理咨询有助于培养高职高专学生良好的就业心态,是他们直面复杂求职环境的挑战不可或缺的重要一课。

  4.主动谋求与社会资源的对接,构建就业心理辅导的新平台

  大学生就业心理辅导具有很强的社会性。有效地整合社会资源,是搞好大学生就业心理辅导的重要突破口。高职高专院校应充分利用和开发社会资源:一是加强与用人单位联系,经常召开毕业生就业座谈会,并主动走访用人单位,征求他们对人才培养的建议。二是聘请职业指导专家、人力资源专家进校,通过专题讲座、案例分析、经验分享、面对面咨询,使学生更多地了解社会中有关就业信息、就业技巧、职业道德、社交礼仪等方面的知识,帮助学生找准自己在社会中的位置,使就业心理辅导更加贴近社会,贴近实际。三是优化校外实习基地建设,由各系代表学校与基地所在单位签订合作协议,通过校外学习,培养学生沟通能力、敬业精神、团队合作精神和社会责任感,在实习中积累工作经验甚至教训,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四是加强与校友的沟通与联系,校友业是就业心理辅导很重要的资料,他们求职的经历和应对挫折的经验对在校学生非常有说服力,他们创办的或任职的企业也不失为可以利用的有效资源。总之,充分利用广泛的社会资料,能使学生对未来的生涯发展有更清晰的认识能提升他们的就业能力与就业竞争力,从而进一步减轻学生的就业心理压力。

  参考文献:

  [1]朱以财.高职高专毕业生就业心理危机及干预防护体系的构建.[J].教育探索.2009.3

  [2]袁兴华.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心理危机及干预[J].文教资料.2008.32

  [3]陈艳.大学毕业生心理健康问题分析及对策研究[J].华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02

【浅谈不同社会群体主观认知对高职生就业心理干预工作论文】相关文章:

1.血透病患的心理干预论文

2.高职生就业心理调整路径探讨论文

3.高血压心理护理的干预治疗论文

4.关于PSD病患的心理干预论文报告

5.心理干预中声乐教学的作用论文

6.心理干预在手术室护理的运用论文

7.心理干预对护理专业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的论文

8.网络环境下高职心理学及心理干预创新论文


本文来源http://www.010zaixian.com/shiyongwen/2047868.htm
以上内容来自互联网,请自行判断内容的正确性。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zaixianzuowenhezi@gmail.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谢谢.